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2017-11-28 03:21黄晓菊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笔者教师学生

黄晓菊

在新一轮课改推动下,笔者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新课改理念上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科学殿堂大门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去主动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在尽力激发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一堂生动的录像课,甚至任课教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形象优美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等等。教师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

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发言,从而让学生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再加上教师经常性的表扬,学生就会逐渐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再如,讲地图概念时,笔者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马上就有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报刊、书籍等,笔者表扬了他们的记性好见识广之后,再问:“你们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学生回答更起劲了。再问:“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学生全盯着老师。于是笔者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这时学习地图三要素水到渠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地图》一节后,笔者设计出一个活动—绘制学校平面简图。将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看那个小组绘制的最准确、最迅速。各小组成员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测量学校的长度和宽度,有的观察测量学校的主要楼房,有的测量学校的草坪、花园、道路。在观察测量的基础上,学生回到教室,小组讨论确定了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确定了图幅的大小,准备好各种绘图工具。在绘图过程中,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分工有合作。最后将校园平面图绘制的准确有漂亮。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有持久兴趣,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又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通过收集、观察、体会来学习地理,为了养成当天知识当天消化的好习惯,笔者给初一的新生做了个试验:三位成绩中等的学生每节课的作业若当时完成只要五分钟,正确率为98%.第二天完成要12分钟,一周后完成要半个小时,不看书的正确率为45%。试验结果一出,笔者问学生:“这三个人谁在事倍功半呢?有没有同学不喜欢事半功倍呢?”从此,学生养成了今日知识今日消化的良好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并记住主要知识。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学生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讲日本这个重要国家时,笔者首先问学生:“你了解日本那些地理知识?”有不少学生踊跃发言,笔者乘机表扬学生的记忆力强、见识广。碰到学生有错时,及时由其他学生或教师加以纠正和补充,碰到有疑问时,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找资料。

三、探询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学法上与其它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接触地图、学好用好地图。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的视角、听觉形象和语言。教师可以采取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四、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地理在大学里作为理科专业是有它的道理的,虽然是记忆为主的学科,但更需要理解分析。所以要求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要经常分析理解、积极联想。地理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觉的探索新事物,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送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这样一来学生经常主动的提问、答问,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日益得到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道远。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所说“全民族智力的发展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每个学生走向未来的关键”。学生的头脑不是一個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它就像签名那样有个性,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教师和学生不断寻觅、不断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者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