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7-12-29 10:57杨宏英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初中生活化科学

杨宏英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愈加重视对生活化元素的应用,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学过程的新要求,利用生活化元素进行教学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增长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科学教学也是一样,科学知识源自生活,教师教学不能离开生活。生活化教学也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桥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要针对教材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以此来有效并且科学地融入生活化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对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生活经验是对学生教学的宝贵资源,也为教师生活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多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选取生活中的案例,充分利用实际的案例来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开展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适当的融合生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好科学知识。

一、现阶段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科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可以说,自然界是存在着一定规律的,且这一规律也是被人们所认可的。科学作为认识自然的重要渠道之一,其目的就是要对自然界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产生全新的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科学课堂教学中一直受到了学科与知识本位的影响,使得过度注重间接经验上的传授,并没有认识到直接经验获取上的重要性,这样也就造成了科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出现了不符等现象。所以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这些原理知识,教师也习惯性地借助题海战术与大量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分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进入课堂教学中,对科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也从理论研究转向了教材内容的选择以及组织上,并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对科学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所以教师就要及时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1]。

二、开展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科学教学作为一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关系到了日常生活、实践、医疗等方面。通过使用科学知识来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让科学知识真正进入生活中去,满足教学生活化的发展要求。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其不仅包含了生活上的特点,同时也综合好其性质等方面[2]。如果教学中缺乏这一环节的参与,那么也就会淡化生命价值实现。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效结合生活化知识,会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重要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不仅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生活经验。另外,充分实现生活化在科学课堂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

三、教学生活化的开展要求

(一)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不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从自然现象或是社会发展上来讲[4],学生都存在着自己的体验与看法,虽然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全面,但是对于一些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学生也会凭借自身的经验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并且初步产生判断,提升自身的认识。因此,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重要性,避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灌输新知识,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出发,选择一些合适的案例以及生活知识,以此来让学生学习中与生活相联系,进行更有效的学习[5]。挖掘出可以促进教学发展的案例,从而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点,真正將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预习,受到科学知识的影响[6]。

(二)打破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

从某一层面上来说,学生的生活其实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生活也是学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活方式。学生从生活进入课堂,又在课堂中主动展现出自己的真实生活状态,这样也就实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活。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这样导致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新课改下对教师的教学有了很大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生活化的一些案例,同时将案例设置成教学活动,以此来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感受以及生活的体悟,这样会有效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带动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7]。教师将生活化内容与教材相互融合,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带动学生的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热运动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可以结合生活中家长炒菜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为什么家里在炒菜时可以闻到很浓的香味呢,然而等到吃完饭香味就淡了呢?这时同学们经过思考会发现吃完饭后,菜都变凉了,因此味道也就淡了,炒菜时,菜是热的,因此气味传输比较活跃。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冰糖在热水中要比在冷水中融化得快呢?这样学生相互探讨,并且教师可以顺势引出热运动的概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三)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置合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知识,在知识中体会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进行课后指导工作,如组织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或是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实现教学生活化就要坚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变为智慧,从而更好地服务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的生活意义与生命的价值[8]。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生活案例,结合教材知识,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会自主思考,进行创新,从而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其次,教学生活化其实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加强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在教学中凸显出生活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思考中去,借助互动教学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教学生活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从生活实际入手,借助具体的实例与现象等,通过实地调查等来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进入情境中去,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发现,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加强生活与教材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将抽象的生活内容融入教学中去,让学生受到这种轻松愉悦氛围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参照物”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歌词“月亮走我也走”,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用学生坐车时的经历,学生坐车时会感到树木以及房子向后退,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参照物的概念。endprint

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教学思路与流程

对于初中科学课堂来说,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与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案例,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开展教学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观察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故事的本质,设置一些有趣味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状况,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融合,能够实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升。可以说教材其实就是昨天的生活,所以就要做好转化与研究工作,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9]。可以说新课导入中包含了许多生活化的内容,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或是经验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生活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特定的认知水平,這样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较大的途径。第一,创建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对于学生来说,经过前期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适宜的素材来营造教学情境。第二,借助故事来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学习兴趣的影响下,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产生出学习的欲望。第三,要借助多媒体来创建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说多媒体动画可以为学生创建出生活气息浓郁的情境。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且能够利用多媒体生动的视频以及动画等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与生活相关的情景,在恰当的方式下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科学知识的运用,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10]。例如,在进行“压强”教学时,为了有效设计悬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思考,教师首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气功表演画面,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两个问题:第一,将一块大石板放在一位表演者的腹部,当另一位表演者用重锤锤击石板时,石板变成碎块,但是石板下部的表演者却毫发无损。这一悬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一块玻璃上放置一袋牛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捶打牛奶,结果是玻璃变成碎片,但是牛奶完好。这一悬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压强”的感性认知,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第一,要利用好教材。可以说教材选择的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选择好教材,做好加工与重组工作,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其次,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素材来开展科学教学。图片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并且对一些难懂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而在利用图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的图片,在吸引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图片教学通俗易懂,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二,做好拓展工作。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教学要从生活的角度上来进行。同时还要向学生渗透好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引入社会问题或是学生关注的科学事例,实现科学与生活上的结合。如学生在学习水资源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对居民日常水的使用量等进行调查,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我国淡水资源的使用量。

再如,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久放的青菜带到课堂;还可以现场为学生做糖拌西红柿,学生会发现盛有西红柿的盘子里产生了很多水;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卖菜的商贩通常都会在菜上洒水。在这些生活实例中,学生可以发现,植物的细胞是具有吸水和失水功能的。此时教师再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主地对细胞液、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等知识展开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明确细胞失水条件和吸水条件。由此可见,将生活化内容引入课堂,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开展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新课改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需要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入生活中的知识以及内容,能够坚持生活化原则,以此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在科学知识中感悟生活真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带动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注释:

1.李鹏.浅析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2):33-33.

2.王峰.问课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生活”来——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2):50-51.

3.夏庆华.扬起生活的风帆——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5,(03):16-17.

4.蔡臻建.扬起生活的风帆——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尝试[J].数字化用户,2013,(04):78-79.

5.范永湘.浅议如何打造具有生活化的初中科学课堂[J].新课程·中旬,2014,(07):35-36.

6.杨文君.浅谈使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的一些具体做法[J].理科考试研究,2015,(02):83-84.

7.姚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科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03):280-281.

8.任光鑫.浅谈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让科学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考试与评价,2013,(02):92-93.

9.季云娟.寓教于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浅谈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05):44-44.

10.毛开颜.木本水源——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及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12):25-26.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生活化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