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9 09:53汪耀文
甘肃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运用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汪耀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0—0124—01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及其他权威挑战。并可针对本节知识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展示出來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下面,笔者以“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这一单元的教学,教材安排了很多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在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拼一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认识圆的基本特征,进而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最终理解概念。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设疑自探”、“解疑合探”环节,应指导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去观察和圆相关的一些元素。如,针尖所在的点,两脚间的距离,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在“质疑再探”环节,通过折、画、量等活动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在“解疑合探”环节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面积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设疑自探”环节将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的小纸片拼一拼,从而“化圆为方”,在再“解疑合探”环节通过观察、对比、推理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这一单元涉及许多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用到了转化的思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如,在研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先在“设疑自探”环节让学生回顾: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是否也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利用割补等方式把圆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在“解疑合探”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人们常常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未知转化为己知,来解决日常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一个长方形,“极限”的思想隐含其中。

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无处不在,以和谐、对称体现其独特的美感。所以研究圆的时候,学习材料可以从生活中来,研究得到的结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活。在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中,要合理用好生活素材,把这些素材作为引发学生提问、探究、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感悟的有效载体。一是在“设疑自探”时,要善于从生活中引出。学生对熟悉的材料有亲近感,就越会产生探究的兴趣。二是在“运用拓展”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在“运用拓展”环节马上呈现例1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又让学生感受了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价值,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化曲为直”的思想。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 GHB2916)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运用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