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回顾产业观察

2018-01-04 10:21
纺织机械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纺织装备服装

2017年度回顾产业观察

2017年,我们积极关注纺机下游发展动向,从展会变化到集群发展,力争从需求者角度寻找纺织机械装备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服务市场的思路。

沭阳针织进入“智能时代”

如今,沭阳县已经成为了“投资环境最优、投资成本最低、投资回报最多”的创业热土,是接纳产业转移的“洼地”、企业投资创业的“福地”。地区纺织产业异军突起、群芳争妍,其包覆纱产业一枝独秀、领跑全国已不是传说。

近年来,沭阳开发区按照“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加快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围绕“3+2”产业体系,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促进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升了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未来,沭阳纺织还将依托智能针织产业园和中小企业产业园两大园区,以“智能化”为突破口,不断探索“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战略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在提高纺织机器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纺织产业融合,打造沭阳纺织产业特色品牌。

沐浴产业春风 新疆蓄势腾飞

为了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除了国家对新疆原有的财力、物力等政策支持外,新疆将加大对疆内纺织服装产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及各项补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政策,不断优化、完善产业链结构;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加快发展印染产业。政策叠加效应锻造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强健筋骨,如今在新疆的纺织版图上,商贾云集,产业联动,纺织服装产业大区的雏形已形成。按照目前的战略布局,今后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仍将是各方投资和关注的焦点。

高附加值面料的背后

如今中国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深入到骨子里,在这场关乎生死的调整转型中,每个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打造自己的不同。当然,实现“错位发展”靠的不仅仅是创新的思维模式,更需要落地的手段。在3月举办的春季联展期间,记者走访了一些参展企业,透过他们看到了当前纺织企业在如何依托科技创新来谋求差异化发展。

就当前企业的表现来看,创新真的不再是企业宣传的噱头了,他们都在踏踏实实地研究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推进创新,以期获得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错位发展的本事。自然,他们同样期待着设备企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加快创新能力打造。

棉纺织行业整装起航

目前,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产品创新、质量提升是棉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多数企业在设备方面以淘汰落后装备为主,新增高效率、提高质量、用工少的智能化装备意愿加强。

部分棉纺织集聚区充分发挥原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集聚,扩大了集群的品牌影响力,加大了产品研发投入和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开发了高端客户。在内部管理方面,很多优质企业加快开展在ERP信息管理系统、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工作。在产品创新上,呈现出非棉产品比重提高,品种差异化,产品档次向中高端发展的特点。在发展思路上,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和追求高附加值转变。从纱线纤维原料看,非棉纱线占比增加,还有一些企业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产品的质量,注重研发新产品;从纺纱方式看,赛络纺、紧密纺纱线占比正在呈现提高的趋势;从纱线用途来看,高端的针织纱、色织用纱有所增加。

四川井研:政府拿出1个亿支持技改

从缫丝厂、一绸厂、二绸厂到麻纺厂、织布厂、印染厂甚至服装厂,从曾经盲目散打到今天抱团发展的集群产业链,井研纺

织行业经历了改革“阵痛”,走过了金融“寒流”,目前已初步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工装)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阔步走在以“工装”特色产业为主的康庄大道上。

随着井研县“工业强县”号角的吹响,把握“东织西移”契机,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撬动,井研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振兴纺织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在企业用地、技改贴息、企业上档升级、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井研纺织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这种对接很落地江苏平望纺织企业青岛王台考察纪实

10月末,由《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纺织机械》杂志主办,平望镇政府及平望纺织商会组织了十余家当地龙头纺织企业,带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到青岛实地考察参观国产织机的生产水平和能力,以满足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青岛王台镇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早命名的中国纺机名镇,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这几年王台镇纺机装备企业正在加速创新和转型升级,以适应下游企业产品开发的需求。

吴江平望镇作为“中国长丝织造名镇”,现有纺织企业七百多家,2016年地区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211.9亿元。当前,平望镇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当地纺织产业升级,用技术推动产业进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双方此次碰撞,是一次恰逢时机的握手。

对于产业链双方而言,都认为这种对接让纺织企业对国产装备的制造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装备企业而言,可以更直接的和市场纺对话,真实了解需求,用更适应的装备满足企业需求,共同推动产业进步。

猜你喜欢
纺织装备服装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澳洋纺织
港警新装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防晒装备折起来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