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新一轮聚餐之到底辣还是不辣

2018-01-05 14:55
意林·少年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夏虫小辫段位

迷你意:有时候,“不辣”跟“湖南人说的不辣”是两个概念

火锅大饷接近尾声,在众小编此起彼伏的“呼”“吁”“哈”“嗝”声中,意编意犹未尽地放下了筷子:为什么,专挑今天没有猪脑!

还是正式谈一谈火锅吃后感吧:手握小瓷碗,挖一大勺剁小米椒。老板你看,要不是因为不辣,也不至于牺牲一盆剁椒吧。

论一个湖南人在北方生活的苦衷——总是活在话痨的当下:“老板这个加辣”“没事老板只管往里放”“老板您手别抖”以及被同事怼的日常:“尝一口吧,不辣。”“呼——哇——滚。”

哆啦:感冒口腔溃疡只有吃一顿特辣鸡公煲才能痊愈的人,你们懂得。

尾巴儿:我能吃辣,但是我不能吃辣

和一帮北方的小编吃火锅,点火锅底料的时候,如果尾巴儿不叫嚣点九宫格、点特辣,尾巴儿重庆人的身份一定会被众小编质疑。这不,当尾巴儿涮番茄锅的时候,某编非常看不惯,就问我了:“哎,你不是重庆人吗?怎么不吃辣啊?”我急忙解释:“我不能吃辣!”“你一个重庆人居然不能吃辣?”紧跟而来的是翻上天的白眼。我又急忙解释:“我能吃辣,但是我不能吃辣!”某编:“……”唉,我的意思是给我一盆干辣椒我都能吞了,所以能吃辣,但是最近身体抱恙,喝着汤药,所以又不能吃辣!

哆啦:就算身体不抱恙,也照样拖重庆人的后腿。翻白眼。

哆啦:广发吃辣召集令,相约一起闯荡麻辣江湖

想当年,哆啦是爱吃辣,但还没有到无辣不欢,对辣上瘾,步步升级的地步,如今已然被来自湖南、四川、重庆的小编们带上了一条不归路。当年,来自四川的小编对我说:“来,吃这个,不辣。”然后辣到懷疑人生。后来,来自湖南的小编跟我说:“这个真不辣,你尝尝。”结果简直辣得要了我的命。但还别说,辣过之后精神抖擞,干起活也有滋有味了。在这次编辑部聚餐时,哆啦力排众议,大力举荐辣火锅。嗯,我这个人有点倔脾气,想吃辣的倔脾气。

自评:什么力排众议呀,其实也就一个其鹿。

夏虫:吃辣是我面对生活的最后一点儿尊严

鉴于编辑部里有好几个来自川渝的编编。夏虫不敢自诩很能吃辣,但虫子绝对是来自大西北的一枚“辣丫儿”无疑。吃面前在碗里加一勺辣椒,是我面对生活的最后一点儿尊严。而麻辣烫、酸辣粉、辣条、鸭脖……一切跟辣有关系的食物,可以说是激励夏虫在冬天继续维持生活的大半部分动力了。当我知道这次聚餐跟其他编编一起吃火锅时,面对桌前一半清汤一半辣汤的锅底,理智告诉我要少吃辣,但手一定会不听使唤地又一次伸向辣锅……哎,暴露了。

哆啦:怎样都比身为重庆人的尾巴儿有尊严。

云小辫:高段位级辣友了解一下

你们知道吗?吃辣的能力也是可以像打游戏一样不断升级的,比如我小时候就是个低段位的,因为家里的二货小弟一点都不吃辣,妈妈就从来不做跟辣有关的任何东西。然而,后来偏偏选了个辣口味特别重的城市读大学。所以结果就是,每次好吃的一上桌,全是辣辣辣,吃货辫实在忍不住,吃到被辣哭还停不下来,就这样一来二去竟然成了吃辣的高手。可是小辫浙江的室友就悲催了,真的完全吃不了辣,每次只能单独点一盘糖拌西红柿或者清炒油麦菜坐在角落里看我们吃!所以为了安慰她,我只好把她那份也给吃了,哈哈哈!

哆啦:这……所以小辫,这次聚餐你到底要不要吃辣?

其鹿:不吃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编辑

从其鹿编来到编辑部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上一条麻辣的不归之路。以前能接受的带有“麻辣”二字的食物只有麻辣拌、麻辣香锅和麻辣小龙虾,然后在外卖单上备注:不辣。刚来编辑部的时候,吃辣还吃得挺开心,直到有一天其鹿编吃了一块不知什么品种的辣椒,开始不停地打嗝。以后只要看到小小的、油亮的红色的东西,就不敢下筷子。后来还发现,经常吃辣还会让脸长一种痘,而且很难消下去。所以其鹿编现在几乎告别食辣了,但如果有哪位意丝未来想要成为编辑部的一员,可要学会吃辣呀,因为吃辣可以刺激食欲,编辑部的工作多得很,要多多吃饭以保存体力。

哆啦:什么不归路,就是一路打嗝的不归路。

猜你喜欢
夏虫小辫段位
联觉段位:中国新诗的有机性叙事
“复兴号”美食“新段位”
西江月·散步
夏虫情趣
花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