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2018-01-02 06:45方元中共铜陵市委政策研究室铜陵市委改革办
安徽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铜陵经济带长江

◎文/方元(中共铜陵市委政策研究室 铜陵市委改革办)

铜陵市委、市政府确定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的总目标,关键是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结合铜陵的城市规模、特点和产业基础,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铜陵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

一是政策平台优。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第二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国字号”称号30多个。而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为铜陵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新机遇。

二是交通环境畅。陆路方面,铜陵市是国家级高速(公路)京台高速、沪渝高速,高铁大通道的双十字交汇点;水路方面,拥有142.6公里长江岸线,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正在加快建设入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航空方面,九华山机场距铜陵市中心只有20余公里;加之“十三五”即将建成的庐铜铁路、池州大桥等,铜陵市皖中南交通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立体化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与完善,为人才、资金、产品、信息等各类要素汇聚创造了必要条件,为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带来了低成本发展优势。

三是产业基础好。铜陵是新中国老工业基地,以“铜”立市,书写了工业城市的创业辉煌。近年来铜陵市制造业实力有提升、产业有特色、转型有成效、创新有亮点,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如打造“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赢”的循环经济升级版,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介;接轨“中国制造2025暨安徽篇”,推动“三重一创”建设,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铜基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下好创新“先手棋”,出台“1+6+23”配套政策,推进“四大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尤其是深化产学研合作,设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开展创新创业券试点,促进了企业与人才联姻、资本与技术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等。

四是发展空间阔。枞阳县整建制划入铜陵,实现了铜陵市与合肥都市圈的无缝对接,为全市产业布局的优化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随着“沿江经济带”和“合铜发展带”建设的深入推进,铜陵将打造“合肥都市圈”通江达海新通道,加速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等,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和外贸竞争新优势。

二、铜陵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面临的挑战

一是产业转移面临挑战。一方面,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转移进程受阻。金融危机后,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出“制造业回归”“工业4.0”等计划,带来更多的技术封锁、知识产权纠纷和贸易保护等问题。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转移重点改变。东南亚、南亚、我国西部地区等新兴市场崛起,其低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国内外投资,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边缘化态势凸显。

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向北,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头强劲;向南,长江经济带生机勃勃,其龙头上海建立了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全力申建自由贸易港,将引领长江经济带进入发展新阶段。中西部地区也纷纷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谋求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导致对优质项目、核心技术、高端人才、投资资金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关键要素的争夺不断加剧,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三是产业转型负重爬坡。铜陵是一座资源型工矿城市,重化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97.3%,产业结构偏重,铜、化工、建材、钢铁、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中多数企业和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虽已经从单纯的铜资源开采型经济转变为铜初级加工型经济,铜加工材产量连续三年超过了电解铜产量,2017年突破2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铜业加工基地,但铜加工业仍处于产业链发展的低端,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艰巨。

三、铜陵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

1.明确打造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路线图”

抢抓申报“中国制造2025”国家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机遇,制定实施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三重一创”,推进“1+4”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超前谋划布局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突出发展铜基新材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产业协同制造“六大工程”,到2020年实现制造业整体实力、创新能力、两化融合、质量效益、品牌影响力“五个新提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铜陵特色的绿色高端现代制造体系,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世界级铜产业集群,再创铜陵工业新优势。

2.下好打造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先手棋”

以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提升拓展中科大创业园,谋求与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构建体系健全、服务配套、特色鲜明的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支撑成果转化的功能性平台,强化成果产业化孵化培育功能,优化成果转化生态环境,进而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核心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集聚、创新集群,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具有引领效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和示范基地。以江北港新区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与合肥携手共建铜陵江北港,打通合肥都市圈通江达海的主通道。一方面将结束合肥“大城无大港”的历史;另一方面铜陵也可借力加快江北港建设步伐,发挥铜陵江北港最大效应,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布局打造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大框架”

在新铜陵的空间内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将铜陵市经开区、狮子山高新区、金桥开发区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金三角”,形成产业发展的互为犄角之势。同时,整合三个地区的企业,使产业集群更趋集中,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建议将金桥经济开发区的铜基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规划到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狮子山开发区的装备制造业和铜产业分别整合到金桥开发区和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发展光伏产业和阀门产业。要进一步加快铜陵铜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基地在企业、创新、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的竞争新优势。要从长远考虑,逐步将一些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和饮用水水源上游的化工等企业搬迁至江北地区的合铜发展带。鉴于化工产业是合肥、铜陵两市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合肥庐江南部分布着大量小型化工厂,有些已经严重危害到巢湖生态安全。因此,铜陵市应主动与合肥市合作,在枞阳县钱铺镇与庐江县店桥乡结合部共建合铜现代化工产业园。将两市分散在主城区以及重要江河、湖泊周边的化工企业集中迁移到环境资源承载力较强的合铜现代化工产业园,优化合肥、铜陵两市产业空间布局,整体改善合肥、铜陵生态环境,并形成合铜发展带的支撑点。

4.创新打造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体制”

推进铜陵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国家关于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关要求,强化铜陵经开区与西湖新区的统筹互动,科学制定总体方案,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产城深度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优化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促共进,实现广区域、大产业、多维度的产业生态圈。鼓励狮子山高新区谋划扩区,在合铜发展带地区积极发展“园中园”,推动建设合铜发展带。支持各开发区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对聘用人员实施年薪制,试点推行年金制。

5.构建打造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数据网”

应尽快制定出台数据开放的文件,完善开放数据与共享数据的可行性制度,分类分阶段地进行政府数据开放,建造铜陵数据统一管理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开放数据和共享数据的标准,实现统一系统平台和政府数据统一存储、政府数据统一管理、系统平台统一运营“四个统一”,形成数据社会化开放共享服务体系。要加快组建市大数据发展促进中心,统筹全市数据整合与开发应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汇集、整理、加工全市各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完善公共基础数据库以及各类专题应用型数据库。要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应用、数据、技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努力形成丰富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地和完善的大数据技术链、价值链和服务链,推动技术产品、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要充分发挥铜陵工业化程度高、重点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优势,选取部分有优势的垂直行业领域发展工业大数据应用产业,创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企业”,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为全国、全球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

猜你喜欢
铜陵经济带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