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比喻艺术运用的策略

2017-12-29 17:39吴铁如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抽象教学艺术形象

吴铁如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公式、法则,以及解题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方法与技能等,都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学生通常较难领悟和掌握,死记硬背下来的效果较差。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巧妙运用比喻艺术,喻事明理,将抽象问题形象化,那么学生就能在轻松愉悦和通俗易懂的情境中掌握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关键词:抽象;形象;数学教学;教学艺术;比喻

一、引论

“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边,片刻就像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的意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不借助于这种形象的比喻,这位科学巨匠也是很难向学生讲清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对一些深奥、抽象的数学事实,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事理加以表白和描述,学生就能顿悟并领会。由于数学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是对其高度的抽象和综合的概括,这就为我们数学课堂中运用比喻艺术手段展现了宽阔的背景。

二、现状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对一些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很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但我们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来设计一些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课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反复操练的强压手段来要求和教育学生,并将之作为提升学生成绩的法宝,结果是事与愿违,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久而久之,师生双方筋疲力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丧失殆尽。因此,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应立即行动起来,要摆脱机械灌输和题海战术带来的困扰,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积极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艺术性教法中的比喻艺术的应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三、措施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和最重要环节。教学要讲究方法,更要讲究艺术。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平时多多参加听课评课等科研活动,学会取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关爱学生,要善于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将被动转变为主动,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恰当的比喻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以供同行参考,欢迎批评指导。

四、案例

(一)利用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内容充实,层次分明,而且还要形式活泼,气氛热烈,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引用比喻,大都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拟人拟物、夸张、渲染,形象生动,所以常能在激起学生的活跃思维浪花的同时,使学生心情愉悦,轻松,这种出自内心的感受力会使其格外兴奋,焕发出蓬勃朝气和强烈求知欲,这样一来,就有助改变呆板、沉闷的局面,课堂的学习气氛就会轻松愉悦,从而有利于师生的平等互动与和谐交流。

问题1:如图

化简|a|+|b|-|a+b|+|b-c|-|a+1|

初学绝对值内容时,学生做这类题的错误率极高,很感头痛,有的甚至无从下手。想想办法,其实不难。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很愉快的劳动体验过程:(1)开地打孔;(2)选籽播种;(3)喜迎收获。做此题分三步走,首先将绝对值改为括号(打孔),原式=( )+( )-( )+( )-( ),再考虑括号内填写什么(种什么种子),这就要看绝对值中代数式的符号,这只要根据数轴来判断即可,若绝对值内非负,就直接搬入括号内,若绝对值内为负,则变成相反数后再放入括号内,这样括号内就依次填入-a,b,-a-b,c-b,a+1,接下来只要对(-a)+(b)-(-a-b)+(c-b)-(a+1)进行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就行了。看来,括号内的代数式填写很重要,如填错了,结果肯定也就错了。如同菜地平整后孔开好了,种子没选好,是不会有收获的。从此之后,学生通常采用这种“种菜三步曲”来做含有绝对值式子的化简题,速度不但变快了,而且准确度也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比喻,加深学生的记忆

实践证明,若平铺直叙以至再三強调某一问题时,时间一长,可能这个定义或定理也就极易遗忘或记忆不清。但在学生刚接触到该定义时,我们若能引用一个精彩生动的比喻,就定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鲜明持久的印记,甚至终身难忘,因此教学中运用好比喻艺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这显然比那种死记硬背的古板模式要好。

问题2:求-的倒数和相反数。

“倒数”定义,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到,但引入负数和相反数概念后,很多学生极易把符号搞错,或将概念张冠李戴,多次强调后的效果不大。如“-的倒数”易漏写符号写成2,或写成。如此问题在初学者中泛滥成灾,怎么办?怎样让这些“受灾生”能及时彻底摆脱这种困境?不能死记硬背,得想个有效的办法!第二天,我便作了这样的比喻:求一个数的倒数,如同让人去做一个倒立动作,头脚要颠倒位置,相当于该数写成分数后的分子与分母要交换位置,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人做了倒立后的性别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也就是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无性别之差的0就没有倒数了!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又直观通俗易懂,学生的听课兴趣大增,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实践证明效果相当明显的。

