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

2017-11-29 09:59赵冬梅曲洪林熊延连于振海王志强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赵冬梅+曲洪林+熊延连+于振海+王志强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后续学习的入门钥匙。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合理,从学科特色出发,符合学习记忆规律,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便于组织教学改革,并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此种教学模式也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走向医学殿堂的入门钥匙,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了正常人体各器官的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才能正确的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鉴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为后续的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人体解剖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坚持实施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和不断探究积累了部分经验[1],从师生座谈会以及毕业生座谈的反馈结果来看,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授课形式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现把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总结如下。

一、理论实验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有系统解剖学(总学时90学时,理论45学时,实验45学时)、局部解剖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48学时)两门课程,分别是第一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设。

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简单的理解即学生的理论和实验均在实验室进行,其真实的内涵为将理论知识点和实验内容整合在一起,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穿插进行,此教学方法尤为适用于人体解剖学为代表的形态学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以实验室为学习单位,每个实验室30-40人,由一位教师跟班教学,实验室里配备解剖学教学标本,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解剖互动教学系统、数字人学习系统。《系统解剖学》上课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不同章节之间的区别,有的章节直接在标本上讲解,比如骨学,教师和学生直接拿着骨,指认上面的结构,辨别侧别;有的章节教师先讲授基本知识,再观察标本,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局部解剖学》每个实验室有35位左右的学生,分成3个小组,每小组为一个学习单位,教师先讲解操作过程和操作要点,后学生在标本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操作的进度在标本上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验证了理论知识,既锻炼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验室配备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人教学系统,在实验室内,能够以清晰图像展示给学生,直观性强。这种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人体结构的立体演示,可将教学中难以讲述的内容,比如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理论实验一体化的优势

1.与学科特点相一致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形态学课程,即要求认识和掌握大量医学名词,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建立立体感,立体感的建立来源于多看多触摸标本,所以国内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都强调标本的作用。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授课形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观察、触摸标本的机会,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做到理论实践不分家、相辅相成,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转变,摆脱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2.符合學习记忆规律 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理论讲授过之后,直接开始实验内容的学习,或者是理论与实验穿插进行,不管何种方式,都可以起到短期强化,反复刺激的目的。平常的学习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我们通过及时的实验重复,把短时的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从而使得知识点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这种通过前期引入,后期巩固的学习形式,辅助学生知识的获取;通过标本识记,能够帮助学生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之间快速融合,不仅符合学习和记忆规律,而且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提升。

3.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班级人数不超过40人,教师能够面向所有学生,做到因人而异。师生交流的途径顺畅了,自然能够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便于多维互动关系的建立,课堂上可以采用问答、讨论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也可以推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比如四肢骨部分,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讲解一个骨,并讲解如何判断四肢骨的侧别,先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后组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如胸膜部分,可先抛出问题,如“如何理解胸膜?”“肺是否位于胸膜腔内?”“气胸发生时气体进入了何处?”学生先看录像,小组讨论,再由教师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建立[2]。理论实验一体化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时间交流、沟通,充分分享各种教学资源,使得每一个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

4.便于推行教学、考核形式改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模式下,大胆推行教学改革,PBL、CBL、讨论式教学[3],角色互换式教学,并因此推动了课程考核的改革。如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由于实验与理论的融合,使得学生们既可以及时的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收获进行评价,同时也易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5.得到学生的认可 与理论实验分离的教学方法相比,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的教学中融合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中用穿插理论知识的强化,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4],在每年的师生座谈会上,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是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较高的一个内容。在2013、2014、2015三届临床医学毕业生中随机发放的不记名问卷,共发出262分,收回259份:关于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244人认为“喜欢这种教学形式”,15人认为“一般”“不喜欢”和“非常反感”选项0份。244份“喜欢此种教学形式”的问卷在提到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能促进哪些方面的发展,121人把“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为第一选择项,108人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第一选择项,15人把“符合学生学习记忆规律”作为第一选择项。15个对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评价“一般”的学生,6人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9人把“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作为第一选择项。从学生问卷反馈可以看出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对师资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形式要求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需要青年教师能够像资深老教师一样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这要求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各种素质和能力[5],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积累、完善,不断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多听课,多请教。同时要求教研室注重集体备课,执行互相听课和评课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参加继续教育与定期培训的机会,通过“再充电”的方式学习、补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思想。

2.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与其他教研室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别,解剖学教师需要努力克服实验室客观环境和示教过程中福尔马林对身体的损害,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化教学势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需要一个合理的机制对教师的能力与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小班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优点较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医学教学中推广,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使其更完善、更科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振海,陈立东,王志强,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小班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2,35(3):393-394.

[2]赵冬梅,王志强,张璐萍,等.研究生《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改革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15,38(5):632-633.

[3]曲洪林,李笑岩,于振海,等.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和实践[J].科学时代,2014,(23):210.

[4]连海峰,李丹,刘成霞,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并生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14,30(7):73-75.

[5]张连双,李红星,赵 伟,等.组织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在留学生教学中的实施[J].基础医学,2016,18(7):569-57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