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德”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17-12-14 00:17陶慧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3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摘要]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需要提升食品药品生产安全水平和监管水平,更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药人才队伍。医药类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医药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站在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高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药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生活、工作和精神世界。本文从医药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计特色活动、立足专业背景、整合行业资源、依托信息技术等四大要素创新培育路径,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药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11(c)-0190-04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drug morality"

TAO Hui

Business school,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the safety and regulatory level of food and drug produc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a contingent of highly qualified medical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needs to be built. Medic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national medical talents and should adhere to the fundamental mo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nsure the drug safet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e "drug morality" education and integrate it into students' life, work and spiritual world. From the fusion perspective of medical ethic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elements innovating cultivation path such as designing special activities, playing a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tegrating industry resources and relying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by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effect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 Drug moralit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path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决定,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需要提升食品药品生产安全水平和监管水平,更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药人才队伍[1]。近年来,我国医药领域安全事件频发,显露出我国医药行业建设的众多短板。医药类高校作为医药人才的“储水池”,肩负着培养医药行业人才的重任,学校在加强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升华“药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生活、工作和精神世界,是时代赋予医药类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

1 问题提出

《本草衍义》中写道:“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则干人命,用药亦然,一误便隔生死”[2]。纵观当前我国药品市场,安全事件日益呈现易发、多发状态,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从现实医药安全事故分析,药品安全的危机,可以说是医药产业的危机,医药产业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医药人才和教育的危机。着眼于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所遭遇的信任危机,类似于之前发生的、引起社会恐慌的“糖脂宁”事件、“鱼腥草注射”事件,以及“博雅人免疫球蛋白”事件等,都是部分药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错位,职业道德缺失和职业操守沦陷的事例[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国提出“健康中国”新理念,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高素质医药类人才的支持。医药类高校学生肩负着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我国药品行业新增劳动力的摇篮,其职业道德水平,影响着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我国医药行业今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人们通常讲的医药安全事故即“药害”事件,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人民生命或身体遭受损害和危害的事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即由药品引发的一切伤害事件,其涉及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因假药、劣质药及涵盖药品的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和领域[4]。通过剖析近年来“药害”事件产生的根源,由“医药职业道德”缺陷产生的“药害”事件占7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医药从业人员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企业社会责任感低下,从业人员道德意识淡漠,价值观扭曲所致。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之时,纠正医药企业价值观偏失、经营人员诚信责任缺位、行业自律水平低下、唯利是图等不良风气刻不容缓,行动尤为迫切。endprint

2 “药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研究

2.1 内涵分析

医药职业道德简称“药德”,是要求医药行业从业人员遵循的共同的行为准则。研究相关文献可知,“仁爱济世、清廉守正、精修慎用、勤勉谦和”是我国传统药德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医药价值观的高度提炼。医药职业精神,指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精神风范,是要求医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与履行行业活动密切联系的内在素质的总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点。具体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为“二十四”字[5],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国人必须遵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理念[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独立自主、共同富裕”[7]。从宏观角度看,医药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属包含与被包含的层次关系,前者体现国家意志,处于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医药职业道德是医药行业日常形态的表现,处于较低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医药类大学生职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决定医药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从微观角度看,医药职业道德是医药行业及从业人员的核心价值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医药类学生精神世界的具体化和现实化[8]。

2.2 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医药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从结构上讲,两者“时代特质,教育对象,价值取向,实践路径”一脉相承,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从属性、操作性、依附性[9]。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载体,是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直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浙江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药学类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每年毕业生有2000多人,就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类医疗卫生,医药工、商业,企业及医药零售流通等领域,通过走访学生就业单位和问卷调查分析,企业招聘新员工,首先关注的是新员工的职业精神,其次是熟练的职业技能,企业最不满意的是缺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精神的毕业生。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介绍,公司以“关爱生命,报效中华”为己任,以“人品创造产品”为经营理念,录用新员工时,关注和考察更多的是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精神。因此,医药类高校在培养专业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指引学生的医药职业道德精神,润物细无声地使“两者”共生耦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满足我国医药行业“德艺双馨”的人才需求。

3 培育医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3.1 凝练“精髓”,设计特色活动,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

医药类高校肩负着行业的特殊使命,医药文化有着“大医仁心、大药济世、大德诚信”历史渊源,学校在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时,需要精心設计凸显专业特色的活动,寻找“药味十足”的价值追求,凝练体现医药职业道德精神的实践载体,努力提高核心价值培育效果[10]。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平时结合学校日常工作,依托医药职业道德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校园生活:一是重视新生入学始业教育。在每年新生入学季节,学校精心设计始业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校史纪念馆,发放《药海星光—优秀校友事迹选编》《食品药品道德教育读本》,强化学生医药人的角色定位,突出医药职业道德,用“药德”精髓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引导,深入促进学生大学自省自悟、立志修身、德才兼备。二是开展“药德誓词”征集评选活动。良好的誓词具有振奋人心、凝聚合力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学校大力宣传药德、崇尚药德精神,在学生中开展医药职业道德誓词征集评选活动,誓词内容要求能体现“医药职业、行业特点,突出传统医药文化,彰显社会核心价值观”等时代内涵,聘请相关专家组织评选,对优秀作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各班级中加强宣传,让学生在诵读誓词中感受“药德”的深度和厚度,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净化自己的思想。三是以毕业典礼为契机,上好“保人类健康,做医药卫士”为主题的最后一课,开展“责任、诚信、担当”为主题的签名活动,教育学生牢记校训“厚德厚朴、励志远志”的内涵寓意,组织学生进行“最美医药人”自画像等活动,把好学生出口第一关。四是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意识,积极组织“送医、送药、送知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注重食品药品安全,关注老百姓健康,大力倡导青年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历练自己,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11]。