问题3:直线y=kx+b(K≠0)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哪些象限?学生也知道结果决定于解析式中的k与b的符号。但k可正可负,b可正可负或为零,情况很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深感繁杂且花费的工作量较大。罗列所有存在的结果如下:

k>0,b=0(过一三象限) k<0,b=0(过二四象限)

k>0,b>0(过一二四象限) k>0,b<0(过一三四象限)

k<0,b>0(过一二四象限) k<0,b<0(过二三四象限)

为了能轻松掌握规律和快速进行记忆,此问题可比喻为日常生活中人人熟悉的砍树动作:k>0,力气大,右手砍树,显然方向是由右上方到左下方;k<0,力气小,左手砍树,显然方向是由左上方到右下方。将纵轴(y轴)喻为一棵树,b喻为这棵树的部位,b>0,刀砍树上方(y的正半轴),b=0,刀砍树中间(原点),b<0,刀砍树下方(y的负半轴)。于是记忆口诀:“k>0,b=0,右手砍树中间,图像过一、三象限;k<0,b=0,左手砍树中间,图像过二、四象限;k>0,b>0,右手砍树上方,图像过一、二、三象限;k>0,b<0,右手砍树下方,图像过一、三、四象限;k<0,b>0,左手砍树上方,图像过一、二、四象限;k<0,b<0,左手砍树下方,图像过二、三、四象限。”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比喻,帮助学生悟理。

数学当中除了有些概念、性质、定理不太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解题技巧与方法也不易被学生掌握,虽多次接触,但仍有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但就是屡做屡错。如配方法,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和重点内容之一。理解不难,方法也易掌握,但有一定的运算量,如不仔细认真,结果是极易出错的。一道题的解决思路清晰,但因运算不仔细而把结果做错了,这不只是马虎的问题,而是学习态度存在问题,缺乏一种求学者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这是一个常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理。

问题4:如何提高學生对一个二次三项式配方的正确性?

“配方”是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考虑到配方是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所以配后仍要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点也就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地方。如x2+x+1=x+2+1-2=x+2+,其实,“配方”如同医生“配药方”,不容小视,否则后果是严重的。因此,我们配方时务必要认真谨慎,如同医生配药方,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这个比喻虽有些夸张,有些危言耸听,但这种做法是必要的,对我们自己来说的有益的。以这样比喻来教育学生,收到的效果还是十分不错的。

问题5:如何有效改进学生数学解答题不规范的毛病?

我们有些学生做解答题时结论是正确的,为什么老师的评分较低呢?这些题学生往往都懂,但不知道扣分原因,也不知道该怎样写,咋办?其实,要做好一道主观性试题,犹如要建造好一幢楼房,一定要先夯实基础,我们必须先要把各种材料准备好,比如砖块、水泥、钢筋等等,这些待用材料就如同我们题中的已知条件,楼房造了,发现钢筋被遗忘而没用上,行吗?不行!一个没有充分用好已知条件,缺乏一定依据的解答,如同典型的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是过不了检验关的!因为试题的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的,要求学生书写时必须做到步步有据,所以我们解题时一定要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往下写,而不是直接把由已知条件能得到的一些结论写下来。我们不能把答题区当作草稿纸,乱涂乱画,而要看作一块自己人生重要的舞台,要精心设计,认真表演,好好珍惜!大家听了这个比喻故事后,感受很是深刻。这样,我们的教育也就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五、反思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为此有人认为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这种观点给我们每位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因此,改变数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活跃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指标和内容。以上提及的课堂比喻艺术的运用,并不是随处都要用,随处都可用的,而是要讲究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学生难懂,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我们才有必要运用些可比性强,学生较为熟悉并且易触发学生兴奋点的事例来辅助教学而已,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

我们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只要能静下心来,认真去想一些数学问题外的问题,用心教学,以情教人,我想,我们的数学教育肯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主编 劳凯声 南开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 主编 张厚粲 南开大学出版社

3.《教师的20项修炼》 主编 郭元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主编 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大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抽象教学艺术形象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