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连史纸停产背后的思考

2017-12-27 14:45严琦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成本

【摘要】江西上饶铅山县所产连史纸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一直在从事连史纸的制作、销售、推广等活动,它也是唯一一家获得认可的铅山连史纸公司,然而在2006年,其生产陷入困境。文章剖析了其停产的原因,希望能找出阻碍其发展的障碍所在,为今后的对策性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铅山连史纸;停产原因;生产成本;产品种类;公司管理

江西上饶铅山县的连史纸曾因其“妍妙辉光”与“千年寿纸”的美名而独领全国纸业市场风骚,明清时,铅山成为江南五大手工产地之一,风光一时无二。但鸦片战争后,连史纸业迅速衰败。1992年,连史纸彻底停产,其生产技艺濒临失传。2005年,在国家的倡议与当地政府的重视下,传统连史纸制作工艺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并于次年5月入选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获得“国家级非遗”称号后,连史纸制作技艺先后在中博会、印博会、中国首届国家级非遗博览会、世界非遗博览会等多个国际博览会获得大奖,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生产连史纸的厂商——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含珠”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杭州西泠印社、上海杂云轩、北京荣宝斋等多家知名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到2013年,连史纸年产量达到五万刀,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让人意外的是,2016年7月,江西含珠的经营状况陷入困境,已停止生产连史纸,掌握古法造纸技艺的60余名员工陆续流失或离职(童梦宁,2016)。流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面临危机。而与上饶仅有一山之隔的福建省也已把连城连史纸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地进行恢复和生产,老字号“美玉堂”生产的连史纸同样得到了西泠印社等单位的青睐。这对铅山连史纸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铅山县“十三五”规划却没有提出相关对策,做出进一步的导向,连史纸的发展前景堪忧。

经过本课题组多次实地考察,与销售商、工作人员等多方取得联系进行交流,并将之与目前几乎垄断书画用纸市场的宣纸做比较,现将江西含珠的连史纸生产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总结如下。

一、生产成本高,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将连史纸与宣纸进行价格对比:同是普通书写纸,一百张规格为70cm×138cm的宣纸售价仅为69元,而一百张75cm×155cm的连史纸价格却高达450元;一本空白宣纸线装书为6元,而一本空白连史纸线装书的售价为70元。其价差之大,令人咋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铅山连史纸在价格方面完全没有竞争优势,不在考虑的范围。造成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连史纸坚持用古法进行制作,一张纸的生产从伐竹、晒干、发酵开始到最后抄纸、滤水、松纸要经历72道工序,前后需13个月方能出货。如此漫长的生产周期,又都借用人力操作,摊入人工成本自然也高。宣纸则经历了“燎草浆新工艺”的革新,实现了由草到浆2-3天的重大突破,极有效地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第二,连史纸是竹纸,而宣纸的主要原材料是青檀皮和稻草,青檀皮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000元左右,而毛竹的市场价格为每根10元左右,原材料采购耗费更高。

第三,铅山县不通火车,毛竹从武夷山、天柱山等地运输到河口、制成纸张后再运到外地只能依靠公路运输,汽油费、过路过桥费等费用居高不下。而宣纸产地安安徽泾县设有直达高铁,路过车次多达28趟,运输成本也更低。

因此,昂贵的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运输成本使铅山连史纸价格居高不下,这也是阻碍其恢复市场占有额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产品种类少,品牌少,厂商少,缺乏规模化的生产与竞争

