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学习困难调查及探究

2017-11-29 16:16马楠彭博李梦鸽戴桂冬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对策

马楠+彭博+李梦鸽+戴桂冬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校商学院学生学习高数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学生学习高数困难的原因,并探究了缓解我院高数学习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数学;困难调查;对策

多年来我校商学院的本科生普遍反映高数学习比较吃力,特别是我院扩大招生文理兼招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参差不齐,高数作为我国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数可以说是基础课最重要的一科,因此缓解我院学生学习高数困难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问题提出

“我待数学如初恋,数学虐我千百遍”高等数学一直是很多现在商科学生的心头之痛。针对我校商学院学生学习高数的情况,我们通过设计调查表问卷和答卷统计,发现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我校商学院学生能够独立高效完成高数任务的学生占总体学生的32%,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的学生占57%,十分吃力需要加强辅导的学生占比11%。这些还是在我校削减课时、削减学习内容、降低高数学习目标的大前提下,由此可得我院学生学习高数困难具有普遍性。那困难来自何处呢?我们预计可能主要来自于学生不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低效的学习方法或老师不够恰当的教学方式。那各种原因影响几何呢?由此我们针对我校商学院学生学习高数的困难和对策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希望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帮助大多数同学解决高数学习问题。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

《商学院学生高数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题目25项,问卷的内容主要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投入和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六个方面。

2.施测。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于2017年4月在高数课堂上进行,采用了不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96%,有效率达95%。

3.数据管理与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主要用Excel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学习基础问题。

依据问卷调查显示64%的同学高考数学成绩在100分以上,27%的同学在72到100之间。由此来看我院同学的数学学习基础是不差的,我们大部分同学应该是有学好高数的能力和潜力的。所以学习基础绝对不是造成我院大部分同学高数学习困难的原因。

2.学习态度问题。

依据调查问卷反馈分析,超过85%的同学认为大学高数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问卷调查对比了我院学生大一两个学期上高数课的学习状态(如表),大体上两个学期变化不大:

对比两个学期学生听课状态的变化,经常不听的学生比例有所增加,增加了5个百分点,以这样的趋势蔓延下去结果不敢想象。所以认为高数重要的同学也可能只是嘴上功夫,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重视。和中学数学教学相比,高等数学教学课时紧张,知识容量较大,教师每节课所授内容较多,学生不易在课堂时间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自学方式完成,而对于自学来说,端正学习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学习兴趣问题。

依据调查问卷反馈分析,我院学生对高数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占20%,64%的同学表示一般,而感兴趣的学生只占16%。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我校现况,单从对高数感兴趣的16%的比例来看,课堂氛围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就容易进入一个没兴趣,不听讲,氛围差,成绩差,然后更没兴趣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建议学生上课首先一定要积极参与,有问题或想法及时提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做出的要求作出积极的回应。教师也应该尽力丰富课堂气氛,加入互动环节,注重师生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点名回答问题,这样至少能够保证较多的学生跟着学习,有压力才有动力。环境总能改变一些人,当越来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好,自然学生更能胜任高数的学习任务了。这时我们就形成一个与之前刚好相反的良性循坏。

4.学习方法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预习和复习高数的情况,大约70%的同学课后会复习高数,会做预习的同学占到15%,两个学期变化不大。大多数同学还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模式,等着老师“往嘴里送”,但是大学的课程量少,老师授课快,不做预习的话就会容易听不懂跟不上,然后走向放弃,所以预习工作不能含糊更不能省略。而会复习的70%的同學一半以上是期末前才会复习,临阵磨枪的恶补形式已经在大学校园盛行多年,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方向。所以预习、听课、复习三者缺一不可。学生 只有养成课前自我预习,课后自我巩固训练自学的习惯,才可较好地完成高等数学学习任务。

