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8-01-05 11:12张婷婷宋婷婷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黑龙江省

张婷婷 宋婷婷

【摘 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论文以黑龙江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阐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Abstract】The "Central Document No.1" of 2018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uphold to develop agriculture with high quality and green, and tak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e as the main line. The paper takes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promot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e, it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finance in promot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e.

【關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黑龙江省;金融支持

【Keyword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e; Heilongjiang province; financial support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0-0056-02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2015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工作重点,要加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视,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有所提高,生产的农产品要符合消费者对质量和品种的需求,且要保证农产品供给数量的充足,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迈上新台阶,但仍存在如供需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环境透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立足全局,深入并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发展实现现代化、创新化、灵活化。

2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

2.1 供需结构失衡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粮食进口数量也逐年增加,粮食储存量越积越多。目前,黑龙江省粮食供给,从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上看是充足的,但市场供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农产品市场上饱和的品种不但没有减产,有的产量甚至在增加。例如,玉米作为市场饱和的农产品,黑龙江省年度总产量由2007年的1442.03万吨一路增长到2015年的3544.14万吨,库存积压严重。

2.2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

农村劳动力、耕地、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生产要素成本均有大幅攀升,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自2006 年以来,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近年来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减少也成为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当前黑龙江农业领域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土地租金成本多在1000元以上,单日雇工成本多在100元以上。高的生产成本不但制约我国“三农”的发展,而且使我国在国际农业市场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处于相对被动状态。

2.3 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

金融在实体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农业金融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金融的支持和供给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保险少的问题,农业金融服务不完善是农村金融存在的重点问题。其次,农村金融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因此,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使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3 黑龙江省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

3.1 增加涉农贷款,调整贷款结构

自2012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 15.37%。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8399.86亿元,占全省全部贷款余额的 44.95%,高于全国19.8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04%。其中,非农户涉农贷款95.3亿元,同比增长58.86%;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3.63%。

3.2 降低贷款利率,放宽再贷款政策

截至2017年末,在哈尔滨农商行的集中引导下,各项贷款利率均有所下调,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2016年的8.7%下降到7.39%,下降1.31个百分点。

3.3 支持农业新动力,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近两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在新型农业融资提供支持问题上,金融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断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省累计开展了五大类20余项金融创新产品,创新贷款余额达757.56 亿元,同比增长4.98%,较2017年年初新增97.92 亿元,增长14.8%。

4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主体,尤其是新型农业主体资产较少,能够成为抵押物的资产更少,且如厂房、农机具等大部分资产变现能力较差,以抵押担保方式获取信贷资金的能力不足;农地抵押融资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也增加了贷款难度。同时,黑龙江省农信社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基层服务网点多,经营费用较大,且其资金运营成本达5.3%,由此导致农户的贷款利率难以降低,这也是全省贷款利率高于全国贷款利率的主要原因,使得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68%。

4.2 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

农村信用体系因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没有投入有效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将农村信用体系作为工作重点,仅靠人民银行一己之力,没有相关部门配合其工作。人民银行对各成员单位缺乏相应行政约束力,使得采集信息的难度加大,更没有办法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同时,一些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积极性不高,县域涉农非银行信息采集和共享难度大。大部分地区财税政策保障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与风险补偿等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县(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5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5.1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首先,为降低农村金融的服务成本,黑龙江省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其次,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适应目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如覆盖率低、持续发展性差、不具备竞争优势、风险不可控制等问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5.2 建设农村信用环境

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以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信用评价机构的评定结果,金融机构进行授信。营造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将信贷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社会信用惩戒机制,制定严格失信约束制度,通过法律惩治、媒体发布、行为限制等措施约束失信行为,健全金融生态环境。

5.3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商+信贷”金融服务模式

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户和市场的重要桥梁。这些平台,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首先,促进行业和产业共同发展,可以为农户提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销售一条龙服务;其次,可以为农户提供小额在线融资;再次,要不断探索农产品众筹融资模式 ,创新农业生产和销售,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使消费者的身份转变成投资者参与到农耕运作中。

【参考文献】

【1】张文汇. 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 中国金融, 2016(8):80-81.

【2】韩玉.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策略[J]. 现代金融, 2016(5):10-11.

【3】李曉海.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活水[J]. 中国农村金融, 2016(8):13-16.

【4】王硕. 以金融创新全面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 中国农村金融, 2016(8):17-19.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