3.2 激活“细胞”,立足专业背景,搭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立交桥

高等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部分高等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的方案时,把医药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等作为培养的第一要素,忽略了医药特殊行业、岗位隐形素质的熏陶,如团队协作、奉献精神、职业精神等教育[12]。在课程设计理念上,医药知识理论课、岗位操作模拟课比重高,职业道德、医药精神培育等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比重过低,在重视技能第一的错误教育理念下,忽视了对学生核心价值的内涵教育,学生缺乏敬业精神,自我意识严重,难以达到医药企业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需求。针对社会上药品领域出现的违法事件、道德缺失事件,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依托《药事法规》、《食品标准与法规》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媒体曝光的“药害事件”为例,课堂上通过案例讲解、师生分析、学生讨论、分组汇报的形式理清案例的思路要点,课后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我分析,对“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解读,从而既提高了专业基础,又渗透了医药职业道德点评和批判,这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方向有现实的推动作用。二是组织成立专业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的自治组织,学校可以依托药事管理教研室,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成立“医药法规”社团,社团聘请依托学校内外的专家资源,宣传国家食品、药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围绕药品、食品行业要求,开展医药志愿服务和药德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12]。通过学生社团自我教育管理的辐射,诸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制、法规标准、职业道德及食品药品安全发事件应急措施等相关法规知识和职业价值,在无形中入心入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组建专业配套教材编写团队。医药类高校根据行业特点,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设计《食品药品道德读本》《廉政教育读本》《药害事件汇编》等辅助配套教材,专业教师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地域资源和行业新闻,编写适合学生风格的教辅教材,将专业课程和医药职业精神等隐形课程融于一体,将职业精神内涵的培养目标融入到专业课、实践课等教学中,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精神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理解[13]。endprint

3.3 强健“体格”,整合行业资源,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核心价值观教育既不是“两课”的任务,也不是依靠思想灌输能完成的学科目标,而是由行业与学校紧密结合的系统所支撑起来的学习、实践和体验的全过程。为了塑造和提高医药类大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医药类高校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14],依托医药企业共同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效交融。据统计,在排名前20名国外药企的文化关键词中,排名前5的分别为“消费者健康、企业责任、创新、诚信、卓越”。国内排名依次为“关(仁)爱、责任、诚信、专业”。由此可见,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能够凝聚人心,约束员工行为,激励员工上进。医药类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引入企业文化要素,塑造具有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教学楼、教室、寝室采取知名医药公司冠名,开展以“中药名”命名校园内道路的师生征名活动,组织学生学唱医药企业之歌,开展“我是企业形象代言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医药企业文化及中药文化的了解。通过校企文化融合,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甄选实习基地,根据教育部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件精神,医药类高校要调研考察,选择实力强、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通过学生实习,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医药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国药号,是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之一,胡庆余堂国药号的三大祖训是“是乃仁术、真不二价、戒欺”。其提倡的经营理念是“崇尚戒欺”经营。胡庆余堂先进的企业理念、员工的言传身教等,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精神。三是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培养方案。实习期间企业是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起决定性作用,岗位的职责、规范的要求、严谨的态度等都贯穿于学生实践的每一个环节[15]。通过实习考核,实习指导老师填寫的《生产实习考核手册》和实习单位党组织填写的实习单位意见作为学生实习成绩和毕业思想鉴定的重要依据。通过校企合作参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由“校园人”到“企业人”和“社会人”的转变[16]。

3.4 延伸“手臂”,依托信息技术,拓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新载体

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搭建适合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才能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被大学生接受,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1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医药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教育平台[18]。一是医药类高校要根据校园特色,建设好校园网络,开辟学生网络文化阵地,设置“药事宣传”“药苑天地”“聚焦行业”等具有医药特色的栏目,积极宣传优秀校友的成长经历,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二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好健康绿色、开放平等的网上交流平台,加强校园BBS、QQ群、微博和微信等自媒体交流平台的管理建设,做到网络舆情有专人负责和监控管理,及时清除网络负面信息,重点推荐积极内容,维护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纯洁性,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及时答疑解惑、引导疏通,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19]。三是打造一批政治素质和技术过硬的专兼职网络管理人员,增强其网络教育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网络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巧,学习国家政策法规,熟悉医药行业情况,找到网络和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预防网络异质性导致的价值观倾斜,促进医药类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开展。

4 结束语

医药类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医药事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站在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高度,依托祖国医药文化的智慧结晶,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和载体,提高办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4(1).

[2] 寇宗奭.本草衍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3] 王华峰,王玖姣.医药类高职院校加强药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27(4):38-40.

[4] 赵骥.我国公共药害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5] 闫晓瑞.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活动载体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6] 陶慧.药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丝路视野,2017,42(2):91-92.

[7] 丁旭峰.浅论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3):49-50.

[8] 邓昌大,肖学文.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58-59.

[9] 陶慧.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与同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2):123-126.

[10] 苟国旗,张思军.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教育方法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5):121-123.

[11] 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8):78-80.

[12] 周玲微,王向珍,田甜,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60(18):44-46.

[13] 杨晓庆,殷科.对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多维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61(18):85-86.

[14] 王美田.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分析—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精神融合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89-91.

[15] 马彦,徐刚.药学学生“药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2):153-154.

[16] 李艳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5,6(2):82-83.

[17] 李维涅,曾渝,刘明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21-22.

[18] 王宪庆,任旻琼,谭敏.国外药学服务对高职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9-20.

[19] 吴新菊.中医大学生医德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0] 刘文伟.医药院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92-94.

(收稿日期:2017-07-28 本文编辑:王 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