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感染性暴露后预防措施干预效果分析

2017-11-30 01:29吴燕郭金凤马玲薛倩倩李宁岳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5期
关键词:锐器感染性医务人员

吴燕 郭金凤 马玲 薛倩倩 李宁 岳霞

医务人员感染性暴露后预防措施干预效果分析

吴燕 郭金凤 马玲 薛倩倩 李宁 岳霞

目的监测员工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提高员工对暴露后防控措施的认知水平,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方法从医院异常事件上报管理系统中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感染性职业暴露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和2015年每100张床位发生职业暴露人次为5.2和4.9,发生职业暴露的例数降低。乙型肝炎病毒为主要暴露源;暴露中以女性、护士、工作年限小于5年为主,分别占81.8%、52.4%、60.1%;发生地点主要集中于病区、手术间。暴露后立即局部处理、上报以及分别在基线检查、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相关血源性疾病检验及随访的比例明显提高。失访人数明显减少,且集中在实习及进修的医护人员。结论发生职业暴露后选择恰当检查与预防措施是减少职业感染的保障。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感染

医院为感染性职业暴露高发场所,一旦发生感染,将会对暴露者造成身心、经济危害和卫生资源损失等。医院近几年来不断通过尽量减少锐器使用、推广安全器具、规范诊疗操作、标准预防等措施来预防员工职业暴露发生,取得一定成效,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数量呈降低趋势,但暴露后防控措施的落实存在明显不足。为避免暴露后发生职业感染,我院2015年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暴露防护管理体系,有计划对暴露者的情况、暴露源的评估和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按期检验、选择适当预防措施等适时干预,成效显著,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员工313例,通过医院异常事件上报管理系统平台,按照医院感染职业暴露上报要求,逐项填写,包括发生暴露者和暴露源的基本信息、暴露的情况、受血源性病原体污染情况及暴露后处置等。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构成比及比率采用描述性分析。

1.3 暴露后干预设计

依据原卫生部颁布的《依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1]和《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原则》[2],参照国内外最佳实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设计暴露后调查追踪内容,包括联系方式,暴露后伤口处理,暴露源和暴露者评估,暴露后血源性传播疾病检验,预防接种及治疗,HBV和HCV追踪随访6个月,HIV和梅毒追踪随访1年,对服用药物的毒性监控处理、观察和记录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1.4 干预措施

1.4.1 强化培训教育 感染性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知识培训学习作为员工院内年度必修科目之一,其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包括:职业暴露因素、标准预防内涵、发生锐器伤的环节、锐器伤的紧急处理、随访、如何预防伤害等。

1.4.2 暴露后处理 是否应急处理、立即报告、感染评估、疫苗接种、相关血源性疾病检验、预防和治疗用药、随访以及暴露后的心理变化等。

1.4.3 持续干预 完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上报管理系统平台,落实非惩罚性上报制度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

医院开放床位3 087张,2015年较2014年发生例数减少9例。每100张占用床位发生例数减少0.3,详见表1。

2.2 职业暴露人员一般情况

在313例的职业暴露中,女性256例,占81.8%,男57例,占18.2%;护士164例,占52.4%,医生68例,占21.7%,学生55例,占17.6%,其他人员共26例,占8.3%;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发生188例,占60.1%,工作年限大于5年小于等于10年的46例,占14.7%,10年以上79例,占25.2%。

2.3 职业暴露发生地点分布

职业暴露发生地点由高到低依次为病房140例,占44.7%;手术间78例,占24.9%;输液室47例,占15.0%;检验科12例,占3.8%;其他区域共28例,占8.9%。

2.4 暴露源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布

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129例,占41.2%;其次是梅毒19例,占6.1%。未接种过疫苗的106例,占33.9%;接种时间大于10年的43例,占13.7%。分布情况详见表2。

2.5 干预前后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落实情况

对发生职业暴露者,干预后预防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详细情况详见表3。

2.6 失访人员职业分布

2014年失访112人,比例较高,且分布在各类人群;2015年仅失访12人,主要集中于实习学生(7名)和进修医生、护士(5名)。

3 讨论与对策

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面临着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3]。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一旦发生暴露,根据风险评估,按时进行血液检测,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职业感染风险的有效保障;事前与事后预防措施的认真落实同等重要。

3.1 暴露特点

暴露人员主要集中于女性、护士、低年资工作人员等,应加强对这部分高危重点人群的培训教育,强化规范操作流程,指导并监督其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减少暴露的机会。暴露地点主要在病区、手术室等。我院共有97个病区,9个重症监护病房,11个手术室,住院患者多且重症多,锐器操作相对较多,病区、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发场所,这与国内相关报道的结果一致[4-5]。

