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公路之魂
——江苏公路文化自信的精神标志和转型路径思考

2018-01-09 00:57江苏省南通市公路管理处仲海霞
中国公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江苏公路建设

文/江苏省南通市公路管理处 仲海霞

塑公路之魂
——江苏公路文化自信的精神标志和转型路径思考

文/江苏省南通市公路管理处 仲海霞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江苏公路文化经历时代洗礼,塑造行业灵魂,使文化内涵得以提升。置身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实践中,江苏公路文化自信是一个行业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只有深刻认知公路文化的发展使命,正确把握公路文化的客观规律,主动担当公路文化的历史责任,才能站在公路文化自信的端口,提升公路文化生命力,最终迈向公路交通现代化。

在文化自觉中价值融炼,凝结确立公路文化的精神标志

精神标志是文化自觉中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决定了江苏公路文化的核心品质和内在追求,体现出公路文化的风向标志和公路人的精神风貌。

大道为公·心路为民

公路精神是公路文化的灵魂,共同的价值观是文化凝聚、价值融合、功能发散的根本。江苏公路以“大道为公·心路为民”为核心价值观,昭示出江苏的历史责任和共同使命,是公民社会的进步思想。公路是公共产品,具备公共属性,“大道为公”是公路人应有的责任担当。“心路”就是公路人不懈奋斗、造福百姓的追求之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服务最终目标取向就是让人民满意。“为民”是公路工作全部价值的体现。因而,“大道为公”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心路为民”是甘当铺路石子的赤诚情怀。

公路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公路的灵魂

南风北韵·包容会通

1905年,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建成江苏省第一条公路——港闸路,揭开江苏公路发展的大幕。江苏公路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路畅天下,车行无疆”的行业使命,“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行业追求,“和合力行,积健为雄”的管理风格,“修己安人,厚德载物;修路修心,养路养性”的行为规范,累积绵延成为全员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文化自觉总是在探寻规律中前进,江苏公路文化融汇了吴越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江海文化、楚汉文化,吸纳包容路文化、桥文化、站文化、美文化等质态,形成兼具地域特征、时代特色、行业特点的文化形态,更加坚定了公路的文化自信。

通达天下·一路善行

《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江苏公路发展愿景应以“通达天下”为己任,建设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体现世界领先的公路桥梁管养品质;“一路善行”就是让江苏境内所有公路均达到最佳的出行状态,这也是当代公路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在文化自信中加速转型,促进现代公路文化当下崛起

江苏公路从高度的文化自觉正在走向文化自信。处在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中的公路文化,正在吸收更多的先进元素,加快江苏公路文化的转型之旅。

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行业文化迈向现代历程。行业文化的自信心包括文化的包容性、创新性和进取精神,源于对行业自我价值的肯定。公路文化包容性是行业文化自信的标志,是地域文化与公路特色的圆融结合;公路文化创新性使公路行业文化具有不竭的原动力与原创性,在文化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始终保持创新的动能,引领时代文化的前进风标;公路文化的进取精神是公路行业文化在文化自觉、自励、自尊与自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文化建设高度的关键,以蓬勃向上的文化朝气塑造公路的文化特性。

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

江苏公路文化转型目标是由传统的行业文化转向现代的系统文化,由单一的主体文化转向多元的结构文化,由单一的线性文化转向开放的立体文化,由有限的文化保障转向充分的文化支撑,更加重视公路文化人才培养,建设一支精通业务的公路文化建设队伍,培育更多的公路文化建设市场主体,实现公路文化全面繁荣发展。

从文化挑战走向文化认同。

江苏公路文化发展历经百年,成果丰硕,但就文化本自而言,面临巨大的挑战。江苏公路物质文化变迁速度快于精神文化变迁速度,苏南公路文化变迁速度快于苏北公路文化变迁速度,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之间不匹配。一些过时的文化定势仍很明显,习惯于用对立的、偏见的方式对待不同文化,甚至不能容纳多样、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另外,江苏公路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仍然不足,存在一些先进文化被边缘化的特征,不能满足公路人的文化需求,不容易为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掌握。

在文化跨越中创新路径,构建充满自信的江苏公路文化

“十三五”全国公路养护管理纲要确立了“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的十六字方针,为江苏公路文化建设找寻出新路径。

规划引领,在公路文化政策上硬支撑。

紧紧围绕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充分考虑行业文化发展需求,着力优化公路文化设施布局,从制度上保障公路文化现代化无盲区。完善对各地公路文化建设资金支持,贯彻公路文化项目化的思路,把公路文化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体系,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实施项目、人才培养等进行资金补助,努力建设高品质的公路文化设施。

培育市场,在公路文化产业上当尖兵。

公路文化产业包括了与公路相关的文化创意、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服务、公路特色产品生产等众多领域。当前,公路文化产业重点应发展的领域是公路技术咨询设计、安保工程推进、文化公路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公路文博会展、数字公路发展、绿化景观管护等相关范畴。应加快建设江苏公路文化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公路文化产业主体,尝试引进现代文化产业集团,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争取以资本为纽带,打造出江苏公路文化产业的航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公路文化企业之间合理、有序、公正竞争,充分发挥出市场配置基础性资源的功能。

转型升级,在现代传播体系上全覆盖。

当前,江苏公路必须借助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抓住公路广播电台的建设为契机,与国家和省各类强势媒体联合,打造一个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发展手机报刊、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等数字化传播方式,主动讲好“公路故事 ”,真正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应进一步加强现代公路标志标识体系建设,引进更多时代感的设计元素,集中展示现代公路文化符号,融合区域特色的文化标志,使公路行业标志符号更加具备现代传播的特征,发挥出更好的社会效果。

服务为本,在公路文化惠民上求实效。

公路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既要满足交通出行畅通需求,也要符合沿线城乡居民文化审美标准。强化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文化建设,推进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普通公路服务,实施文化公路惠民项目,延伸服务触角,提升群众参与度。吸引社会文化资源进公路,把公共文化资源与公路文化相整合,推进共享、共建的公路文化服务圈,创建公路文化服务示范区,使公路文化与群众文化紧密结合,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品质,让公路真正成为文化传播、文化惠民、文化先行的纽带。

猜你喜欢
江苏公路建设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数读江苏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公路断想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江苏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