其实如果大家没有很多的时间来预习的话,有一个比较好效率也高的方法,就是这节课要开始上课前,提前10-15分钟到教室,趁这段时间来预习一下。

另外,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上课有听不懂的地方时,有六成的同学选择找机会问同学,课后问老师和没有任何行动的比例分别占到快两成,但基本没有人会选择马上举手提问。问老师和同学的比例相对比较好,对于是否马上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倒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5.学习投入问题。

任何一种工作的成功都是要建立在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基础上的。由于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严谨性,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要刻苦学习、耐心钻研和积极的反思,对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计划、检验、调节和评价,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课外花在高数上的时间为0~1小时的同学与1~3小时的同学分别占45%;10%的同学花费3~5小时;极少的同学花费5小时以上。绝大多数同学学习高数时间每周在3小时以下,投入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没有投入是万万不可能成功,在这么少投入的情况下学习情况差也只能说是情理之中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当然是是要提高同学们的自觉性,通过高考以后同学们突然松懈了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任其发展,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同学们自己可以对自己有标准有要求,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靠一定的外界压力了,而这个压力一大部分是要来自于老师和学校。所以老师平时可以适当的提高作业量,并且提高要求,如实计入平时成绩。考试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者可以适当增加考试次数。endprint

6.教学方法问题。

有50%的同学认为高数课用不用多媒体都一样;有33.3%的同学认为用多媒体会好一点。所以综上,还是适当用一下多媒体会集中一下学生的注意力,毕竟教室太大,如果老师单纯写黑板上的话后面的同学很可能看不清楚听不清楚然后注意力分散。

80%的同学认为坐前排学习效果会比较好,20%的人认为坐哪都一样。在大教室上课的情况下,座位对同学们的影响很大,所以造成严重的占座现象。建议学校禁止学生提前占座,这样可以让座位流动性大一些,给大家一样的机会坐前排。

四、讨论

下面对我院学生学习高数现况进行简要陈述:

1.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情况不好。

2.大部分学生学习处于低迷状态、自我监控能力差。

3.小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但仅满足于课本学习。

4.大部分同学课后投入过少。

下面对我院高数教学缺陷进行简要陈述:

1.考试频率少,难度低。

2.课后练习量少。

3.课堂互动少,积极性难以调动。

五、结论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解决方案:

方案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行分班教学

我院可在入学前进行考试,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2:1的比例分为A、B、C三個层次的班级,并依次改变教材难度。A班是学习拔尖的优秀学生,即能掌握教学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可以主动帮助解答B、C班的学生。B班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的同学。C班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教师也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和各次考试成绩,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推荐,做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C班逐步解体,A、B班不断壮大的目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学校应当给予教师大力支持,将教学团队分组,三个教学团队分别对应A、B、C三类班。每个教学团队可以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且自己安排教学进度。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大学高数中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从而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方案二. 不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优化课堂

通过走访我院教师我们得知,教师们普遍有着为了应付期中或期末考试存在赶进度的现象。所以首先我们建议开学时不明确教师在期中和期末完成某个指定的教学任务,而是应该采取大概范围的规划,然后到临近期中考试的时候进行全校调查学习的进度,再明确考试范围,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教师赶教学进度的问题。

具体针对我院教师日常教学,教师应该将教学任务分块,制定学生完成任务的底线,不可对学生一再退让,实施较为严苛的教学方法。将任务难度提高,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对于教材问题可以不改变现有教材,可以增加一本难度较大的教材作为课外学习,虽然不进入期末考核但可以考虑完成课外任务的学生适当给予附加分。具体课外学习考核和加分方式由教师自定,这样会调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积性性。

六、结束语

言有尽,意无穷。我院高数教学发展需要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发展也需要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克服高数学习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维默.用Excel管理和分析数据.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于文华.余平.个体自我监控能力、思维品质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出版社.2011.01.048.

[3]胡克娟.大学新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剖析.数学教学与研究.2011.54.

[4]赵文才、侯婷、杨记明等.大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5]梁好翠,黄岳俊.数学自我监控及学习动机 对数学成绩影响机理的研究 .数学教育学报Vol20.No.1.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