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二语者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研究

2018-01-03 08:49李爱萍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二语元认知

李爱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国北京100871)

汉语二语者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研究

李爱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国北京100871)

本文使用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词汇自我调节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整体和各项子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其他三项子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承诺控制能力低于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且显著差异,其他四项子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不同国别、学习时限的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各项子能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汉语二语者;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差异分析

一、引 言

21世纪以来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出现降温趋势,这主要由于该领域的研究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就研究内容而言,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存在三大理论争端——策略的定义不一、策略的归类差异大、策略的相对稳定性和变异性问题(文秋芳、王立非,2004等);二是在测量工具方面,从心理测量学角度来看,现有的二语学习策略的测量工具普遍存在问题,主要用于测量学习者策略的使用频率,例如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问卷得分越高就意味着学习者使用的策略越多,但现有量表无法评估这些策略是否适用于实际需要,同时,使用很少的策略并不等于低效或无效的学习(Tseng等,2006)。事实上,二语学习策略研究遇到的上述问题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也同样存在。90年代以来,“学习策略”这一术语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中被逐步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这一术语,自我调节主要指个体设置目标并通过认知、动机、情绪、行为各成分引导心理过程与行为表现,并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以达到目标的过程(Zimmerman,2008)。与“学习策略”相比,“自我调节”这一概念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泛的研究视角,而且更加关注过程导向(Tseng等,2006)。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二语学习领域的学习策略研究出现了一个重要转向,一些重要专家从聚焦学习者使用的策略转变为更加关注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本身以及潜在的特殊能力(如 Dörnyei,2005;Tseng&Schmitt,2008;Schmitt,2010;Oxford,2011),并将教育心理学中“自我调节”概念及理论引入二语学习领域,其中,Oxford(2011)指出,自我调节研究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中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同时,二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亟待我们对二语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进行深入探索。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词汇量多少直接决定语言水平的高低,是语言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汉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教授绝大多数的语法点,但是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教授给学生所有的词汇,因此学生的词汇知识习得相较于其他语言要素的习得来说,是一个更为动态复杂的过程,除了课堂教学外,大部分词汇知识的习得往往发生在课堂之外的自学过程以及日常交流中,因此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二语词汇习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Tseng&Schmitt(2008)也强调指出,主动型的词汇学习者需要发展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来支持控制和管理词汇学习行为,也就是说,自我调节能力对于二语词汇学习来说非常关键。因此,为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学习及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对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二、文献回顾

(一)二语学习自我调节研究

在二语习得领域的自我调节研究中,已有一些研究者对二语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目前这类研究主要还是针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情况进行的,但已涉及到不同国别的英语学习者,主要包括中国、伊朗、日本、土耳其等。

其中,针对中国英语二语者的自我调节能力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我调节和学习策略关系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二语者的语言学习信念与自我调节的关系,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自我调节和学习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自我调节的方式中,努力调节被最多地使用(Banisaeid&Huang,2015);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念与自我调节之间存在相关性(Yang&Tsai,2016)。

在日本英语二语者的自我调节研究方面,Onoda(2012)通过使用问卷调查以及焦点团体的方法,对在日本东部的一所私立大学学习英语专业的279名学习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相比于中级和初级水平学生,英语高级听说水平的学习者使用更多的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和努力调节策略;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和交际意愿可以预测口语水平,而听力水平只能通过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进行预测。

针对伊朗英语二语者自我调节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调节中的学习动机、计划和目标制定、学习策略及评估,与学生的平均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Inan,2013);自我调节程度与学习者的口语表现存在显著相关性(Soureshjani,2013);自我调节和听力理解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Fatemi等,2014);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及目标导向与写作表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Farsani等,2014)。

此外,针对约旦英语二语者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环境、二语者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Alzubaidi等,2014)。

(二)二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研究

近几年来,二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研究也开始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调查发现,对除环境控制能力较强外,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处于中等略微偏上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学生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厌腻及情绪控制能力与他们的四级英语统考总成绩,尤其是写作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低分及中分组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及各子能力都与四级英语统考成绩无显著关系;但高分组学生的四级英语成绩和他们在学习词汇时自我调节各项能力有显著的中度正相关,且高分组比中分组学生具有更高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和厌腻及情绪控制能力(石运章,2014);对伊朗英语二语者词汇自我调节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词汇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词汇自我调节策略使用方面不存在显著相关性(Khezrlou&Sadeghi,2012);伊朗英语词汇习得方面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显著相关(Hamedani,2013)。

可见,国内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领域已开始关注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业成就呈现正相关,因此,我们也亟需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其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处于什么水平,并找出不同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上的差异,以为未来在教学过程中为提升汉语二语者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通过提升其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来提高汉语词汇习得效果。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基于以上对既有研究的探讨,本研究将以汉语词汇学习为切入点,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汉语二语者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如何?

