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行为问题与对策

2017-11-28 12:28王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

王红

【摘 要】中职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国家未来的技能型人才,对中职生的成长成才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职业教育的生源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的下降是相当明显的。如果这些坏的道德品质和不良行为在中职教育里得不到有效地改进,将影响他们的就业及职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合理的转化,使他们重新走上一條健康向上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中职生行为问题;形成原因;纠正方法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差生”、“问题学生”,他们身上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①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逃避。消极应付学习,抵触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成绩不良。②条理性差,不善于将学习内容按一定顺序或关系进行加工,学业成绩不良。生活中表现为随意处置东西,需要时找不到。③注意力不集中,在听讲、做作业方面表现明显不能集中,而在游戏、看电视等感兴趣的活动上没有表现不集中④言语粗鲁,说脏话成为一种习惯。⑤酗酒闹事、拉帮结派、打架斗殴。⑥我行我素,破坏公物、吃喝懒做、虚荣攀比。⑦诚信意识差,平时抄袭作业,考试时作弊现象屡屡发生。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生对学习缺少兴趣和动力,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缺少目标。

二、中职生的“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

有些父母自身就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经常讲脏话粗话、喜欢打麻将,平时对孩子缺少科学规范化的教育。要么一味地溺爱孩子,要么就以工作忙、应酬多等为借口而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学生自身有着一定的思想负担再加上父亲或母亲各自的原因,无暇过问他们的学习和对其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对其疏于管理再加上隔代教育,老年人与孩子的代沟很大。由此,孩子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就慢慢地养成了。

2.学校的原因

有些中职学校过于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有的教师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合理对他们所谓的差生进行“放任自流”的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又严重脱节,大部分中职生是在校寄宿的,又处在特殊的年龄时期,他们不太愿意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学习和生活状况,如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各行其是,就会削弱其教育力量。这些都有可能会妨碍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社会的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查阅学习资料外,同时还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此外,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又起着推波助澜和诱惑的作用。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职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思想行为极易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不良行为”,如逃学去上网、玩游戏成瘾、夜不归宿等。

三、中职生“不良行为”纠正的方法

常言道:最好的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的教育。最好的老师是有思想的老师,总是从学生成长的轨迹中寻找他现实问题的答案,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法。我们要根据中职生的性格特征找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凡是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都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甚至因过去受过别人的指责和嘲笑而“敏感”、“心虚”。甚至在某种情境中,他们还会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讨厌自己。因此,他们就会对教师采取沉默、躲避,甚至顶撞的态度,不接受教师的教导。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主动去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用满腔热情去感化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老师的真心诚意,老师再把握住这个机会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不良行为的纠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行为的纠正和转变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地要求学生立马改正,就算学生一心想改,但在改正的过程仍会有反复出现错误的现象。如我一同事班中有位男生经常旷课去上网、夜不归宿,平时上课就在宿舍睡觉。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多次教育后他也有所醒悟,刚开始一星期他能做到完全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但第二个星期开始,他的老毛病就犯了。这时老师应该认识到,“不良行为”是长期形成的,恶习较深的学生往往上进心就弱,根本抵制不了诱惑,同时还抱有侥幸心理,并反复出现相同行为。这些更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毅力,需要再多次地耐心地对其进行开导教育。如果教师不能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错误再犯,而以更恶劣的态度或更严厉的处罚来对待他们,极有可能将他们一棍子打回原形,前功尽弃。

3.针对个别,采取灵活多样措施进行纠正

学生行为不良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不良品行的学生,其家庭、爱好、脾气、个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对品行不良的学生在教育上切忌“一刀切”,而要进行对其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要从其家长、相关的任课老师、同学、朋友及其本人之中取得相关的材料,全面了解并熟悉这些学生在性格、特长、爱好、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性,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既要注意到他们的心理特征,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促使他们的品德行为不断地向好的方向转化,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实践证明,不良品行发现得越早,矫正得越及时,教育效果就越好,就越有利于学生品行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冯丽敏.学校教育中的心理视觉[J].青年心理学2011

[3]吴华钿,林天卫.教育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
浅析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转化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中学习后进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探析
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