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2017-12-27 21:39贺玮朱凤华黄西妍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贺玮+朱凤华+黄西妍

【摘要】文章对小学信息技术《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分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在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了该课堂教学案例,具体展示了其教学设计的过程和设计特点,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演示文稿超链接》;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成为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中,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以具体任务为学习主线,任务中包含知识要点,可以使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1]。演示文稿超链接是小学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作用。本文以《演示文稿超链接》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设计出与信息技术教材知识和技巧相关的演示文稿任务,并围绕演示文稿任务的开展,完成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选用的是人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5课“演示流程我控制”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学会设置各种超链接;2.掌握创建动作按钮的操作。

(二)地位及作用

在前面的章节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编辑演示文稿,学会了插入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等操作。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之前操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演示文稿教学中的关键部分,操作性能强,趣味性强,实用性强。超链接的插入与设置的掌握,不仅为熟练实现演示文稿信息交互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本课内容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是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整合的章节。

三、学情分析

(一)知识起点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超链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但是对幻灯片跳转并不熟悉。

(二)学习风格

小学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修饰完善自己创作的演示文稿有很高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能给文本和图片设置各种超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跳转,包括到幻灯片的超链接、到其他文件的超链接、到网站和电子邮箱的超链接;创建动作按钮,能给动作按钮创建超链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插入超链接,制作实现自由跳转的多媒体演示文稿;通过超链接的设置,让学生初步掌握获取交互式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信息交互的便捷性,提高综合信息素养;通过制作有关南昌景点的幻灯片,进一步了解南昌的人文风貌,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第一,教学重点。给文本和图片设置超链接。

第二,教学难点。演示文稿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

第三,解决方法。选取“南昌旅游景点”充当小导游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小导游角色任务中,以学生对演示文稿掌握为基准,借助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详细演示,学生的反复实践、任务完成来学习设计超链接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范例的展示,自然过渡到动作按钮的设置,在小组任务的完成中完成动作按钮设置这一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能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帮助学生从实践中产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2]。为此,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述法、任务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性的讲解后,提出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方法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体验摘到“桃子”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本节课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展开。

第一,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本课教学重点要求,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导入本课重点知识超链接;

第二,教师示范超链接操作,学生能够清晰掌握设置幻灯片超链接的方法;

第三,通过教师布置任务1、2(设置到其他文件的超链接;設置到网站和电子邮箱的超链接),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超链接在演示文稿的应用;

第四,结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布置任务3(设置动作按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在互帮互助中总结规律技巧。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要求凸显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设计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如表2所示),评价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所有任务都是评价的指标,同时对信息素养的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在评价主体方面也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既有自评与互评,也有师评。

九、结语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设计出与教材知识和技巧相关的任务,并围绕任务开展和完成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日后其他学科更好地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素娥.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1):5977-5978.

[2]黄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5):64.

[3]王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08):5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