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正

2018-01-10 13:04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惠施污点魏国

敬惜汉字,弘扬传统文化;以古为鉴,细说字间故事

有一回,小编正在阅读作者的投稿。小侄子凑前瞥了一眼,突然大惊失色道:“姑姑,你是不是被威胁了?别怕,我来保护你!”

小编一脸茫然:“威胁?啥意思?”

“你看,这个人在开头写了‘斧正,是不是说如果不用他的稿子,就要和你兵戎相见?”

释义:“斧”: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作兵器;“正”:不偏斜,与“歪”相对。“斧正”亦作“斧政”,原指“以斧砍削,使之合乎标准”,后来成为一种敬辞,表示请他人指点,修改诗文。如苏曼殊的“拙诗蒙斧政,不胜雀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皆有其意。

字里故事:

庄子是一个追求“清静无为”的思想家,他游离于世俗之外,认为天下的人都沉湎于物欲,不能与他为友。

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是合纵抗秦的组织者。惠施因与魏国的国相张仪不和,被逐出了魏国。在四处游历时,与庄子结为朋友。

庄子视荣华如无物,惠施偏热心于仕途。因此,庄子总会在散文里将惠施描绘成热衷功名、目光短浅的形象。但当惠施去世后,庄子却大恸不已——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和他身后的人说了一个故事:楚国郢人捏白色黏土的时候,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苍蝇翅膀般大小的黏土。郢人随即请一位名为“石”的工匠替他把鼻子上的污点削去。

石挥动起斧头,斧头转动出呼呼的风声,让人生出畏惧之心。他一手劈下去,郢人的鼻子完好无损,那鼻尖的污点却已被清除得干干净净。整个过程中,郢人一直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

后来,宋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兴趣。他把石找来:“替我试试看。”没想到,石拒绝了国君的要求。他说:“我以前确实能做到,但是唯一能被我用斧头消去鼻尖上污点的对手,已经死去很久了!”

说完這个故事,庄子感慨道:“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了可以匹敌的对手,也没有了可以交谈的朋友了!”

出处:《庄子·杂篇·徐无鬼》

看图说字

正,由(囗,即“郭”的省略,代表古代的城邑)和(止,脚掌的剪影,代表脚)组成,表示一个人正在朝城邑走去,原指“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后来字形中的“口”被简化成“一”,表示阻止错误。正,也被借指“纠正品行,使之恰当”。endprint

猜你喜欢
惠施污点魏国
基于代码重写的动态污点分析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Balloon
惠施的大葫芦
文 人 抬 杠
使用Lightroom污点去除工具清理照片中的瑕疵
惠施说“弹”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我国“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的构建
魏国封君考
论惠施的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