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美“阅读教育”

2017-12-04 10:38吕传彬
家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育聚会子女

□吕传彬

我眼中的中美“阅读教育”

□吕传彬

应该让阅读成为一个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的有益活动,应该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参加过几次海外华人和美国人的聚会,注意到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华人和美国人聚会时交谈的内容很不一样。华人喜欢谈子女教育和中国的时事政治,子女教育永远是华人家长津津乐道的话题。分享的人很为子女的成就骄傲,倾听的人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教子的经验,各有所取,其乐融融。

美国人也喜欢谈论时事,会稍微谈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居住在上等社区的美国家庭,对教育相当重视,聚会中也提起子女的教育,但不会成为聚会交谈的主要话题。他们交谈的题目很宽泛,其中一项就是喜欢谈论他们近期读过的书。

当知道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时,他们会问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我会提起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贝娄、莫里森等,他们都读过这些作家的一本或数本著作,然后自然而然地交流对书中的故事、人物、场景、主题的看法。分享读书一方面拉近了谈话者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学到对方看问题的不同方法和世界观。

美国人喜欢在聚会时谈书与他们平时喜欢阅读是分不开的。读书是相当多美国人的生活常态。美国的地铁、火车上至少有50%左右的人在静静地阅读,读报纸、纸质书、电子书或智能手机下载的书。夏天,在湖边的沙滩上和公园的草地上,常可看到居民和游客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外出度假时他们除了行李外,父母和孩子喜欢的书一定带在身边,供在飞机上或旅馆里阅读。

根据我对美国华人的一些观察和接触,他们对专业以外的人文方面的阅读非常有限,对美国历史、艺术、音乐、文化了解很少,对文学更少。有一次,与一位华裔父亲交谈,他说儿子的历史书内容很丰富,比如,他儿子在学校修的英语课,高中一年级时老师就让学生读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和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高三时老师让学生读索菲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及其他名著。

这位家长说儿子在阅读莎士比亚作品时,他也跟着翻看了几页,但觉得读不懂。另外,因为工作和家庭事务忙,也没时间去阅读文学或其他方面的书。这位华裔家长身上呈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他代表着相当一批海外华人在阅读专业以外,诸如历史、文学等方面书籍的欠缺。一方面,我们喜欢谈论教育,期望子女读书很出色;另一方面,对子女在学校读什么样的书知之甚少,甚至没兴趣读一点进行了解。除了客观条件,如工作忙、英语阅读方面有些吃力外,可能还有一些主观原因阻碍中国家长的阅读。

再说国内。我接触的一些朋友,他们大多从事电脑、理财、医疗等领域的理工类工作,大多事业成功,家庭稳定,但是,阅读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书没有成为生活常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相当多的国人读书属于功利性读书,即读书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工具,一种就业和升迁的手段。这种做法不完全都是错的,但是,如果就业、升迁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觉得读任何工作以外的书都是浪费时间,那么他就会失去许多生活中的幸福和乐趣。

第二,有的学生只对要考试的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物理等科目感兴趣,而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发展其他爱好。考试和升学让他们没时间去读一些与课业无关但对他们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的书籍。

第三,娱乐的多样化。电视、电影、游戏等媒体的视觉优势冲击了人们对书本的阅读。高清晰的电视节目和电影比起要花几天才能读完的一本书肯定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一本好书,特别是符合自己性情的书,对阅读者的影响则更持久,因为书的作者对书的内容挖掘得更深,读者和作者的互动性更强,而且书本语言也更鲜活、更生动和更有创造性,凝聚着作者几年到十几年的积淀。

我想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读书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克服纯粹的功利性阅读,特别是在工作和家庭都很稳定后,应该让阅读成为一个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的有益活动,应该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这个目的,即使工作、家务再忙,也会找出时间阅读。

第二,要抵制娱乐化媒体的诱惑。

第三,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从事理工类工作的人尝试去读一些历史、地理、文学、文化方面的书;反之,从事人文学科的人应尝试去读一些能源、气候、生化、材料等科学方面的书籍,因为不同科目的阅读会增加不同的知识和培养不同的性格。正如人的身体需要吸收不同的养分一样,要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生活丰富的人,涉猎的领域必须博和杂。

总之,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去多读书和读点与专业无关的杂书吧。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阅读教育聚会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不聚会少出门外出做好防护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快乐的聚会
生日聚会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策略探析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小学阅读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