2.不同国别、性别、汉语学习时限以及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对象为在国内某重点高校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绝大部分学习者的年龄在20-29岁之间,主要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美国4国,个别学生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我们将所调查的留学生根据母语文化背景分为了两组,即汉字圈和非汉字圈两组,其中汉字圈学习者82人,非汉字圈学习者60人;男性学习者69人,女性学习者73人;学习时限分为2段,即2年以上和2年以下,人数分别为59和83;按汉语水平分为初中级和高级两组,主要以HSK成绩为准,没有HSK成绩的以学习者的班级为准,人数分别为62和80(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三)测量工具

本文将使用二语者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量表(“Self-Regulating Capacity”in Vocabulary Learning Scale,简称“SRCvoc”)对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调查。该量表是Tseng等(2006)设计的一个用于测量学习者在二语词汇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心理测量工具。该量表的研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向二语学习领域介绍在教育心理学发展起来的自我调节的概念,二是将学习策略操作为自我调节能力,并发展出的一个对测量策略型学习具有心理学测量意义的新的替代工具,因为就心理测量来说,以往的工具存在各种问题(Tseng等,2006)。SRCvoc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该量表的目标是测量策略型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而非调查学习者特殊的行为习惯。其次,该量表的结构和内容基于特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即基于 Kuhl(1987)和Corno&Kanfer的(1993)的行为控制所发展起来的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自我调节理论。

该量表主要考察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承诺控制能力(Commitment control),有助于保持或增强学习者最初的目标承诺;(2)元认知控制能力(Metacognitive control),包括集中和控制注意力,以及减少拖延;(3)厌腻控制能力(Satiation control),有助于消除无聊,在任务上增加吸引力或兴趣;(4)情绪控制能力(Emotion control),关注于负面情绪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产生正面的情绪;(5)环境控制能力(Environmental control),有助于消除负面的环境影响和利用积极的环境影响,使环境成为追求困难目标的帮手。该量表共20道题,为6度量表,其中承诺控制能力(包括题 4、7、10、13)、元认知控制能力(包括题 5、9、11、16)、厌腻控制能力(包括题 1、8、18、19)、情绪控制能力(包括题 2、6、12、15)和环境控制能力(包括题 3、14、17、20)。共分非常同意、同意、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六个级别。除了使用英文原版之外,我们还将量表翻译成了韩文和日文,以适应不同母语背景的调查对象。

Tseng等(2006)将该量表用于测试英语学习者时信效度较高,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8,承诺控制能力部分、元认知控制能力部分、厌腻控制能力部分、情绪控制能力部分、环境控制能力部分与词汇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5、0.84、0.88和0.69(Tseng et al,2006)。同时,一些研究者也对该量表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SRCvoc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在日本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环境下做了适用性检验,通过对914名英语二语者的测量发现该量表运用于日本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环境是有效的(Atsushi&Osamu,2011)。在土耳其(Amanda&Recep,2013)、中国(石运章,2014)将该量表翻译为本国语言后,都发现有效。

(四)测量工具信效度检验

我们共发放问卷153份,回收问卷148份,问卷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142份,有效问卷率为95.9%。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测量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后发现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6,说明该量表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环境下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承诺控制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环境控制能力与词汇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0.830、0.811、0.789和0.697,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四、结 果

(一)二语学习者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表现

1.自我调节能力总体表现

通过对所调查的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总体表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总分情况

量表共20道题,共6个选项,将非常同意、同意、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分别赋予6、5、4、3、2、1六个分值。因此,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得分应该20-120之间,其中中间值为70分。首先,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总分的均值为85.14(均值比较T检验显示均值差异明显),可见所调查的汉语二语者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总体情况较好。

其次,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以上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得分的分布情况,其中,只有4.2%的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得分低于60,5.0%的留学生的得分在60-69之间,19.0%的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得分在71-79分之间,33.1%的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得分在81-90分之间,29.5%的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得分在91-100分之间,9.2%的学习者的得分在100以上。其中,得分在71-100分之间的学习者共占全体学习者的86.6%,可见所调查的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分布较为集中。

