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疗紫杉醇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2018-01-04 07:0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熏洗紫杉醇毒性

戴 惠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 130021)

中药熏洗治疗紫杉醇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戴 惠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以中药熏洗的方式治疗紫杉醇化疗后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经过紫杉醇药物治疗产生周围神经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药熏洗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评估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整体情况,评价判定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10/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药熏洗治疗之后,能够极大降低紫杉醇药物治疗产生的周围神经毒性,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中药熏洗在抗肿瘤药物的辅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周围神经毒性;紫杉醇;中药熏洗;外治法;痹证

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许多化学药物,这些肿瘤治疗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普遍会出现周围性神经毒性反应,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减少紫杉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周围性神经毒性反应。紫杉醇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四肢知觉减退,遇寒加重,肢体运动困难,紫杉醇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病率很高,并且目前没有较好的应对手段。为了减少紫杉醇使用人群的周围性神经毒性反应,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以中医理论思想为指导,运用中药熏洗治疗的方式改善了紫杉醇使用人群的周围性神经毒性反应,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经紫杉醇药物治疗产生周围性神经毒性反应的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中位数为50.5岁,肺癌患者26例,乳腺癌患者20例,卵巢癌患者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2组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紫杉醇化疗后,出现1级以上周围神经毒性的不良反应;②年龄18~70岁;③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④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实际情况和上述纳入标准不相符合的;②脑部疾病或者电解质紊乱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③患者有肢体皮肤破损或者皮肤接触药物的情况。

1.4 分级标准 神经毒性评价参照NCI周围神经毒性标准:①0级:无;②1级:轻度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③2级:轻、中度感觉迟钝,中度感觉异常;④3级:重度感觉异常,伴功能障碍。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按照0.5 mg/次,3次/d的剂量口服甲钴胺片治疗。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熏洗治疗,利用中药熏洗患者肢体。所用中药熏洗方组成如下:豨莶草、艾叶、红花、川芎、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各10 g。将药物充分浸泡之后煎取1 L。治疗组第1天就开始使用上述药物进行中药熏蒸洗浴,水温维持在45℃左右,单次时间30 min左右,早晚各1次,7 d为1个疗程。1.6疗效评价 自试验第1天开始,认真记录患者使用之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根据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变化的情况对中药熏洗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判定,参考毒性分级体系,经过中药熏洗治疗之后,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比治疗前降低1个等级的判定为有效;毒性分级体系判定患者是0级判定为治愈;患者症状经治疗后改善不明显者判定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相关的统计学评价判定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10/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化学治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是化疗药物损害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的结果。包括三种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受体毒性、周围神经系统毒性,最常见的毒性是周围神经系统。手指和脚趾的主要症状是麻木、触觉异常和疼痛,严重程度可能会延伸至四肢,并可能伴随着腱反射和运动障碍[1]。最常见的感觉神经损伤是远端肢体感觉异常和袜套状感觉丢失,本体感觉为精细运动损伤和感觉共济失调。其中一些可以与运动神经病变相结合,可以肌肉无、萎缩或肌肉张力震颤为特征。两种都可以有深层反射和踝反射减弱[2-3]。自主神经损伤经常发生,但很少单独存在,其中一些很难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联系在一起,例如疼痛的痉挛、便秘、腹泻以及低血压晕厥。神经性疼痛比一般的躯体疼痛更容易引起抑郁,需要特殊的治疗,我们临床需要仔细区分药物来源和肿瘤疼痛[4]。在药物停止后,CIPN多数基本减轻并消失,但也可一直持续,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5]。

紫杉醇慢性神经毒性现在认为和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损伤,神经生长因子,TRP通道激活,氧化应激有关,准确的机制需要进一步讨论。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抗氧化、神经营养和抗抑郁为基础,但缺乏多中心随机大样本临床研究。目前,中药治疗紫杉醇的神经毒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也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特点,包括熏蒸、针灸等。中药治疗本病的具体机制仍需要深入研究,因此,中医治疗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药理学、药效学研究,必须研究局部治疗疾病的机理,为紫杉醇诱导神经毒性的治疗提供更多清晰的基础[6]。紫杉醇的累积毒性包括周围神经毒性、过敏反应、血液毒性、胃肠毒性和心血管毒性。周围神经毒性不仅影响生产力,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紫杉醇引起的3级周围神经毒性的治疗,最重要的措施是调整剂量或停药。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医干预在治疗该病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不需要调整化疗剂量或停止化疗。

