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2017-12-27 16:33黄超叶陈小冰杨春风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存在问题

黄超叶+陈小冰+杨春风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未来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对其合理定位,确立正确的目标,且要根据网络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问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考核改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生活、学习上的广泛应用已经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互联网与传统的各行各业相结合也产生了很多新兴产业。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已离不开计算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学生,可以说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有着巨大的影响。现阶段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科学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差距较大

由于学校所在地域不同,学生程度不同,学校的教育发展状况不一样,学校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情况也不一样。有些学校学习计算机的文化氛围比较好,有些学校学习计算机的文化氛围比较差,而有些学校没有学习计算机的文化环境,学生几乎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就造成了学生接受计算机的能力有所差异。“統一教学”造成的问题是学生基础薄弱或没有基础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基础好的学生却因重复学习而产生倦怠情绪。假如教师在教学期间没有意识到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差距,教学效果就会提不上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既要向大多数学生普及计算机基本知识,又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计算机技能的要求。显然,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

现在的高校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一般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有黑板、投影仪及多媒体演示课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讲解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依然显得比较单一。第一,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也就无从提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了。第二,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多媒体课件往往成为屏幕上的教科书。第三,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比较大,速度较快,多数学生还没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就进入下一页。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经过近几年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各学校基本上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室,演示型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学效果也没有得到提高。有时候学生会反映上课的时候听得懂,但一到上机操作的时候就不会了。显而易见,因为实践太少,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

(四)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本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特点。但有些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依然使用集中、传统的教学软件与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并且教师在教学期间未能将教学内容及时更新,造成计算机课程大纲出现频繁更改的现象。

二、改革教学模式

第一,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特别强,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来说,首先理论课和实践课都应该合理安排在计算机实验室里面进行,其次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并且能够提供如屏幕广播、远程控制、屏幕日志、声音广播、双向讲话、多人会话、网上聊天、屏幕回放、黑屏肃静、锁定电脑、点名签到、发布消息、发布文件等功能。对于教师来说,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时不仅要主动给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且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第二,各个高校都应该重视网络平台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且能使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能够把教师的CAI教学软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师生在网络上开展教学答疑、写作和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主动参与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开展特定方向的学习,还可以与同学在交流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师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信息量。

三、教学考核改革探索

现阶段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因为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和其他的考试科目不太一样,考核以计算机应用和操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其考核方式是以实际操作为导向而不是以卷面考试为导向。这样,卷面成绩不再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评价更具有指导性作用。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考核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当将评价重心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上。评价方式应当把传统的笔试考试改为上机操作和笔试两种方式组合,还可以进行完全自由化的课程综合设计,给学生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命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完全激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致,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如今,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改革,这是高校计算机教学迎合时代需要的必然结果。改革需要认清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乔晓华.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02):55-57.

[2]念营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2):107-108.

[3]魏锐,徐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3(16):3786-3788.

[4]王宝祥,孙丽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5):152-153.

[5]沈淑涛,高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大观周刊,2011(16):35.

[6]张莉华,陈萍.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20(08):24-27.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存在问题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