图一 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总分分布

2.自我调节子能力表现

各个部分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从均值来看,承诺控制能力得分为17.66,元认知控制能力得分为16.53,厌腻控制能力得分为15.42,情绪控制能力得分为16.19,环境控制能力得分为17.52,均超过了14这一中值,可以认为所调查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承诺控制能力和环境控制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元认知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3 汉语词汇学习五项自我调节子能力表现情况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情绪控制能力 9.00 24.00 16.19 3.05环境控制能力 9.00 24.00 17.51 2.57 N 142

从均值来看,承诺控制能力得分为17.66,元认知控制能力得分为16.53,厌腻控制能力得分为15.42,情绪控制能力得分为16.19,环境控制能力得分为17.52,可见所调查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各项子能力的得分较高,都超过了14这一半值。此外,各项子能力的得分都在15-28之间,标准差较小,各项子能力的分布比较平均。

(二)不同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国别、性别、学习时限以及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1.不同国别学习者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差异分析

由独立样本检验表(表4)可知,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承诺控制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环境控制能力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939、0.840、0.205、0.876、0.234、0.625,均大于0.05的显著水平。这表明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生在这6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表4 汉字圈与非汉字圈学生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

2.不同性别学习者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差异分析

由独立样本检验表(表5)可知,汉语词汇学习自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3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的显著水平,其他3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大于0.05的显著水平,同时,均值差为正数,这表明男生和女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3个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男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显著高于女生,而在承诺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以及环境控制能力3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表5 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

3.不同学习时限学习者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差异分析

由独立样本检验表(表6)可知,学习时限2年以内和2年以上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承诺控制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环境控制能力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732、0.843、0.475、0.729、0.625、0.263,均大于0.05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学习时限2年以内和2年以上学生在这6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表6 学习时限2年以内和2年以上学生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

4.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差异分析

由独立样本检验表(表7)可知,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承诺控制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环境控制能力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129、0.035、0.255、0.101、0.588、0.226,其中承诺控制能力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其他均大于0.05的显著水平,同时,均值差为负,这表明初中级汉语水平和高级汉语学生在承诺控制能力这一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初中级汉语水平的承诺控制能力明显低于高级汉语学生,而在其他5个变量上初中级汉语水平和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7 初中级汉语水平和高级汉语学生之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

五、讨论及启示

(一)讨论

首先,本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心理学与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些研究发现,即学习者的性别对其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影响,女生会比男生运用更多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如目标设置、计划策略、自我记录和自我监控等,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方面女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强于男生(Zimmerman&Martinez-pons,1990;Pokay&Blumenfeld,1990;Sima&Karim,2012)。同时,既有研究对二语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使用与性别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中一些研究者发现二语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使用在性别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Phakiti(2003)发现在泰国学习英语的大学生中,男生使用的元认知策略远多于女生。Oxford(1993)调查发现在美国学习日语的中学生中女生使用的元认知策略多于男生,Sugeng(1997)对印度尼西亚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男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元认知策略使用呈增加趋势,而女生则呈减少趋势。以上研究对元认知策略使用与性别关系的结论不太一致,但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在成人二语者中,男性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元认知控制能力优于女性,为解决元认知策略使用与性别关系的争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本研究发现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承诺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初中级阶段二语学习者处于学习的初期,词汇学习还不是其学习任务的重点,尚不能为自己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在承诺控制能力较差,而对于高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丰富词汇量以及更为恰当地使用词汇已成为了其提升汉语水平的关键(Lewis,1993等),因此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可能对其词汇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其监控词汇学习目标的能力也越高。

(二)教学启示

1.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词汇自我调节能力

鉴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且研究表明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未来还有提高的空间,因此,在汉语词汇教学中还应进一步增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尤其是元认知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自我调节学习培训计划,具体可以参照Zimmerman(2001)的自我调节循环模式进行培训。同时,针对学习者汉语词汇学习元认知控制能力、厌腻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情况,教师应对这三种词汇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有所侧重,在课堂中强调学习者对自己词汇学习过程的监控,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增加耐心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

2.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者的汉语词汇自我调节能力

本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在汉语词汇学习承诺控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发现启示汉语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需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者的汉语词汇自我调节能力,具体而言:一是,教师应多启发和鼓励女性学习者集中和控制注意力,减少汉语词汇学习中的拖延情况,同时,在课堂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缓解女性学习者学习词汇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二是,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应鼓励和帮助其制定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就能较容易实现的词汇学习目标,对他们应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汉语词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六、结 语

