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学故事”承载教学内容

2017-12-29 18:38徐珺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木乃伊主线实践性

徐珺

在英国学习二十天,领略种种,感受深切,反思良多……授课教师从受英女王勋章的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到奋战在一线的专家型小学教师;参观的学校从剑桥大学到Husthead Primary School(小学);所到的名胜从莎士比亚的故居到牛顿安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观看的“电影”从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里播放的关于《木乃伊》到电视中点播的英国电影《舞动人生》……

《舞动人生》中的一些片段深深印记在脑海里:第一段,孩提时学习芭蕾舞的动律。第二段,舞蹈老师赶到家中,家人坚决反对。第三段,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感动顽固不化的父亲。第四段,成才后舞动人生的震撼。

我的观点:一部动人的电影在教育者的眼中就是一堂精彩的课,一堂精彩课就是一部动人的电影,一个故事。我们的教学内容能否用“教学故事”来承载?

一、心灵触动是教学故事的灵魂

事例:《牙齿的结构》的教学设计(英国小学教材)

第一步:先从互联网上查找动物的牙齿,在表格中列出查找到的不同动物牙齿。

第二步:看看同伴或父母或自己镜中的牙齿,在表格中画出不同牙齿的形状和牙齿的颗数。

第三步:在牙齿颗粒和形状的坐标轴上画出刚才列表中的柱形图。

第四步:看书认识牙齿的结构,并用立体画和彩绘画出你认识的牙齿的结构,并标注各部分结构。

第五步:如何保持牙齿健康。

第六步:比较人的牙齿和第一步中“动物的牙齿”,说说异同。

通过以人为例的牙齿的学习,完成了几乎所有动物牙齿的结构。

《牙齿的结构》的设计并非一堂课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列工程,一个围绕着主题的学习。教材主题式的编排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很巧妙、很艺术、很趣味、很有逻辑。此设计完全站在系统的高度看待和处理教材,给我们以鉴借。

启示一:1.重组教材

事例《牙齿的结构》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创造性地用教材。我们要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的最终达成,有赖于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解决。理想的状况是课程内容教材化(一般由课程专家完成)、教材内容教学化。

启示二:2.布置实践性作业

事例《牙齿的结构》教学设计中布置了一系列的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的类型有:实验型、查询型、采访型、观察型、调查型、综合型等。

实践性作业注重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因此操作性强,开放性、灵活性并重。由于是实践性作业,学生有许多不同的想法与做法,因而每个人的表现也就不一样。这样的作业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又能发展每个人的思维、生活、创造能力。当学生的实践性作业走进课堂时,它的功效“无与伦比”,甚至震撼心灵。

“发挥实践性作业的功能”的目的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展示思维发生历程。让“课”变成教学故事中生动的一部分,让“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心灵”得以升华。

启示三:3.创设结构式情境

事例《牙齿的结构》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一个结构式的情景:动物的牙齿。

情境是教育展开的背景,也是参与活动主体的心理发展空间。教育的组织始终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由此可见,情境对于教学至关重要。情境并非某种单一的事物或事件,而是一种综合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的场景。情境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在教学的进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任何一种情境都是客体与主体相互交融的产物。

结构性的情境则是所有情境中最重要的、首要的、承上启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情境,若它是一个集合,那么假设有其他小的情境,则所有小的情境必定是它的子集合。

二、主题主线是教学故事的载体

事例:“木乃伊”的课堂(英国小学)

穿着法老服装的老师布置活动后,看着两两组合的孩子用白色的转筒纸把对方裹成“木乃伊”。早些完成任务的小组,解开转筒纸向空中抛洒,整个课堂洋溢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只是在教室停留了短短的10分钟,看着这群快乐的“木乃伊”,整个人都已经兴奋起来,何况置身在其中的孩子。这样的课堂哪个孩子会游离到课堂之外?哪个孩子会不沉浸在其中?

而后的交流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古埃及文化”是一个大主题,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学习。它分成五个小主题逐个学习,我们听到的是在大知识背景下的其中一个小主题“木乃伊”,整个知識体系在无声无息中徐徐展开!

启示一:

事例中有个主题主线是“金字塔中的木乃伊”,一个故事贯穿于课的始终。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比上课更喜欢的是听故事、玩游戏、去旅行、揭秘密等。鉴于此,我们把原本枯燥的课题做成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同时让其成为一堂课的主线,有了主题和主线,像珍珠一样零散的知识点,就有了一条精美的链子,珍珠通过链子串联起来,当真漂亮。没有主题的课堂故事也就没有了核心,没有主线的课堂故事便没有了支架。

1.确定切合的主题和主线

选择切合的主题和主线,是设计“教学故事”极其重要的一环。主线能很好地贯穿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否则会弄巧成拙。切合的主线一般需要从课的资源中剥离出来。

剥离方法:从“孤立零散的资源”中抽取。首先列出教学设计中所有的资源,寻找有没有结构性问题,若有选取这个问题,从中抽象概括出主题和主线。若没有,选取一个可以贯穿整节课的主题和主线的资源,再综合考虑其他资源,抽象整合成一个切合的主题和主线,成为一个这堂课的“教学故事”。若都无法选取,则放弃“主题和主线”的设计方案。特别提醒:做不成“教学故事”,不强扭,否则“瓜不甜”。

启发二:

2.确定新颖的主题和主线

切合的主题主线从资源中剥离出来后,需要考虑主题和主线的“新颖”性问题,观察指标主要是学生是否喜欢。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记。

有主题的课堂故事就有了核心,有主线的课堂故事便有了支架。

精彩的课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部好看的电影在教育人的眼里是一堂精彩的课。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的课就是一件艺术品,愿我们拥有更多的艺术品。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木乃伊主线实践性
羊头木乃伊
神秘兮兮的《木乃伊》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恐龙木乃伊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