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特征:形神合一

2017-12-29 00:47刘更生张蕾张潇潇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有神举人形神

刘更生+张蕾+张潇潇

中医学堂

“生命”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如《战国策·秦策》中就有“生命寿长”的话。

怎样才能使“生命寿长”呢?这要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理解。

1.“形与神俱”,生命开始

尽管至今人们还不能彻底解开生命之谜,但对生命的根本特征,古人早就给出了一个解释,那就是“心神合一”,或者叫“形与神俱”。当父母的两精相结合,成为胚胎,在生命一开始的时候,人不仅有了形,而且具备了“神机”,呈现出的就是“神形合一”的状态。随着胚胎的发育,“形”逐渐演变成五脏、六腑、五官、四肢、血脉、筋骨、皮毛等有形的部分。而“神”则是这种变化的主宰,并且一直引导生命前行。从胚胎形成的那一刻起,再到出生以至最后生命的结束,神一刻也没有离去。

2.怎样理解“神”

困难的是,中医所说的“神”不像形体那样容易感知,我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不过,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和理解其存在。我们看一个人,如果身体状态好,常常表现为神采奕奕、神采飞扬、精神抖擞、双目有神,而身体状态不好,就会出现精神不振、没精神头、两目无神等。

再比如说,我们可以观察一盆鲜花、干花和人造的塑料花,区别在哪里呢?是的,鲜花是活的,活的就有神,干花和塑料花都没有,尽管做得非常像。当一个人死亡时,形体仍然完好,但生命已经结束,中医认为这就是“形神分离”,所以中医一直强调“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形神不分离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说过一段话,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形神之间的关系:人有生命是因为有神,神依托形体而存在。神消耗多了就衰竭,形體过于劳累就会虚弱,形神相分离了,人就死亡。关键是“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因此说,神是生命的根本,形体是生命的依托。

中医还将形神划分阴阳,形属阴,神属阳,形神协调就是阴平阳和,形神分离就是阴阳离决。因此,中医防治疾病的出发点,都是围绕着如何使阴阳平和、如何维护形神合一而展开的。

中医书架

巧治“狂证”

在清代刘献延所写的《广阳杂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末年,有位名医叫袁体庵,是江苏高邮人。一次,有个书生考中了举人,因为兴奋过度而发狂,整天大笑不止,前来求袁体庵诊治。袁体庵看过之后,非常吃惊地说:“哎呀,你的病很重啊!过不了几十天就会死去,我已经没有办法给你治了,你赶紧回家吧,回晚了恐怕都到不了家。你回去时要路过镇江,到了那里,一定要再请一位姓何的医生给你看看。”说完,袁体庵还写了一封信让他带上。

当这个举人来到镇江时,病却不知不觉地好了,但他不放心,还是去找了那位何医生,何医生看过信后,也没说啥,就把信给他看。

信中写道:这位举人因高兴过度而发狂,这种病用药和针灸的办法效果都不好。我故意用死来吓唬他,让他的心情忧愁抑郁,这样就能抑制他的兴奋。我估计等他到了镇江,病就应该好了。

病人看完信后,非常佩服。

中医知识

精、气、神

精、气、神,被称为人的“三宝”。中医学认为,人一定要有精气神。精是人体的精华物质,来源于先天,靠后天饮食滋养;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动力,人体内在与外在的活动都要靠气来推动;神指精神意识、感情思维等活动,也包括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活力。精、气、神三者密切相关,共同存亡,直接关系到生命状态。因此,中医特别重视对精、气、神的养护,认为只有精满、气足、神旺,身体才健康。

名言谚语

1.出入废则神机话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黄帝内经·素问·刘微旨大论》

2.坐不歪头,睡不蒙头,走不低头。

动动脑、动动手

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的长辈、父母、同学,看看他们的气色有什么不同。

猜你喜欢
有神举人形神
写作得良方,下笔如有神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写作经常练,下笔如有神——读小学作文的随堂练笔
意象、形神
使用调整画笔 让人物眼睛更有神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题不在大有神则灵:对一道高考选择题的探究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