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2017-12-27 15:00张帆郑泽兵朱昭琼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张帆+郑泽兵+朱昭琼

【摘要】为提高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在麻醉临床教学环节中引入超声可视化技术,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临床患者解剖结构及穿刺操作要点,深入掌握各种临床操作的精髓和要点,并对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论: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可以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应该在临床教学中普遍推广。

【关键词】超声可视化技术;临床麻醉;教学改革

临床麻醉教学责任重大,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临床麻醉过程中的基本麻醉技术及急危重症抢救和处理方式,并且通过实习阶段的学习,初步具有单独临床操作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临床用药和技术复杂难懂,有些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甚至无法记住相关药物的名字。同时,临床实习学生在学习期间仅通过传统方式旁观教师操作,缺乏感性认识与学习兴趣,也严重影响临床麻醉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就算获得少量临床操作机会,也会因为无法直观观察患者组织解剖结构而始终无法巧妙掌握操作精髓,给患者带来反复穿刺及医疗成本增加的风险,也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自信心不足及厌学情绪。为此,本研究以近期医疗行业新型的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开展为契机,通过对遵义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实习生进行不同临床带教方法研究对比,探索并实施高质量临床麻醉学教学方式。

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完成了基础医学课教学、公共医学课程教学、临床麻醉专业课教学,且需要在临床实习半年及以上的所有麻醉学专业本科生。这部分学生正处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临床教学将影响其整个职业规划及职业习惯。纳入学生的基本状况见表1,所有实习学生的医学基础背景相仿,均为首次接触临床工作。每组随机纳入30例受试者,其中一组在实习过程中始终通过超声可视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另一组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带教教师习惯,进行传统教学。研究对比了两组受试者接受不同麻醉学临床教学的情况。本研究还通过无记名方式,学生及教师自愿参加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研究在参考现有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征求麻醉学院一线教师和心理专家的意见,设计出《医学教学问卷调查表》。表格主要围绕课程设置、临床带教方式、临床带教满意程度及教学质量进行设计,以评估不同教学方式的区别,探讨学生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研究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超声辅助临床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法

1.对传统教学满意程度分析。对于问题“您对传统临床麻醉学教学方法是否满意”,56.0%的学生认为基本满意,仅12.0%的学生认为完全满意,其余学生选择不满意。可见传统教学法并未获得大部分医学生的赞同。不满意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选择操作机会少,部分学生选择学习兴趣不高,少部分学生选择其他选项,这一研究结果也暴露出传统教学的重大缺陷。

2.教学质量比较分析。研究显示,超声辅助教学组77.6%的学生认为实习结束对临床麻醉基本技术掌握;而传统教学组仅42.0%的学生选择掌握或基本掌握。在“教学障碍原因分析”一栏,传统教学组75.0%的學生选择了“教学方法不当”,而超声辅助教学组的学生更多选择了“学习周期不足”一项。可见传统教学方式单调、抽象,教学质量不尽人意。

3.教学改革调查结果分析。当问及“希望临床麻醉学教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时,75.5%的学生选择了加强临床实践,可见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临床实践内容的培养。当问及“是否希望超声辅助教学开展”时,两个研究组几乎所有学生均表示赞同,超声辅助教学的接受度较高,可见实习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采用不记名方式对带教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大部分教师及学生认为能够接受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该技术的引入,丰富了师生的临床教学体验,提高了教学质量。少部分教师担忧无法掌握超声教学这一新兴技术,建议麻醉学院进行统一相关培训,消除由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教学质量差异。

三、讨论

临床麻醉教学对于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这是由麻醉学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决定的。侥幸心理是麻醉学习的一大硬伤。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麻醉学已经走向了由“中间科室”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之路,如何保证患者的良好预后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医学生掌握更加扎实的基本技能,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独立处置能力。临床实习的带教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一)传统临床麻醉学教学的不足

以往教师的大部分临床麻醉学教学是通过麻醉学理论课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过程中可能涉及少量病例资料,部分教师甚至直接照本宣科,使得学生没有很好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同时,在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由于对临床风险的担忧,例如对实习学生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穿刺部位肢端缺血坏死等严重安全实践的顾虑,导致学生整个实习过程中几乎很难得到类似中心静脉穿刺、不同工具辅助气管插管、动脉穿刺、硬膜外麻醉等麻醉学基本操作的练习机会。

同时不少教师教学方式呆板,例如对于“血压低应用间羟胺”“静脉血栓安滤网”“高血压停止手术”等,没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教学。由此观之,传统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方式呆板,学生缺乏兴趣,无法激发学习主动性;临床带教粗糙,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地处理临床突发问题。

(二)超声辅助临床带教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传统教学质量,既要做好师资培训,加强师生教学互动,又要通过最先进的教学载体来深入学生的临床体验,同时通过放射形思维模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超声可视化技术目前已逐渐被麻醉医师应用于临床工作,但是超声的功能绝不只有临床诊疗,临床带教教师也可以拿起超声的武器,做到更好的临床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超声让临床学生对桡动脉、颈内静脉、神经分布等有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看到以前抽象的无法理解的麻醉解剖要点,这对麻醉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关键。同时,学生可以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有床穿刺操作实践。因为可视化技术的存在,带教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医疗风险的后顾之忧,因为可视技术下重要血管神经变得可视而可以规避。通过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动态的可视化评估,实习学生也可以学会有逻辑性地全面地处理和检测病患。通过超声辅助的临床带教,经过半年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大大提高。超声辅助教学的优势明显: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临床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互动教学加强;学生的实战动手机会增加,感性认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融会贯通。

实践证明,超声可视化技术的临床麻醉教学可以明显提高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应该被临床教学推崇,从而推进祖国医疗教育事业的进步,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少燕,谭海珠,蔡琮,等.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6, 14(03):255-256.

[2]张凤,乔宇琪,邵莉,等.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71-72.

[3]刘宿,麻晓林,陈强,等.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06):747-749.

[4]施小彤,王维,毛新俊,等.临床麻醉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提高[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277.

[5]汤翠翠,孟尽海,雷晨.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103-104.

[6]欧维琳,朱春江,李雄.早期接触临床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8,21(06):1201-1203.

[7]刘进忠,喻望云,汪说之.论面向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09):546,574.

[8]宋献民,高磊,徐晓璐.角色模拟训练提高医学生临床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2):89-9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