微课在小学高段数学学困生辅导方面的有效运用

2017-11-28 21:55马英豪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算式乘法辅导

马英豪

【摘 要】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困生长远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微课这种形式创新辅导手段,以其生动性、实效性、便利性、先进性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实现小初衔接。

【关键词】学困生;微课

一、小学数学高段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数学的学科性强、逻辑性严密、抽象程度高,“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入高年级,知识难度增加,家长辅导力不从心,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更加明显。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平均数学成绩在75分以下的学困生比例占到15%左右,究其原因,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客观原因大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主观原因。教师面对大班额教学,在正常进度情况下,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学困生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困难或障碍,而本身又无法克服,落下的距离就越来越远,更是知难而退,加之青春期心理发育与自我认知的发展,高段学困生普遍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数学学习遭到挫折时,表现出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感到压抑、自卑、畏缩不前、逃避问题,呈现“因困而不学”状态。

学困生的存在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限制学困生自身长远发展。研究其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创新辅导手段,通过有效辅导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实现小初衔接,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微课在学困生辅导方面的特殊优势

想要提高学困生成绩与学习能力,仅靠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信息便捷的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融视听于一体,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任务集中。高质量的数学微课,以其生动性、实效性、便利性、高效性、先进性不仅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一股时代气息,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成效显著。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这种辅导途径,根据学情专为学困生群体提供优质的辅导学习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在线课堂”,调动后进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并以其突出的针对性化解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促进数学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网络学习作为未来社会主流学习方式,让高年级学生及时接触,掌握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具体操作策略的探索

针对高段学困生数学学科基础薄弱、对知识点理解困难等特点,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微课把课程内容中某一知识点的讲解、理解或相关的知识点在10分钟内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建立辅导q群或微信群,及时上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1.课前预习铺设学习阶梯

学困生上课时对新知识理解接受慢,主要原因是基础薄弱,对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的部分遗忘导致知识链接上的断带,新旧知识迁移困难。因此有必要课前辅导学生进行预习,回顾相关知识,降低学困生学习难度,改善学困生的被动局面。

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一课之前,可以制作整数乘法算式的意义的小微课,出示多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5+5+5+5、17+17+17+17+17+17、a+a+a+a+a”,明确像这样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5+5+5+5=5×4、17+17+17+17+17+17=17×6、a+a+a+a+a=a×5”,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意义相同都表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为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式的意义,做好新旧知识迁移。同时制作“在一个乘法算式里,因数的变化对积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的微课,为学生理解小数乘法首先要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然后根据因数的扩大倍数,反向把积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分之一,由此为确定小数点位置的计算方法做好知识的铺垫和理论的支撑。

2.课后跟进及时化解困难

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当日课堂反馈出的学习困难利用微课进行课后辅导,将每一个难点分割成比较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微课,可以分步骤学习,有利于学困生直观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有疑——释疑”的微课学習,逐步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探究知识的过程,做到“日日清”。微课内容可以是关键概念或知识点的简单回顾,帮助学困生深入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主动建构;可以是课后习题的辅导讲解,针对基础性较强的练习或稍有难度的题目讲解,启发学困生举一反三、强化运用;可以是典型错题的集中讲解,精讲精练,让学困生想得清、吃得透。此类微课在运用时首先鼓励学困生自主尝试完成,之后观看学习微课视频,避免学生过度依赖微课而没有主动思考。

例如,在《小数除以小数》这一课的课后,可以制作微课,梳理回顾除数扩大多少倍变成整数,被除数也要扩大同样的倍数、小数点如何处理、遇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并归纳出计算方法,为学困生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明确关键概念或知识点,主动建构。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单元,学生在求只有四个面、五个面图形表面积时特别容易出错。原因一,分析不清楚是求四个面还是是五个面;原因二,不清楚四个面是哪四个面,每个面是长乘宽还是长乘高、宽乘高。针对这些典型错题,可以制作微课再现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特别是明确每一个面的面积是长乘宽、长乘高,还是宽乘高。然后把什么情况求四个面的面积,什么情况求五个面的面积的各种情况通过形象生动的微课视频一一列举,并且清楚展现每个面的面积如何算。

3.单元复习注重归类联系

学困生对新学知识的不会应用,使新旧知识无法在大脑中凝成结构形成体系。因此,教师在制作单元复习微课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软件演示,对前后联系紧密的知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使新知识加入合适的认知位置,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在学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后,可以通过微课,把所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使得学生明白所有平面图形的计算都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得到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可拼成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架构出多边形面积的知识框架,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后续学习《圆的面积》时,可以把圆的面积加入合适的位置,从而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其次,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推送视频讲解、经典习题、图文知识、考试资料等微课内容,供学困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学习,进一步实现个性化辅导,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渗透“在线学习”理念,为学生日后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打下基础。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在高段数学教学中本着分层教学理念,教师与时俱进将微课与学困生转化工作密切结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与学情,充分利用新设备新资源,建立辅导小组,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相结合,满足学困生课外辅导所需,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困生学习自信方面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何晓园.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算式乘法辅导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