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议

2017-12-29 17:20祝利萍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高效性课堂教学

祝利萍

摘 要:一味地追求分数,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违背了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初衷。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学教育中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主要以历史学科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了几点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课堂;高效性;教学

随着世界全球化程度的逐渐提升和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逐渐显著,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各个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岗位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而且更加注重人才的社会适应和实践能力,是否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和岗位,成为评价人才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和实践能力培养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的教育现状是各个阶段的升学压力都很大,教育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而现如今评判一个学生素质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课堂中老师的课堂教育也十分注重应试。在现代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小学生往往已经学习完初中的课程,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我国的升学考试几乎是完全按照文化成绩高低进行评判,老师一味追求分数,这种现象导致了现今社会中高分低能群体出现。教育改革部门正在研究怎样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我国的发展方式注重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注重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高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注重对其今后人生发展所需素质的培养。

一、实现高效的教学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为人师表者,不仅需要扎实的授课功底、渊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靈魂。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最重要一环。提升教师团队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团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精神,着重强调师风师德建设。下面介绍提高教师团队水平的几点建议。

1.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的教育观念,改变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更新现有教育理念,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只有改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的真实意义,让全社会知晓我国实行教育改革的真实意图,改变全社会对人才的认定形式。让我国的教育形式转变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全方位展开教学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现如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专科性人才,更是全面型人才。随着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自然对教师团队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也会在某个领域出现重合,要注重各个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开拓学生的眼界,实现知识的综合掌握和运用。

3.对教育过程进行行业规范化管理,进行知识结构合理规划,将“活到老学到老”这一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教育资格培训要进行规范化、行业化管理,更新教育方法,提升教师团队的教育技巧,培养具有高效教育能力的教学团队。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历史和人文教育,提升文化认同感

各个学科的教材中插入了许多包含我国古典文化和人文科学的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一名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师,应该基于教材,从教材中提炼具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我国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感受我国的历史和人文精神。从事历史等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历史和人物的背景层面。死记硬背的历史教育是达不到教育真正的效果的,应该在历史和人物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入当时的历史状况。比如让学生编排历史小品等活动,感受当时真实的历史状态和文化底蕴。比如学习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我党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体会中华民族浴火涅槃奋勇抗争的英雄主义情怀,不忘国耻奋勇向前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小培养孩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深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灵活运用各种历史知识,结合当前我国国情,激发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提高新一代青年的整体人文素质。

三、改变教育方式,拉近历史与现代的距离

历史学科教育是一种通过研究历史发展的整体规律,运用于现实社会发展的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学科的时间跨度极长、历史片段众多、历史年份很难记忆、众多历史事件会出现混淆,整体了解和接受的过程有很大难度。如果运用我国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方法,学生会出现抵触情绪,这是传统历史教育中的重大弊端。我们应该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参加各种历史活动,拉近历史与现代的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历史气息,在实践中得到启迪。比如在学习我国战国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制作关于古代战争的动画和课件,让学生感受古战场的残酷和了解我国古代战争中杰出人物的背景知识,这样既不会枯燥还能引起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设计课堂情景剧,直观生动地进行教学活动

由于历史学科教育枯燥、乏味、繁多的缺点,为了引起学生们学习的乐趣,可以引入还原情景的方式,形象直观地介绍历史背景引出历史人物。现如今这种方式已经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成为课堂中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讲课环节可以层层递进,问题环环相扣,比如在进行教学青藏高原时,首先提出雅鲁藏布江在穿过青藏高原时会出现什么地质特征,紧接着提出我国的三级地势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避免了学生产生现枯燥感觉等抵触情绪,也可以全面了解知识的各个细节。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现如今,学生最为缺乏的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师应该增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培养,经常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组织景点的参观和历史夏令营活动,让学生放松思维开阔视野。比如进行参观故宫博物院的夏令营活动,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明清时期的历史,提升学生的兴趣度,这样提升了学生对当时历史时期的兴趣,他们课后才会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组织学生间的历史知识比赛,通过设置奖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热情,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通过参加各种历史景点相关的参观学习活动,让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其应有的价值,学生真实感受到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人文关怀。

六、总结

历史学科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国关于历史学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缺点,应试教育无法确保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无法适应世界全球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建议从事历史教育的工作者,从课本出发,创新教育思维,提升教学水平,在进行历史学科教育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正光.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以一节公开课《国共合作抗日》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2):125-126.

2.夏淑华.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师的素质[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5-25.

3.孔增强.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5):53-56.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初中)

猜你喜欢
高效性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性构建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