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读懂“数据新闻”

2017-12-05 10:2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传播学院外交部

文/金 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在大数据时代读懂“数据新闻”

文/金 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万物皆数”,早在20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宣称“数”是万物本原。此后2000多年,人类从未停止过用数字来量化世界的尝试,并以此探索、认知和呈现世界,直至发展为今天这个万物被量化与互联的大数据时代。新闻是人类呈现、认知、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就此认为,今天话题的主角——“数据新闻”,理当是大数据时代显而易见的产物,那就错了。

1980年,“大数据(Big Data)”这个词,还只是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热情称颂的遥远愿景,第一次成为世人直观可及的概念则要等到2008年学术期刊《自然》那场封面专栏研讨。而“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的诞生却在上世纪60年代就起步了,记者们先是试图在新闻报道中如实、准确地解读数据,又探索着在计算机辅助下通过数据寻找新闻线索、展开新闻分析,而后摸索出在数据可视化中简洁、直观、互动地呈现新闻的全新生产方式,并最终在大数据时代成为人们无法绕开,甚至身不由己为之叹服的全新新闻类型。

举个例子,凤凰资讯在魏则西事件中推出的H5《你居住的城市有多少莆田系医院》,就通过建立莆田系医院数据库,让读者以查询的方式从数据库中亲手抓出 “自己身边的无良医院”,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和奔走相告的转发冲动。再比如,《新京报》出品的 《2016年外交部发言人被问最多的是哪些事》,则通过对外交部官网上公布的216场发布会,共计1755个问题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提炼有效信息,采用交互式代码嵌入普通网页中,宏观展现了一年中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所提及的所有内容要点,该新闻获2017全球数据新闻奖“公共选择奖”提名。这些“数据新闻”,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来进行新闻报道,精准化数据是其核心驱动,可视化交互为其主要呈现,而移动端适配则被视为关键问题。

然而,研究表明,包含大量数据的新闻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可信度评价,至于数据的获得方式、挖掘深度和分析逻辑,人们却并不以为意。可想而知,面对直观、有趣、酷炫的数据可视化新闻,绝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可以说,读懂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是当前必备且时尚的媒介素养。欣赏推崇之余,也要提醒自己去合理质疑:

一是对数据来源打打问号。数据新闻的运行有赖于强大的开放数据,在当前政府各公共部门数据开放有限的情况下,尤其要关注数据来源是否进行了清晰标注;二是保有对数据分析的冷静。数据新闻的创作有着较高的数据分析专业门槛,即便是逻辑强大和客观呈现的数据新闻也有其预设框架,专业度不高会带来主观性,预设立场明显则会误导舆论;三是不满足于单一的数据新闻,对于同一事实的报道,数据只是多棱镜的一面,兼看则明从来都是一个新闻读者保持头脑清醒的王道。★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传播学院外交部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NP1连同NP2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