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语境的影视课程教改探讨

2017-12-27 16:02阳松灿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阳松灿

【摘要】影视课程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虽然拥有很多教学体系类型,然而关于影视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今的教学并不能满足要求。“互联网+”的理念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资源以及更广阔的平台,有效提高了影视行业的竞争力。文章主要阐述了“互联网+”语境下影视课程的教改及其所带来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影视课程;教学改革

一、前言

影视课程教育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迎来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影视课程教育体系作为互联网这个完整开放的行业生态圈中的一环,在“互联网+”渗透至今的时代,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亟须进行一次进化性的变革。当“互联网+”语境下的各行业开始重视提高整体素质的时候,对影视课程教学也就会变得“挑剔”起来,这是由于互联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现在受众的思维方式。所以基于“互联网+”的理念,为赢得受众的青睐,影视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互联网+”

(一)“互联网+”阐述

简单地说,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联合构成了“互联网+”,但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联合。真正的“互联网+”是充分地运用互联网的特点以及平台,深层次地内在融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创新。要想让“互联网+”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对于教育来说,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未来教育的趋势是“互联网 +”与教育的全面结合。当然,传统的教育不会被“互联网+”所取代;反之,“互联网+”会有益补充传统教育,使其拥有新的活力。

(二)“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从封闭到开放的教育资源,从单一到多元的教育模式,从灌输到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及从被动到自主的学习方式,这一系列教育方式的转变都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生的。影视课程的教学需要开放的资源、多元以及互动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需要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影视人才,就必须将“互联网+ ”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影视课程教学中。“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放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功能来查找最新的教学资料、影视作品以及前沿的信息,这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能开阔他们的视野。第二,多元的教育模式。以前的教育模式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如今的多元化则摆脱了原来单一的讲授模式,学生拥有更生动、更自由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适应了当今的发展,因此有益地补充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三,互动自主的学习方式。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互动教学的效果最佳。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第四,及时更新的教学内容。一本教科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基于“互联网+”语境下的教学模式就会有所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最新的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

三、影视课程教改

(一)教育结构改革

传统的影视课程教学存在局限性。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善于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仅仅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思考,而影视教育则又需要与各行业进行合作,所以传統教育模式忽略了合作这一点。对于影视教育来说,其最终都是要回归到行业工作中的,能否和其他行业形成合作关系,直接关系着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影视课程教学可以打破设计产业间的间隔,让教育彻底贯彻到实际之中,从而整合多种资源,改善教育模式。在整合资源方面,互联网信息环境为其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使得影视课程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二)教育思维改革

在影视课程教学中,严重的偏向化、较弱的学习能力及不充足的学习信心将会导致刻板的思维方式以及新兴数据事件处理不当的通病。为了让学生拥有自如应付新事物的能力,就需要让其接触更多更新的信息和情况,通过阶段性的突然性测试任务来刺激他们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的个人思维能力以及处理整合的能力。其次,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要让学生拥有独立个体传播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社交平台。“互联网+”语境下的个人平台有很多,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独立传播的平台,这些平台的使用对于年轻的95后大学生来说都已熟能生巧。影视课程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影视从业者来说,如果能拥有自己的影视相关个人平台,能够时常发布影视作品以及相关的影视评论等信息,同时也能接收到类似信息,那么他所具备的能力就会比其他人强一些。

(三)教育考核改革

对于现在的影视课程教学体系来说,刻板的考核方式及固化的检查模式是监测考核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影视课程教学体系应该将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试卷的固定答案相结合,对独特的考核体制加以完善。为了应对学习的开放性,应该注重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核方式,不断增强考核方式的开放性,给他们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训练学生时可以只提供题材和类型,而有关影视细节方面则不作过多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设计潜能,同时对于影视设计细节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度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考核。同时还可以将考核重点进行改变,根据设计者作品的创意点、主题深度及其对影视细节的掌握程度来考核其能力。其次,为了化解薄弱环节及加强交流学习,可以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出题,让他们自己考自己。再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通过整体工作及资源调配能力来对自己进行评估。考核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新开始。这样的考核方式比单纯的试卷考核更有意义。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专业实践能力的危机感,才会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教育关系改革

师生关系不平等是造成影视课程教学改革滞后的严重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地位的侧重性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对刚开始接触影视课程的学生来说,影视是一个较为混沌且难以解构的整体,当他们通过互联网对镜头、色彩、声音的设置和影视创新进一步了解后,对那种失衡的课程教学模式就不能够满足了。为了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共识,就必须及时调整两者的合作方式,尽量做到双方的意见保留,从而实现两者关系的平等和谐。为了加强两者的联系,可以互相交换有关影视细节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了对教学进行改进,还可以建立师生的互评机制,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还可以让师生进行角色互换,转变学习机制,打破原来固有的交流方式。

四、“互联网+”语境下影视课程的发展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涌入人们的生活中,以前那种集体式、仪式化观看影片的狂欢已经不复存在,当今流行的娱乐消遣方式则是一对一地观看。当作品资源不再稀缺时,观看者会沉溺于泛滥的信息中。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影视课程的教学方法逐渐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式。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思考与创造的潜能,此教学方式逐渐发展为情境体验、议题设定、参与互动、探究实验等方式,进而摆脱传统的单向宣讲式教学方式。

很多影视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深造之后感觉空泛无底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难以确定,逐渐发展为影视技术薄弱的通识型人才,而不是本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跨过基础技术的准入门槛,高校影视艺术教育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可以给学生针对性地配备前沿设备和先进师资,确保学生在走出校门之时,能把握住市场发展的脉搏,并能够在社会上争取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

五、结束语

“互联网+”的理念给影视课程带来了新发展,并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广阔的平台,使影视行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影视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打破了固有的学习方式,“互联网+”语境下的影视课程教改将培养出更多有技术、有素养、有创意、有眼界的影视人才,同时也成为提升影视行业整体素质的重要策略。“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激发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开放的教育资源、多元的教育模式以及互动自主的学习方式,这些“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均适应了变化的环境,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互联网+”语境映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各个行业都会因为不断变换的信息环境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新潮流的方向,影视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变革才能为教学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2]黄欣,杨萍.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导向下《影视后期制作》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7):46-47.

[3]杨帆.关于高职院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改革的探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 (08):152-154.

[4]张艳.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5(05):39-4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