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探究

2017-12-27 14:35霍睿刘丽苏国范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新生实践效果六位一体

霍睿+刘丽+苏国范

【摘要】积极构建“辅导员+博士兼职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纵向)+兼职班主任(横向)+学生干部+家长”相融合的“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新生的服务管理工作,而且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全方面人才提供了全新尝试的契机。“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新生;“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实践效果

一、“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协同管理通常被定义为在组织中实现人的社会关系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模式。从理论层面探究,协同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协同管理模式更关注组织层面的协同,而本研究侧重的是个人层面。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研究者通过实例对这一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有力的探究。对高校新生“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进行探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博士兼职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纵向)+兼职班主任(横向)+学生干部+家长”制度,也有利于高校学生事务与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和有效尝试。

(二)实践意义

“95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强的独立意识。对“95后”大学新生的管理,不同于对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管理,既要让他们成长、收获、又要让他们认同,认可。以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新生为例,178名新生全部为“95后”,出生年龄跨度由1996年至2000年。他们普遍处于青少年向成年前期转型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需要各方力量加以引导和教育。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构建的“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引领作用,极大地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辅导员在高校新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在高校新生的管理工作中,作为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辅导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思维方式,做好每一名高校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辅导员通常要承担除本职工作之外的其他工作,工作范围之宽泛、管理学生数量之众多、事务性工作内容之琐碎使辅导员分身乏术,力不从心,难免在工作中有所疏漏,无法做到对每名学生个体的关注度保持一致。而通常“滞后式”的问题解决方式并不能起到更好的协调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产生更深的隔阂。

其次,由于辅导员并不负责专业课教学工作,他们的专业也通常与学生不同,这就使辅导员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业需求和专业规律,从而不能在学业方面给予新生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学生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等情况发生后,辅导员能做的也都是从思想角度引领、从心理方面疏导,往往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协助他们制订更合理的专业学习方案和职业发展规划。

再次,“95后”学生通常个性张扬,存在严重的叛逆心理。虽然事实上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并不明显,但身份的差异往往使辅导员与新生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代溝”,因此而引发的各类思想冲突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高校新生的服务管理工作,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交流者。

虽然辅导员是高校新生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但由此可见,单凭辅导员一己之力服务和管理高校新生会有很大的局限。这就需要在新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群策群力。“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创建与实施,不仅能够很好地协助辅导员完成高校新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极大地帮助学生的发展,制订人生规划。

三、“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

(一)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事务服务与管理的第一线,是大学新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更是“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核心动力。在入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新生都会对辅导员产生过强的依赖性,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会向辅导员寻求答案,这就使得辅导员陷入许多事务性工作,缺少与新生的正面交流时间,更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高校辅导员重要的职业要求。借助“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力量,既能帮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又能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成长动态,将极大地提高新生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博士兼职辅导员

自2016年起,吉林大学开始选聘博士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这是学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不同于一般的辅导员,博士兼职辅导员在学业指导和思想引领方面可以为高校新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化建议。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会对新生的学习方法、时间规划、科研能力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新生起到更好的表率作用。

(三)本科生导师(纵向)

从2016年开始,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全院学生中广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进一步落实了导师“导学为主、导向为辅”的职责。本科生导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以“导学”为基本职责,吸收学生成为科研助手,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每名本科生导师负责的学生分布在各个年级,将更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梯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实际上也更加有利于通过个性引导和个案研究,对新生进行具体的定位。从专业课教师中选拔出来的本科生导师,将利用专业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本专业的认知,并掌握更为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四)兼职班主任(横向)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主导下,每一个本科生班级都配备了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通常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以班级为单位,他们会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主题宣讲等各类活动。不同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纵向延伸,兼职班主任更倾向于横向规划和设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将日常指导和专业指导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的良好契机,把握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学生干部

在学生干部中,学生辅导员助理的责任和意义尤为重要。在吉林大学,通常每一个新生班级都配有一名高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助理,这些学生助理与高校新生的身份相同、年龄相近、专业一致,从报到、军训、班委选举到期末复习……这些学生助理与高校新生接触密切,深得他们信任。充分发挥这些优秀学生助理的资源优势,以他们的言行感染、号召、带动新生,将更加有利于高校新生借助榜样的力量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进步。

在构建“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入学时间的推移,学生班委在高校新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在同学们彼此并不熟悉的情况下,新生班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新生班委,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使学生尽快融入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更加有利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我定位,增强学习生活的原动力。

(六)家长

在对高校新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家长更多的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家长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各位教师、学生干部完成日常工作,对学生实施鼓励式教育,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情况。以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学院各年级家长都建有微信群或QQ群,不仅方便了教师和家长的及时沟通,更为家长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管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他们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要远远胜过教师和班级同学,因而其在“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对高校新生“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了解职责范围,明确角色定位

辅导员、博士兼職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纵向)、兼职班主任(横向)、学生干部、家长要各自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范围,这六者要发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作用,减少越俎代庖,才能真正实现“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价值。相信在这六股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新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定会更加有成效。

(二)完善制度建设,跟进时代要求

就目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情况而言,辅导员、博士兼职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纵向)、兼职班主任(横向)、学生干部、家长这六股力量是相对独立和分散的,没有得到良好的整合,也没能更好地发挥合力的效用。要想真正发挥出“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的价值,就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以一套健全的工作实施、评价、考核办法。与此同时,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必会促使新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变化。跟进时代脚步,了解学生需求,也将有利于“六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惠.大学新生“三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129-132.

[2]刘昌友.高校学生管理中“四位一体”模式探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4(07):1-4.

[3]杨攀.论大学新生中开展导师制工作的现实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111-113.

[4]刘吏婷.“辅导员+辅导员助理”模式在新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41-42.

[5]陈雪涛.浅析辅导员对大学新生角色转变的心理指导[J].科教导刊,2011(04):155,159.

猜你喜欢
高校新生实践效果六位一体
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