目前,铅山连史纸的生产厂商只有江西含珠一家,而在安徽泾县,宣纸的制造商有182家之多,更遑论泾县外各种仿宣纸制作技艺生产的厂商。江西含珠有天鑫、天元、御墨轩、湖颖四个主打品牌,种类包括书画纸、拓印纸、修复纸、印谱纸和线装书五种,常用的书画纸规格只有两种。宣纸的品牌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双鹿、红星、汪同和、杰星等十大品牌,种类有生宣、熟宣、半熟宣三大类,更有夹贡、玉版、净皮珊瑚、云母笺等上百个品类,常用书画纸的规格多达29种,从大小、质地、花色等各方面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这场以一敌众、以单一性对抗多样性的市场竞争结果毫无悬念,铅山连史纸要想在宣纸一统市场的局面下冲出重围,抢夺一点市场份额实属不易。而只有江西含珠一家公司生产连史纸,其弊端显而易见:既不能在同行的竞争中得到激励从而积极地寻求合作寻找销路,又无法凭借一家之力进行改革创新去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结果只能是故步自封,无法取得进步。

三、销路不畅,销售途径窄,销量低

据公司的管理人员透露,江西含珠的连史纸销售以印书用纸为主,每年有固定的经销商前来洽谈购货,生产的古籍修复纸、拓印纸主要销往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大型出版社。至于日用书画纸的销售则停滞不前,虽然有专门的员工来进行产品的推销,却因为没有价格优势、缺乏激励机制等原因而收效甚微。

江西含珠也在实体店与网店进行零售尝试。笔者造访了其在铅山河口老街的实体店,因为该公司还生产河红茶,在巨大的茶台旁百宝架上摆放的筒装连史纸与线装书册像装饰品而不像是要出售的商品。定位不清,身份模糊,连史纸的销量可想而知。另外,江西含珠在淘宝、京东、微商、亚马逊等热门电商平台都设有店铺,但销量极低,绝大多数商品销量为0,仅售出的几件商品得到的好评率较低,产品描述得分4.6,服务得分4.7,均低于同类商品,仅有物流得分4.7,与同行勉强持平。销量低,网评差,商品少,这样的店铺根本无人问津。

四、公司管理存在问题,资金短缺问题严重

江西含珠在发展中一直得到了鉛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地方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都享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先后获得了“省级龙头企业”“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光荣称号。但是2016年江西含珠停产这一事实却掀去了它的光鲜外衣,暴露了江西含珠的诸多经营、管理问题,本课题组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第一,产品定价随意。江西含珠生产的筒装连史纸装潢精美,古色古香,适合居家摆放或是馈赠友人。但是它的价格却非常乱,让消费者不敢入手。在淘宝上,10张筒装的售价为110元,在京东,同一商品售价为130元,而笔者在实体店里购买的价格是75元。50张装的连史纸网上价格为270元,高出实体店100元。一本空白线装家谱的定价为70元,可是差不多厚薄有印刷内容的却要贵上数倍。例如《稼轩词》(一函二册)定价398元,《陶靖节集》(一函四册)定价则高达1380元,令人匪夷所思。当笔者问及定价事宜,工作人员很无奈地告知:这都是老板定的。有意思的是,在笔者发稿时,所有網上店铺链接都直接跳入淘宝店铺网页,而且10张装筒装纸降价为75元,空白线装家谱则调价至138元。作为私企,江西含珠当然拥有自主定价权,可是这种自主权不仅要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合理性,不能随兴而定。

第二,公司经营缺乏专注度。江西含珠并不仅仅生产连史纸,河红茶也是其主打产品之一,业务范围还涉及竹木产品、文化产品推广、旅游开发、酒店经营等。2008年江西含珠因连史纸的制作与复兴而成立,在成立后积极地进行连史纸的推广,建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示范基地”,多次参展并取得荣誉,为连史纸的恢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连史纸的市场还没有打开,江西含珠就开始转战其他领域,迅速生产了天鑫河红茶系列。相比较于书画用纸市场宣纸一家独大的局面,茶叶市场更容易运作。尝到了甜头的江西含珠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河红茶的生产与推销上,放松了对连史纸创新与突破的研究,也没有花费力气去寻找销售平台。专注度不够,使得本来单打独斗的江西含珠在纸品市场上更加处于劣势。

第三,忽略网络信息建设。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途径就是网络,甚至连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体都借助网络得以更广泛地传播,网络的力量绝不容忽视。而江西含珠在网络信息建设方面却不重视,不但网站建设马虎、敷衍,也不善于维护自己的品牌与专利。

