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形地势在初中地理中的复习

2017-11-28 18:31林萱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读图分析教师

林萱萱

【摘 要】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从学生答题中情况来看地形地势这部分的得分率并不高,主要表现为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概念模糊、方向混淆等,本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例简要分析“地形地势”在初中地理中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特征

地形地势这一部分知识在近几年的中考卷中比例越來越大,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对区域地形图的分析及判读能力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如何有有效的提高专题的复习效率就成为许多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高效率的复习?怎么有效的复习?是我这几年钻研初中地理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是我结合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浅析地形地势在初中地理中的有效复习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地形地势”这一知识点的兴趣

地形地势这一部分知识的复习是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那么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在课前查找一些关于地形、地形区和地势相关习题中的错题案例(图一图二),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以此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错误的原因:①知识点错误;②方向混淆;③“高、低、缓”概念不清晰;④地形地势特征归纳掌握方法不到位;⑤错别字。

此部分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本节课在导入复习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常见错题的原因,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和探究合作的精神,并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检查纠错的好习惯。

二、紧密贴合新课程标准,加强重点复习

在初中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地理的空间概念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因此板书板画成为了辅助学生理解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山体地形部位的判读中,等高线地形图的等值线特征是引导学生判读的关键,如等值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山谷有河流的发育,容易发生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等户外活动。把生活中地理融入进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在引导学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将分层设色地形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通过不同的颜色分布和不同的海拔高度来识别陆地上的五种地形类型,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复习教师在教学中可列表让学生进行自主归纳,教师从中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知识上的补缺补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从习题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巧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地图的判读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一些抽象的地理问题变得更直观、更具体。因此,在复习中,正确的判读地图尤为重要。比如在地形区的复习中以“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为例进行讲解并引入定义“地形区=地名+地形类型”,并让学生判读“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引导其正确的判读该区域的地形类型和主要的地形区;又如在地形地势的复习中引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教师在课前设置媒体动画播放,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引入问题“如何正确描述某区域的地势高低”,教师以美国沿40°N地形剖面图为例进行剖析。教师引导学生先找方向再比较海拔后得出结论。该专题的每个知识点复习完以后,教师应及时的抛出习题,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述美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分析“德国沿10°E的剖面图”,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给以指正点评。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同时又在探究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四、讲练结合,剖析地形地势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地形地势特征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要素,它不仅联系到某区域的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学习,也影响到区域农业的分布,城市、人口的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的学习。教师利用表归纳分析,强化学生对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高低的判读。并适时的设疑地形对区域的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会产生说明影响?在教学中引入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小组进行探究,教师给以精讲(特别强调沿36°N的中国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地势与中国气候,河流,城市和人口分布的关系)并及时指正,之后引入福建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强化学生的分析判读的解题思路。通过讲练结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小结

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层层深入,层层引导,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讲练结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这几年的中考卷来看,地形地势这部分知识考查的比重较大,但得分率并不高,主要表现为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概念模糊、方向混淆等。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基本概念并对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复习,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案例分析能力,以此同时还应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荣娇.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以《地形与地势》的复习课为例.《考试周刊》,2016(30):116-116

[2]唐春卫.初探卓越的地理复习课——以初中“地形图的判读”为例.《俪人:教师》,2016(4):77-77

[3]高敏怡.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地势与地形复习课学案实录.《考试周刊》,2012(30):133-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分析教师
最美教师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读图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