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与对策

2017-12-29 18:08陈亚宁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对策

陈亚宁

摘 要: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有助于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在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下功夫。教师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提高课外阅读教学:在班级树立榜样,营造读书氛围;开展读书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师生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极其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优质人才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判断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则是阅读能力。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一定是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一定是引领时代发展和行业创新的领军人物,一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因此,阅读素养必须从学生抓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从阅读中受益,与书为友,热爱阅读。

一、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育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2016年北师大发布“核心素养”之后,素养一词变成了教育界的热点词汇。众所周知,书本知识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受教育者的头脑中会逐渐淡化,而素养的养成则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小学生的认字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正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学会阅读不仅对成绩的提升大有裨益,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满足他们对于所见所闻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只有当学生的需求被满足时,教育才真正起效,语文学科的魅力才得以彰显。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量。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教材文章量的5倍时,其语文素养才会逐渐显露。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阅读量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大概占比例为3比7。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不得而知:增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应有效地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多种渠道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课外阅读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当小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感受书中人物之喜,痛惜书中人物之悲时,其道德品质的养成也在无形中得以实现。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其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模仿的过程。除了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同学、朋友、教师之外,小学生还十分喜欢模仿书中的人物。当书中的人物传达规范用餐、不随地吐痰、热爱公物等,小学生读书的过程则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价值观生根发芽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摒弃那些说教式、灌输式的行为教育、行为监督,给学生自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书中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让书成为学生前行的榜样和指导者。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小学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知识,但语文知识并不等同于语文常识,语文知识掌握得扎实并不意味着学生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超凡的创新精神。考虑到时间的局限性和普通学生家庭的经济能力,用课外阅读的方法来丰富学生的认知方式、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则是最佳选择。

在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了解天文地理,可以畅游在古今中外,可以与世界一流的先驱对话,可以挖掘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满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需求日益增加的阅读量。当一个学生喜欢读书时,他就一定是一个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的人。而这样的人,正是我们教育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走向阅读,可以真正体现教育“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二、关于教师有效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建议

(一)在班级树立榜样,营造读书氛围

榜样伴随着小学生成长的始终,一个有效的榜样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励他们更加上进。作为小学生,为其树立班级中阅读习惯较好、阅读爱好较深的同学作为榜样,可以加深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让读书的氛围由点到面,在班级内推广开来。当班中形成一种“人人都比着读书,人人都乐意交流”的良好阅读氛围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阅读素养也就真正得以落实。

例如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每周都会评选“读书星”。其评选规则十分容易操作:先在本组内选取本周读书量最大、最认真的1到2名同学,然后利用晨会时间再对组内推选的同学进行投票,最终选取3位“读书星”。这些读书星便是班级其他同学阅读的榜样。就这样,我们班的读书氛围十分浓厚。无论是课间还是休息时间,你都能发现总有那么一大部分同學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在阅读。

(二)开展读书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阅读的方法有好多:略读、精读、泛读、速读……读不同的书应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在阅读中,有一种叫“大语文”的课外阅读模式,其认为,教师在给学生开展读书指导活动之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这就对读书指导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还没完全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他们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如果不小心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往往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为有效地开展读书指导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渗透阅读方法。在小学教学中,最经常用的阅读课堂方式有:好书推荐课、读书汇报课、读书鉴赏课……在丰富的课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阅读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上述课型,我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开学的第一周,我们会上好书推荐课,这是一个让学生把假期阅读进行汇报的一个极好的方式。综合学生的推荐和教学安排,我们确定“班级同读一本书”,从第二周便开始上“读书汇报课”。汇报课首先汇报班级同读一本书,接着是自由汇报时间。到第三周,我们则是进行“读书鉴赏课”,此刻,师生会就同读一本书中的某些句子、段落进行鉴赏、仿写。三周是一个循环,就这样反复坚持,一个学期下来,你会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师生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过程,促使阅读目标朝着预期的导向发挥作用。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等权威者的认可,而认可则需要通过评价来体现。因此,作为阅读指导者和监督者的小学语文教师,其首要任务是和学生一起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考虑学生的需求,坚持一定的评价标准,实事求是,让阅读用心的同学得到适当的奖励,并给予表扬,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充分性的肯定和适当的拔高。当评价体系设置科学合理时,学生的阅读目标就会逐渐清晰,进而愿意为目标而不断努力。

介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建立阅读评价卡是阅读评价体系中的合理载体。阅读评价卡的设立既可以督促学生自我进行不断提高,也可以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让阅读不只是学生在校的习惯。生生互动、师生互助、家校合力更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更好地督促学生阅读,我们设立了专门的阅读评价表。其中包括教師评、同桌评、组长评、家长评、自评。这五评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体系,五评中有四个得“优秀”者即可参与“读书星”的评选,一学期累计得到“读书星”奖励最多的同学在学期末将会得到课外书和免写部分暑假作业的奖励,看似简单的评价体系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体的发展更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正如先人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和世界领跑者的小学生,更需要博览群书、丰富认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当今社会需要人们具备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机制。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责任十分重大。掌握科学、合适的阅读指导方法,引导本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多一些理论层面的学习,多一些实践层面的反思,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必定会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韦国清,蒋成云.孩子的精神享受——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探索[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2004(12):38-40.

2.朱艳仪,梁丽环.小学课外阅读口语考查内容与评价的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24):30-32.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