江西含珠的官方网页从2015年5月份后没有更新,产品介绍里配图缺失,本来品种就少,其中有近半数配图用同一张国家非遗牌匾照片代替,最后一个连史纸品牌“湖颖”的目录下,放了一张“瑕疵品清仓黑梓木镇纸”充数。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其淘宝店里还出售宣纸,经询问得知是帮朋友代卖的!这样的网站只会给消费者树立不专业、不敬业、不靠谱的企业形象,给江西含珠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铅山连史纸早在明代就有书籍记载,如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与高濂著《遵生八笺》等,而连城连史纸的书面记载最早出现在清朝乾隆时期的《连城县志》。明朝时铅山县就以产纸出名,其产连史纸更是名闻天下,是江南五大手工产地之一。孰先孰后,孰轻孰重,本来无可辩驳。但是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连史纸”三个字,跳出的大部分链接都是福建连城的连史纸,并有“正统”“基地”“原产地”之类的高频字眼,混淆视听,不熟悉连史纸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带入误区。而江西含珠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可能根本就没有关注到这样的一些信息。这对于铅山连史纸的发展极为不利。

第四,资金链接有问题。关于江西含珠的资金问题早就成了铅山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江西含珠成立时并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撑,其运作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更糟糕的是,它还向民间借贷资本融资,每个月的银行利息与放贷高息都将它压得喘不过气来。到江西含珠停产时,其背负的债务高达一亿多元。

五、政府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与品牌维护

虽然是大力发展的重点项目,铅山县政府也确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铅山县政府在后期发力不足,没有持续地进行长远规划,对连史纸的生产也缺少有效的监督。在某种程度上,江西含珠的工业园区变成了展示区,参观频繁的游客打扰了员工的日常工作,使他们有苦难言。在注册商标“连史纸”被国家工商总局取消后,江西含珠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突出铅山连史纸的品牌地位。而安徽泾县宣纸的品牌保护工作就做得非常到位。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宣纸国家标准》,规定“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生产出的高级艺术用纸,才是宣纸。标准明确指出,在泾县生产但不按古法制作的不叫宣纸,在泾县外生产虽按相同古法制作的也不叫宣纸。另外,他们还筹备建立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定统一标准。这些保护严实、监督严明的举措有效地帮助宣纸市场规范化,使宣纸得到良性的长远发展。相对而言,江西含珠与当地政府在品牌保护这方面的意识明显薄弱。

铅山连史纸是江西省的一项重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了江南手工业产地的辉煌,见证了八省码头的繁华。在制作技艺失而复得后,我们在江西含珠停产这一严峻事实里看到了得而复失的可能性。连史纸的造纸技艺不应该只作为活化石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现代赣商,江西含珠有责任与义务将连史纸推向市场,使它成为人们床头案上的常用品。本课题组多方寻找其停产的原因,也是希望能对症下药,为今后的对策性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童梦宁.扶持“铅山连四纸”古法技艺还需多方努力[N].中国绿色时报,2016-06-02(B04).

[2]张平,田周玲.古籍修复用纸谈[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02):106-112.

[3]吴世新.宣纸及其鉴别[J].纸和造纸,2006,25(04):70-71.

[4]严琦,林芸.江右商帮纸业老字号调查研究[J].老区建设,2014(12):28-30.

[5]郑久良.宣纸文化旅游产品的数字化开发与营销初探[J].今传媒,2015(12):112-115,118.

[6]刘仁庆.古纸纸名研究与讨论之十——明代纸名(中)[J].中华纸业,2017(09):91-96.

[7]邱敏.古书竹纸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8]王秀伟,汤书昆.文化授权: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以中国宣纸集团宣纸文化产业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01):59-6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成本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 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T型账户在生产过程业务核算教学中的应用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PAN基碳纤维生产成本分析及控制措施
直升机底部复合材料壁板固化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