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轻症急性胰腺炎56例的疗效观察

2017-12-08 07:24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医胰腺炎重症

吴 佳 金 颖 陈 易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15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轻症急性胰腺炎56例的疗效观察

吴 佳 金 颖 陈 易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152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非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非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或鼻饲、外敷、灌肠及中成药静滴。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缓解腹痛症状、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快地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虽大多数轻症患者病程呈自限性,但若伴发器官衰竭及多种并发症,即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1],特别是后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中西医综合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的总体趋势,本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结合西医治疗非轻症急性胰腺炎28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07月—2016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非轻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治疗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 (44.67±3.96)岁;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43.16±5.37)岁。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中符合非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排除标准:发病前已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原发胰腺恶性肿瘤者,原始资料记录不完整,④中断治疗转院者或死亡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精神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西药治疗,包括床边监护,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胰腺分泌(生长抑素),抑制胰酶活性(加贝酯),预防感染(第三代头孢+抗厌氧菌),镇痛(盐酸哌替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中药内服或鼻饲给药:生大黄粉3g泡服或鼻饲 tid。(2)芒硝外敷:芒硝适量,碾碎后平铺装于透气性好的布袋,均匀敷于中上腹部,至布袋潮湿则及时更换。(3)保留灌肠:若生大黄粉内服或鼻饲给药后,患者恶心呕吐,无法耐受,即改用生大黄粉18 g,用温水稀释后保留灌肠,qd。(4)血必净注射液50ml 静滴bid。

1.4 观察指标

腹痛缓解时间(天),肠功能恢复时间(天),淀粉酶恢复时间(天),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痊愈:重症,10d内症状及体征消失,且实验室指标血清淀粉酶、CT评分标准或B超检查恢复正常。显效:重症,10d内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合并症未完全消失,或APACHE分数降低50%以上。有效:重症,10d 内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相关辅助检查指标及影像检查包括CT,较入院时有些恢复,但未恢复正常,或APACHE分数降低未达50%。无效:重症,10d内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转手术治疗者,或 APACHE分数降低未达3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经t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共发生肺损伤3例,假性囊肿1例,胰腺脓肿0例,肾功能不全1例;对照组发生肺损伤5例,假性囊肿3例,胰腺脓肿1例,肾功能不全3例 。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为西医病名,但中医对此也早有认识,《本草纲目》谓“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之发源处也”,早已认识到胰腺的重要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废气上从......心痛,胃腕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灵枢·厥病篇》载:“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多数学者认为“脾心痛”与AP的临床表现相符。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气滞、湿热、瘀毒等蕴结中焦,导致肝胆、脾胃、三焦功能障碍,不通则痛。本文的中度、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病机关键,更存在着湿热内蕴、瘀毒互结、邪热内陷而致气血逆乱之危象[2],而治疗原则以通为主,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均可谓之通。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故单味药治疗AP已被临床证实有效[2]。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对重症胰腺炎的作用机理在于促进肠蠕动,减少细菌移位,抑制胰酶,抑制炎性介质,故可减轻胰腺炎症反应,保护肠道功能[3]。大黄的泻下作用可减少体内毒素减少,有效地缓解中毒性肠麻痹[4]。 芒硝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研究表明其可促进腹腔渗液吸收,刺激肠蠕动,改善局部循环,降低胰腺感染风险[5]。而采用灌肠的方式,可使药物大黄直接作用于肠道,直接且迅速清除肠道细菌,减少内毒素,改善患者肠道微循环和肠道黏膜屏障[6]。血必净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的功效,研究表明,血必净能降低白细胞及淀粉酶水平,同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从而阻断重症胰腺炎的疾病进展,改善预后,提高疗效[7]。

目前AP的西医诊疗常规已规范统一,且针对轻症急性胰腺炎,常规的西医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但对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往往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更多地采用各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手段及方法,虽本研究中提示两组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我们能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也可能与样本量少等因素相关,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通过联合相关中药内服、外敷、灌肠及中成药静滴治疗,能明显加快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反应,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但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内在机理研究不够透彻,需更深入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制定更规范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及推广。

[1] 王兴鹏,李兆申,袁宗耀,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7):530-535.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826-1831.

[3] 俞蕾敏,陈锦龙,吕宾.大黄双途径使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4):607-611.

[4] 张鲁军.中药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45-1347.

[5] 成向进,张会哲,林朝亮,等.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091-2092.

[6] 李津金,芮庆林.大承气汤加味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荟萃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6-10.

[7] 邵中一,等.血必净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25):3712-3716.

猜你喜欢
西医胰腺炎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