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技术应用类本科院校(3+1)培养模式效果

2017-11-29 09:12李艳刚王禹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应用型人才

李艳刚+王禹

【摘 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战略指导方针。为解决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所培养人才基础不扎实,缺乏创新能力和意识等问题,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就这一系列问题在软件工程专业开展了“3+1”教学模式的探索,力求通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学生有较长的时间接受系统而完整的实践机会,以达到强化学生意识,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3+1”;人才培养

一、“3+1”教学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完成3年专业课程学习后,第4年以非学分选修课程和社会实践为主,全面进入就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和个性发展阶段进行专业实训,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校专业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二、“3+1”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工程教育存在弊端。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基于“地方性、应用性、复合型”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实际教学中仍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在实践、创新和应用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这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创新能力较弱、适应能力较差,具体体现在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和企业招不到技术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两个方面。

其次“3+1”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和学校人才的培养。“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设计提供了真实的背景,一年的实践教学时间也可以基本保证学生完成主要的实践过程。同时增进了企业与学生的互相了解,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进行双向选择。

最后它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求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际工程能力要强、创新意识要高,这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所缺乏的。而“3+1”教学模式以实际项目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编程意识、编程素质和编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

三、“3+1”教学模式体系的构建

1.管理办法的制定。

制定学分置换办法,深化教学转型,构建教学服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2.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对原有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整合优化,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使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协调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优先考虑应用型师资的引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行业)合作共建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兼职教师,将一线的新技术、算法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契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4.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

重点选择一批建设规模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社会声誉好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使之成为培养创业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稳定实习实训基地。

5.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投入。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竞赛,强化以项目驱动实践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3+1”教学模式的成果

为实现教学转型,在管理方面,学院提出了学分置换管理和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由学生提出申请,经所在专业负责人认定后送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学期期末提交由企业给定的课程学分置换成绩,系部收集汇总,学院组织专家对置换效果进行评价并确定课程的成绩;由任课教师登记成绩,并报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在学生培养方面,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转为与企业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此模式的实行,我们发现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训,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合企业需求,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而且学生抗压能力强,对工作单位忠诚度高。相比其他毕业生,经过此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三年后发展前景更好。由此可以看出“3+1”教学模式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很有作用。

五、“3+1”教学模式体系的管理及探索

从已有成果来看,“3+1”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用原管理及运行体制,需要建立一套合适有效的管理和运行体制。

首先需要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评估机制。聘请企业和学校老师,组成软件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估小组,定期召开评估会对“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审。成立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其次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管理制度。建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激励机制,做好学生企业实习阶段的专业辅导,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增强其职场自信心。

同时建立专业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主干课、核心课实行考教分离制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行导师制;教师考核采用“学生评教+教学指标量化”制等。

最后做好“3+1”教学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学生自我培养实践能力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其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过程监督与检查方面采用教学督导制、学生信息反馈制、听课制等,做好反馈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六、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人才培养是社会赋予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新的专业教学体系,来促进学习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学院在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相信只要科学的总结经验并逐步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专业办学特色,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科学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指日可待。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分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学分美食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