随着肿瘤临床治疗进展,紫杉醇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是新出现的问题,在中医历代经典传统典籍无明确的相对应的记录和相应的病名,但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多数医家把紫杉醇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归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素问·五脏生成》曰:“血凝于肤者,为痹”。汪机《医学原理》曰:“有气虚不能导血荣养筋脉而作麻木者,有因血虚无以荣养筋肉,以致经隧涩而作麻木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患者化疗后气血损伤,气虚不能运血,瘀血阻滞,经脉不通。治疗以化瘀通络为主。另有学者[1]把化疗药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病因病机归纳为“虚、瘀”。化疗药乃大毒之品,损伤人体正气,而肿瘤患者本身正气不足,素体虚弱,经多次化疗后而至气阴两伤,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运血,血液瘀滞脉内,四肢肌肉失去濡养,不通不容则痛。沈金赘在《杂病源流犀烛》曰:“麻,气虚是本,风痰是标;木,死血凝滞于内,而外挟风寒,阳气虚败,不能运动”。一些学者认为,中药足浴就像用艾条灸点底脚,有促进血液运行,温暖内脏,滋养活力,强腰健体,血液通畅,调整阴阳的作用,所以通过足浴刺激脚底穴位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器官的病变,提高自我防御和免疫力[7]。此外,还建议用内病外治的方法,即通过身体表面、口鼻诸窍、经络穴位给予物理或药物治疗方法,以调节机体的功能来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8]。中药熏洗浸泡的方法属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外治法,是一种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治疗方法,结合辨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通过熏蒸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使药物透过皮肤直接进入循环而发挥药效。避免了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可能发生的对胃肠道及肝脏的影响,而且给药方便,安全性高,患者更易于接受[9]。本人利用中药缓解紫杉醇药物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产生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制定的方剂中,既有活血通经的鸡血藤、红花,又有行气祛风止痛的川芎,再加上艾叶温经祛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经、行痹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对酪氨酸酶双向调节、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等药理作用[10]。威灵仙具有抗菌、镇痛、抗炎、松弛平滑肌、免疫抑制、抗肿瘤作用。豨莶草的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抗过敏、抗菌及抗肿瘤等活性[11]。另外豨莶草、威灵仙等药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这些作用对周围血管损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海风藤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作用,由此产生对动物脑、肝脏等器官缺血病理变化的保护作用。海风藤酮已成为公认的PAF拮抗剂[12]。川芎主要成分之一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颅内外血管异常收缩,还能缓解兔和大鼠离体主动脉痉挛性收缩,增加豚鼠心脏灌流量及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等作用[13]。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过敏、镇静、抗肿瘤、调节免疫力及补体激活等作用[14]。采用中药熏洗方法治疗紫杉醇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总有效率为93.3%(28/30),治愈率为26.6%(8/30)。治疗有效病例28例中,治愈8例。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紫杉醇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症状,提高患者化疗耐受性,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巩固了战胜癌症的信心,值得进一步推广。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方而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不但明显降低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化疗的耐受性,而且治疗途径多样化、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缺少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观察;缺少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研究、中医药防治机制的研究等。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9]。

[1]师悦,李崇慧.化疗药所致周围神经毒性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3):327-330.

[2]Tofthagen C,Overcash J,Kip K,et al.Falls in persons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J].Support Care Cancer,2012,20(3):583-589.

[3]Wolf SL,Barton DL,Qin R,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ness,tingling,and shooting/burning pain i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s measured by the EORTC QLQCIPN20 instrument,N06CA[J].Support Care Cancer,2012,20(3):625-632.

[4]Farquhat-Smith P.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J].Curr Opin SupportPalliatCare.2011.5(1):1-7.

[5]解丽,王静萱,张清媛.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防治研究的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14):1123-1126.

[6]李荣荣,憨镔,陈晨,等.紫杉醇致周围神经毒性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6(6):88-90.

[7]Wani MC,Taylor HL,Wall ME,et al.Plant autitumor agents VI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axol,a novel antileukemic and antitumor agent from Taxus brevifolia[J].J AmChemSoc,1971,93(9):2325-2327.

[8]黄攀,潘迎英,刘莲芳.中药足浴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2):136-137.

[9]季漪,吴勉华.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0):924-926.

[10]符影,程悦,陈建萍,等.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1,42(6):1229-1234.

[11]滕天立,徐世芳,陈峰阳,等.中药豨莶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2):250-260.

[12]李晓光,罗焕敏.海风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2002,25(3):214-216.

[13]张翠英,章洪,戚琼华.川芎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64-2266.

[14]梅全喜,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6,27(5):311-314.

The Clinical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Wash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Taxol

DAI Hui
(Hematology Department,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21,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wash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Taxol.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Taxo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 table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wash therapy.7 d was a one course of treatment.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 (28/3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33.3% (10/30),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washing therapy can greatly reduce the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produced by Taxol drug treatment,and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fumigation and washing in the process of adjuvant treatment of antitumor drugs is worth promoting.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Taxol;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ng and washing;external therapy;arthromyodynia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4.042

1672-2779(2017)-24-0096-03

李海燕 本文校对:旋 静

2017-10-30)

猜你喜欢
熏洗紫杉醇毒性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对PC-3/MDR细胞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治阴道霉菌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