3.2 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干预

3.2.1 局部规范处理,积极主动上报 表1和表2显示,2015年职业暴露发生的例数较2014年下降9例,每100张占用床位的锐器伤发生人次由5.2降低至4.9。由此可见,近年来不断推行减少不必要的锐器使用,改善工作条件,推广安全器具,加强行为控制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标准措施的落实,锐器伤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也不能排除漏报的可能。暴露后立即局部规范处理、上报的比例由2014年91.9%提高到2015年100.0%。取得成效主要是因为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优化职业暴露上报管理系统,畅通有效、便捷的上报途径,使员工一旦发生暴露能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建立自愿及非惩罚性上报制度,打消员工顾虑,积极上报;强化职业暴露防范培训等系列预防措施落实有关。

表1 感染性职业暴露构成和发生率

表2 313例员工职业暴露源与乙肝疫苗接种年限构成比(%)

3.2.2 暴露者进行相关血源性病原体的检验及疫苗接种是尽早预防和治疗的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上报后,组织职业暴露评估小组成员,到现场根据暴露者和暴露源的病种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血清学、病毒学检测项目与检测时间和是否需要预防性用药以及选择用药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防性药物治疗等。表3显示,2014年暴露后的基线、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血液检验分别仅为91.9%、39.1%、33.5%、32.9%,监测情况不容乐观。2015年血液检验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100.0%、98.7%、98.7%、98.7%。这与积极开展职业暴露相关健康教育培训同时,暴露者免费血液检测及治疗等措施有关。

从表2不难看出,乙肝为主要暴露源,占41.2%,暴露源不明确的占47.9%。发生暴露后,除应急处理、进行相关血液检测外,预防注射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未接种疫苗或已接种但未知抗体反应的医务人员,暴露于HBSAg阳性或未经检查的源患者后,需尽快接种乙肝疫苗、HBIG或两者同时接种。监测结果显示,仍有149名员工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接种时间大于10年,追踪的暴露者虽然未发现血源性相关疾病,但仅21例职业暴露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接种率偏低,主动免疫的意识不强。因此,乙肝肝炎疫苗接种的覆盖面有待扩大,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3.2.3 暴露后的追踪随访 分析结果发现,2015年暴露后6个月追踪随访人次140例(92.1%),明显高于2014年的49例(30.4%);其失访率明显降低,且分布人群集中到进修及实习医护人员。分析原因,主要是在本院工作学习结束联系中断有关。提示我们下一步应建立起对实习学生和进修人员发生暴露后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管理[6-7]。

综上所述,员工在从业过程中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提高防范意识,减少锐器使用,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关键;但暴露后紧急局部处理、报告、对暴露级别与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暴露后的预防用药等预防管理措施是减少或杜绝员工暴露后感染的有效保障;暴露后的检验和追踪,能及早发现暴露后的感染并给予及早治疗[8-11]。

表3 干预前后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落实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S]. http://www.nhfpc.gov.cn/mohbgt/pw10405/200804/18623.shtml,2004.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S]. http://www.nhfpc.gov.cn/zwgkzt/pyl/200909/42930.shtml,2009.9.23.

[3] 朱萍儿,黄晓明,蒋桂娟,等. 95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97-399.

[4] 陈红岩,唐玉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74-3976.

[5] 赵丽霞,杨乐,宋舸,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干预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1-1652,1658.

[6] 张志刚,魏秋霞,杨致霈,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防护对策研究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3):254-256.

[7] 谈宜斌,孙代艳,宋世会,等.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1-223.

[8] 周美儿,应月丹,周飞淦,等. 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 [J]. 预防医学,2017,29(6):619-622.

[9] 许丽丽. 急诊科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及职业防护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10-11.

[10] 杨楠,高明.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1):62-64.

[11] 孙建,徐华,顾安曼,等. 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81-685.

Effect Analysis of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Medical Staff After Infection Exposure

WU Yan GUO Jinfeng MA Ling XUE Qianqian LI Ning YUE Xia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ling Offic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272029, China

ObjectiveTo monit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employees af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infection.MethodsThe infectious occupational exposure data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as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abnormal event reporting system.ResultsThe number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per 100 beds was 5.2 in 2014 and 4.9 in 2015, which mean the number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decreased. Hepatitis B virus was the main sour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most of the exposures were happened in women(81.8%)、nurses (52.4%) and who worked less than 5 years(60.1%),occupational exposure occurred mainly in the ward and operating room. The rates of reporting and partial treatment af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as well as, taking test of blood-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follow-up at baseline,one month, three months, six months and one year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number of lost to follow-up was decreased, and mainly in interns and advanced study medical stuff.ConclusionTaking correct inspe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f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could reduce occupational infection.

medical stuff; infectious occupational exposure; current situation; occupational infection

R197

A

1674-9316(2017)25-001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5.005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WS0171)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山东 济宁272029

吴燕

猜你喜欢
锐器感染性医务人员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