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奉献育人才 顶层设计铸未来
——记上海市王维凤道路规划设计创新工作室

2018-01-09 00:56上海市路政局董文婷
中国公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政局道路交通王维

文/上海市路政局 董文婷

图/上海市路政局

创新奉献育人才 顶层设计铸未来
——记上海市王维凤道路规划设计创新工作室

文/上海市路政局 董文婷

图/上海市路政局

8月23日上午,上海市王维凤道路规划设计创新工作室内,人们笑语晏晏,气氛热闹而喜庆。这里正在进行上海市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的活动。这是继2015年2月成为上海市交通委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后,王维凤道路规划设计创新工作室又一次获得肯定。

王维凤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路政局规划设计处副处长,以她为领头人的王维凤道路规划设计创新工作室以路政局规划设计处的核心工作为依托,业务包括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设计和设计审查三大板块,主要从事道路交通发展规划、设计、科研储备三方面的创新工作。成立4年来,工作室本着“敢担当、勇创新、重实干、乐奉献”的交通港航行政理念,以“创新奉献育人才,顶层设计铸未来”为宗旨,多维度、多层次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宏观谋划,引领行业发展

工作室在原有《长三角高速公路网规划》《上海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上海市干线公路网规划修编》等宏观规划的基础上,主导了《上海市区县对接道路规划研究》《虹桥枢纽周边地区配套路网规划研究》《上海公路出省通道规划研究》《上海高速公路收费政策研究》《上海市高速公路收费设施扩容需求研究》《上海公路“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上海市国省干线公路网规划》《上海市干线公路附属设施规划》《上海市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优化研究》《新国道G228规划方案及红线研究》等十余项规划研究工作。

上图:上海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副部长常青(左二),市路政局党委书记徐新忠(右一),市路政局工会主席冯青根(左一)等到场,为王维凤(中)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

下图:工作室秉承“精于研学、团结进取、传承创新、服务交通”的理念,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的精神。

在这些规划编制过程中,工作室始终以宏观的视角和总体性的把握,积极探索上海道路交通发展的新思路。其中,工作室的《都市区高速公路流量调节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骨干道路两侧噪声控制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研究》《上海市慢行交通设施出行品质指数研究》荣获上海市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环境友好,推动设计创新

左图:在王维凤的带领下,工作室为上海市道路重大项目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右图:王维凤道路规划设计创新工作室成员在规划设计及科研领域经验丰富

工作室主导了数十项市属重大道路和桥隧建设项目前期的设计管理,组织开展了“153060”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多项高速公路和重大越江工程以及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快速路等30余项重大工程的设计前期工作,其中包括众多典型工程,如沪昆高速公路(G60)入城段抬升改造、京沪高速公路(G2)上海段拓宽改造、闵浦大桥、新建路隧道、周家嘴路越江、辰塔路桥、郊环线(G1501)越江等。

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前期工作涉及既有道路、铁路、轨道交通、航道、空域、高压走廊等种种制约因素。面对公路发展中资金、土地、空间、环境承载、社会稳定等瓶颈问题,在投资大、项目多、任务重、要求高,协调量巨大的情况下,工作室成员发扬啃硬骨头的不屈不挠精神,在市路政局和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与各项目工作组与相关行业、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进行设计方案的判断、遴选和优化,多次破解瓶颈难题,因地制宜制定设计方案,确保所建项目的投资效益比最大化、交通功能最优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环境最优化,为全市尤其是郊区道路重大项目的建设及交通顺畅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支撑了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上海打造“卓越城市”奠定了基础。

课题研究,服务绿色、智能交通

2016年以来,工作室陆续开展了《上海市新城至中心城集约化交通通道研究》《上海市中心城交通服务水平分区研究》《上海市干线公路附属设置专项选址规划》《上海市高快速路指路系统优化》《上海市中心城区单行道规划》《公交专用道后评估》《公交专用道设计导则》《上海路政行业“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中环线慢行交通完善工程研究》《上海市自行车高架路规划及案例研究》《上海市绿色智慧道路设计案例研究》等创新课题以及若干设计规范和导则,为行业绿色发展奠定了智力基础。

鉴于道路交通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在自身创新科研的同时,工作室还以专家论坛等形式,在行业内传播探讨城市交通的先进设计管理理念,组织以“智慧交通在身边”为主题的“科普大讲坛”活动,向社会普及创新成果,有效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推动智能交通发展。

劳模示范,打造孵化基地

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职工,尤其是年轻人才加入到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室让团队成员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他们通过名师带徒的方式,不断开拓创新,人才得以快速成长,同时在上海市路政局全局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工作室目前已经成为人才培育的孵化器,许多成员于近年荣获市交通委“三八”红旗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等荣誉称号,成为各自部门的主力军。此外,通过行业内的有效联合和广泛辐射,以及行业职工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工作室已名副其实地成为行业设计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

在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领域,工作室成员紧跟科技最前沿,瞄准难题,向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扩展。深度上,他们正着力研究BIM技术在设计中的运用、PC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以及大数据在上海市新一轮道路交通规划中的运用。广度上,他们正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及指路牌、静态交通等方面不断开拓,开展创新性研究。

“今后工作室将根据上海城镇体系的变革,不断优化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为上海更加人性化、低碳化、合理化的交通愿景提供有力支撑。”王维凤表示。

猜你喜欢
政局道路交通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天人互动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宫廷政变与晚清政局
明中后期政局的边际效用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