本文使用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词汇自我调节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整体和各项子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控制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其他三项子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承诺控制能力低于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且显著差异,其他四项子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不同国别、学习时限的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各项子能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作进一步研究:一是,本次调查的样本相对较小,未来可以进行大规模施测,从而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作进一步检验;二是,本研究所考察的学习者因素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可以对学习风格、态度、信念、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其他学习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与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进行考察,并通过控制上述变量来考察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习得效果之间的关系。

石运章:《英语词汇习得自我调节能力与四级英语成绩的关系》,《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期。

文秋芳、王立非主编:《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Zimmerman,B J,Bonner,S.&Kovach,R.著,姚梅林、徐守森译:《自我调节学习: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Amanda,Y.&Recep,B.Validation of Self-regulatory Capacit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Scale in Turkish.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70).

Alzubaidi,E.,Aldridge,J.M.&Swe Khine,M.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in Jordan:Motivation,Self-regula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Perceptions.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14(1).

Atsushi,M.&Osamu,T.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Self-regulating Capacity in Vocabulary.Applied Linguistics,2012,33(1).

Banisaeid,M.&Huang,J.The Role of Motiv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In the Case of Chinese EFL Learn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English Literature,2015,4(5).

Dörnyei,Z.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ahwah,NJ:Lawrence Erlbaum,2005.

Farsani,M.A.,Beikmohammadi,M.&Mohebbi,A.Self-Regulated Learning,Goal-Oriented Learning,and Academic Writing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 Iranian EFL Learners.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Writing,2014,18(19).

Fatemi,M.A.,Alishahi,M.,Khorasani,M.N.&Seifi,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L Learners’Self-Regulation and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Advances in Language&Literary Studies,2014,5(4).

Hamedani,S.H.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elf-Regulation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of Iranian EFL Learners.Journal of Academic and Applied Studies,2013(3).

˙Inan,B.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 Turkish EFL Setting.Educational Research&Reviews,2013(8).

Karim,S.&Sima,K.Glossing Mode in Self-regulated Vocabulary Learning,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Age,and Field of Study.Journal of Asia TEFL,2012(9).

Khezrlou,S.&Sadeghi,K.Self-regulated Vocabulary Strategy Use:Implications for CALL and Individual Variables.Mextesol Journal,2012(36).

Onoda,S.Self-regul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Motivation and Proficiency.Ph.D.Thesis,Temple University,2012.

Oxford,R.L.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What do They Mean?In J.M.Reid(Ed.),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Classroo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Oxford,R.L.Teaching and Researching: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New York:Routledge,2011.

Phakiti,A.A Closer Look at Gender and Strategy Use in L2 reading.Language Learning.2003.53(4).

Pokay P.&Blumenfeld,P.C.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

Tseng,W.T.&Schmitt,N.Toward a Model ofMotivated Vocabulary Learning: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Language Learning,2008(58).

Tseng,W.T.,Dörnyei,Z.&Schmitt,N.A New Approach to Assessing Strategic Learning:The Case of Self-regulation in Vocabulary Acquzition.Applied Linguistics,2006(27/1).

Schmitt,N.Researching Vocabulary:A Vocabulary Research Manual.London:Palgrave Press,2010.

Sima,K.&Karim,S.Self-regulated Vocabulary Strategy Use:Implications for CALL and Individual Variables.Mextesol Journal,2012,36(1).

Soureshjani,K.H.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lf-regulation and the Degree of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n Oral Presentation Performance of EFL Learn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World,2013,4(4).

Zimmerman B.J.Investigating Self-Regulation and Motivation:Historical Background,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and Future Prospect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8,45(1).

Zheng,C.,Liang,J.C.,Yang,Y.F.&Tsai,C.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Conception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ir Online Self-regulation.System,2016(3).

The Research on CSL Learners’Self-Regulation Abilit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LIAiping
(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a)

This paper uses quantitative researchmethod to investigate CSL learners’self-regulation ability in vocabulary learning.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bility of CSL learners’self-regulation in vocabulary learning is relatively high,and suggestsmale students and female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regulation,metacognitive control and emotional control ability.It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tudentswith different Chinese language level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mitment control ability.However the result doses not show that the nationalities of the learners or their learning tim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regulation in vocabulary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vocabulary learning;self-regulation;variance analysis

H193.4

A

2221-9056(2017)11-1511-10

10.14095/j.cnki.oce.2017.11.008

2017-02-09

李爱萍,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文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与汉语词汇习得。

Email:liaipingpku@163.com

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中不妥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二语元认知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