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点化形象,让内容充实生动

2018-01-09 13:17李选萍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雨棚板车妹妹

李选萍

【导语】考场上,影响作文得分的因素往往除了偏题,就是内容空洞。一篇紧扣文题,主旨明确的作文,却只能拿到及格分,是很遗憾的事情,其实,我们只要细化自己的语言,点化人物的形象,让内容变得充实而生动起来,就能让自己的文章上升一个层次。

原文呈现:

爷爷的板车

李格

我和妹妹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在乡下生活,板车作为爷爷从地里运庄稼的工具,我当然是熟悉不过了。(点评:开篇扣题写板车,但一笔带过,比较平淡、抽象,形象不够生动。)

他每天用板车拉着我们从田间地头回家,我们坐在板车上快乐地唱着、笑着,童年的时光就这样欢快地过去了。

之后爷爷为了在雨天时更为方便地接送我和妹妹上学,自己动手用塑料布和木架子做了一个雨棚,加在了板车上,然后我和妹妹就成为了很多小时候羡慕的对象,毕竟他们都没坐过这样的“大篷车”。爷爷在拉车时总是迈着稳健的步子,让人丝毫感觉不出他的吃力。坐在车上总觉得很安心,因为爷爷那时是我心中最值得依靠的人。(点评:爷爷用板车拉着我们回家,多美好的画面,后来又做成雨棚车接送我们上学,多好的创意!可惜,爷爷做的雨棚车什么样?我们坐在上面舒服吗?快乐吗?没有细致的描写,就让人觉得内容较空洞。)

在老家上了两年小学后,我和妹妹到镇上的小学里住读了。“雨棚”车也退出了舞台。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爷爷也买了电动车,每到周末,爷爷都会骑着它来学校接我和妹妹。但板车并未从我家消失,为了方便过往的行人,爷爷决定自己把村头的桥修缮一下,板车则用来运输沙和土。

那天,爷爷拖着一板车水泥,他的身子用力地向前倾着,肩上用来借力的连着板车的麻布带绷得如吊着万斤重物的铁丝一般,我能看见他如同一头老黄牛般,一步一步地坚实地迈着步子,任由汗水流过他脸上,融入大地。那时,我不知道爷爷已经病魔缠身了,直到爷爷住进了医院,奶奶才告诉我,爷爷是因为过劳才使病情加重,我能读出奶奶语气中的后悔与心痛。(点评:爷爷用板车拉沙土,最能体现爷爷的勤劳、奉献精神,更要精雕细画,可惜描写不够。要写出爷爷的表情、动作、写出自己看到爷爷时的心里感受,从正面与侧面全方位的对爷爷的表现进行描写、刻画,以突出爷爷的精神品质。)

大半年的住院治疗后,最后爷爷病逝家中。

爷爷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他的板车也终于可以休息了,不用再受日晒雨淋,可以就这样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腐烂,最后在炉火中化为灰烬。我总觉得爷爷也是一辆板车,简单实用,默默奉献,就算在生命的最后也会发光发热。

(点评:这里是在对板车的形象进行升华,立意较深,但为了更鲜明、更生动地体现主题,还可以对衰老、腐朽的板车进行饱含深情的描写,这其实也是对爷爷的再一次刻画。)

有的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于是他生命的价值便随着别人的生命传递,永不消亡。 (656字)

【升格建议】

本文通过写爷爷的板车,来表现与板车有着相似的精神的爷爷 ,写出了爷爷默默奉献,即使走向衰老也不忘付出的精神品质,主旨比较明确,但爷爷的勤劳、奉献的品质在表现的过程中比较粗糙,没能进行细致深入的刻画描写,整篇文章有记流水账的感觉,过于平铺直叙,不够生动、感人,缺乏感染力。这样也影响了文章主题的表达。需要选取几个点(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几个点)进行深度细化,精心描绘,若是人物,则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绘,若是事物,则从色彩、形状、味道、声音、光泽、动态等方面进行描写,已达到突出人物(事物)形象,凸显文章主旨的作用。

爺爷·板车(修改稿)

李格

竖立在墙角的这辆板车,粗糙的木头历经风雨,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腐朽,锈蚀的车轮似在诉说它往日的辉煌,唯有两根磨得光亮的把手,直愣愣地指向远方,将我的思绪也带到那悠远的童年……(开头除了要扣题,还要精细地呈现出板车的特点,似一个特写镜头,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眼睛。)

我和妹妹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乡下生活,记忆中的爷爷,不论是从地里运庄稼,还是拉肥料去田间,拖粮食去卖,都离不开那辆板车。板车用杉木制成,轻便,散着淡淡的木香,爷爷很是爱惜,拉肥料时弄脏了车身,他总会立马打理干净,晚间从田里回来,我和妹妹便并排坐在板车上,看爷爷拉着车,追赶着夕阳, 把一串串笑声、歌声洒在田野 。(简略交代爷爷与板车的联系,回忆与爷爷一起生活的片段,两句细节点出板车上的童年充满了快乐与诗意。)

后来,我们上学了。爷爷为了在雨天时更为方便地接送我和妹妹上学,自己动手用花塑料布和木架子做了一个雨棚,加在了板车上,然后我和妹妹就成为了很多小伙伴羡慕的对象,毕竟他们都没坐过这样的“大棚车”。爷爷在拉车时背微微弯着,迈着稳健的步子,让人感觉不出他的吃力。坐在车上的我们,便在爷爷的问话中,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学校里的趣事,谁和谁吵架了,谁受到表扬了,谁今天打瞌睡了……在我们的欢笑声中,爷爷和“大棚车”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印在了村口的小桥上。(回忆上学后的生活,因爷爷加工的“雨棚车”而多了许多便利。注意细节描写,将“雨棚车”上的生活情境生动再现出来。)

在老家上了两年小学后,我和妹妹就到镇上的小学里住读了。“雨棚”车也退出了舞台。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爷爷也买了电动车,每到周末,爷爷都会骑着它来学校接我和妹妹,平时,便在家休息。闲不着的爷爷,又动起了心思。他看村头的小石桥破烂不堪,为了方便过往的行人,便决定自己把村头的桥修缮一下,说干就干,爷爷拆了板车的雨棚,就干上了。(自然过渡,一定要写得符合生活常理,不能让人觉得突兀。写不用照看我和妹妹之后,闲下来的爷爷又拉起板车开始为大伙劳动。)

那天,好久没回家的我,趁休息回了一趟家,刚好看到爷爷拖着一板车水泥,他的身子用力地向前倾着,肩上用来借力的连着板车的麻布带绷得如吊着万斤重物的铁丝一般,我能看见他咬紧的牙关和脸上有些微微抽搐的肌肉,还有那绛紫色的两颊,他如同一头老黄牛般,一步一步地坚实地迈着步子,任由汗水流过他脸上的千沟万壑,融入大地。(抓住典型的动作、神态细致刻画爷爷运水泥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这段应该又是一个特写。)

那时,我不知道爷爷已经病魔缠身了,后来直到爷爷住进了医院,奶奶才告诉我,爷爷是因为过于劳累才使病情加重,我能听出奶奶语气中的后悔与心痛。

大半年的住院治疗后,最后爷爷病逝家中。(简略交代爷爷的病情,于平静之中蕴含悲痛,这样的写法有时比浓烈的抒情更能扣人心扉。)

爷爷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他的板车也终于可以休息了,不用再受日晒雨淋,可以就这样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腐烂,最后在炉火中化为灰烬。看着板车,静默着伫立在墙角,斑驳沧桑,眼前不禁幻化出爷爷的身影,是啊!爷爷也是一辆板车,历经风雨,默默奉献,就算在生命的最后也会发光发热。(由人到物,使人的精神更形象化,物与人融合,升华主题。)

生命中有许多人,他活着便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于是他生命的价值便也随着别人的生命传递,永不消亡,正如爷爷,正如那辆板车。(1045字)(由此及彼,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使文章的外延更丰富。)

【技巧小结】考场作文要变“内容空洞”为“内容充实”,应讲究“描写”策略:

1. 抓住典型场景进行细致描写。最能突出文章主题的段落或者画面,才是我们要细致描写的重点,这样的描写刻画才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才有价值,才不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2. 抓住人物的典型特点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在表现人物时能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但这并不是笼统的全盘进行,而是应该根据所表现人物的特点,抓住典型形象进行描写,其他的则可以略去。这样,人物的形象才鲜明。

3. 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进行对事物描写。文章表达的情感是怎么样的,我们笔下的事物或者景物就应该呈现出哪种基调,这样文章才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才能显得协调、统一,有余韵。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雨棚板车妹妹
悠悠板车情
我的妹妹不爱我
关于在游戏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思考
板车
保安人工移动雨棚送放学小朋友
沙池雨棚诞生记
把自己告上法庭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父亲的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