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分享发展经验

2018-01-10 16:18牛禄青
新经济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议程中心发展

牛禄青

面对更高的发展目标,以及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世界很多国家期待对中国发展实践的系统化研究和理论化提炼,期待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同时中国也有责任、有义务贡献自己的智慧

盛夏以澜,清秋将至;凝心聚力,共襄盛举。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CIKD)启动仪式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发布会8月21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前国际发展合作的共同任务,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落实这一议程,出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平衡推进落实工作,取得诸多早期收获。中国将坚持不懈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国家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习近平强调,“设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是我在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很高兴看到知识中心正式成立,希望中心为研究交流发展理念、促进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全球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来贺信。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在促进南南发展合作方面是一个真正的领袖,“一带一路”的倡议目的是为了深化各国各地区之间在基础设施、贸易、融资、政策和人文方面的互联互通,并且重申中国与世界携手支持和平和繁荣的承诺。

古特雷斯指出,“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以及知识的获取和交流,我非常高兴地得知这一中心现在已经与多个联合国机构进行合作推动彼此的知识共享,借此机会我也想重点强调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和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在南南全球智库倡议框架下签订的合作协议。我相信这一伙伴关系一定能够促进更多的知识交流,并且推动在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方面的思想领导力的提升。”

本次启动仪式和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王安顺主持,来自中国政府部门、有关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当天的会议。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知识中心”)还分别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世界包装中心集团等八家机构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在统筹协调资源、促进知识生产和知识交流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向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知识中心是中国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新机构、新平台,更是促进全球发展问题研究和交流的新事业、新征程。两年来,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编办、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国管局等中央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际知识中心筹建的各项工作已经完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李伟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关乎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文明繁荣。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世界银行数据表明,1960年全球GDP总量和人均GDP分别只有1.37万亿美元和4.50美元,2016年则分别增长到75.54万亿美元和10151美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全球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美、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至今仍未找到适合其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

李伟指出,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3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123美元;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较短时间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47个国家中,中国目前是唯一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

李伟强调,当前,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发展的新理论、新智慧。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更加宏伟的目标。同时,全球也面临一系列更加复杂的风险和挑战,如民粹主义、恐怖主义、逆全球化、地区冲突、气候变化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面对更高的发展目标,以及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世界很多国家期待对中国发展实践的系统化研究和理论化提炼,期待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同时中国也有责任、有义务贡献自己的智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国际知识中心的成立,正是中国顺应时代要求、回应国际关切、履行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致辞中也表示,面对风险和挑战,国际社会需要紧紧地抓住发展这把总钥匙,以落实发展为契机,通过发展回应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不断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李保东指出,第一,加强团结协作,共同落实好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前国际发展合作的核心任务,各国应该将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本国发展战略,平衡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优先关注消除贫困等民生问题。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对接各自发展的战略,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增长、合作共赢。国际社会应该充分地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模式的权利,正视全球发展失衡的现实,采取务实举措,缩小南北和贫富差距。

第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助力各国落实机制。各国政府应该在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落实自己的首要责任,同时鼓励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参与其中,構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局面。发达国家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切实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发展中国家也要继续挖掘南南合作的潜力,加强团结互助,提升共同的福祉。促进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各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endprint

第三,发挥联合国中心的作用,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全球发展挑战日益增多、可持续发展议程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增强联合国的作用,形成以联合国为核心、南北合作为主渠道、南南合作作为补充的合作格局。应当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的平台,加强政策协调,开展务实合作,实施监督评估。应当加强联合国发展系统的职能,加大发展投入,调集发展资源,更好服务全球发展事业。

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特使兼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豪尔赫·切迪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经验已经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和资本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这样的机构,比如国际知识中心,能传播这样的智慧和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不要再犯重复的错误,也不“另起炉灶”来发展,所以这一机构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

切迪克强调,国际知识中心还能够提升全球发展合作的量和质,通过南南合作能够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尤其是让一些背景相同的国家分享它们的知识和经验,整合它们的资源,实现有效的发展,这和南北合作有质的不同。因为这并不是北方帮助南方的一个合作义务,这样的合作基于团结,而且相互理解和认识,能够使得参与各国共同受益,所以这是一个互利的过程,是南北合作的一个补充,两者都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

国际知识中心的理念和定位

国际知识中心是一个共建共享开放的国际化机构。秉承“唯实求真、合作包容、互学互鉴”的价值理念,注重经验总结和实证证据,注重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参与,注重多学科和多视角的交流,注重国内外实践比较和同行合作,致力于对现有发展知识的有益补充,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国际知识中心是统筹协调国内外发展研究资源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对人才、合作网络、数据、技术等发展研究资源进行整合与分享。目前,已经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经合组织发展中心、英国国际发展部、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双边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进一步发挥丝路国际智库网络等全球伙伴网络的作用,积极筹建战略指导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伙伴关系委员会等合作网络,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

国际知识中心是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研究平台。在理论研究方面,将设立经济建设、政府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分领域的工作组和一个综合研究组。在实践研究方面,将开展多方面的案例研究,当前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基于中国以点带面的发展实践,根据重点城市、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的线索,优先选择园区发展经验作为典型案例。二是从维持社会安定有序,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优先开展政府如何培育市场方面的案例研究。三是围绕基础设施投入和人力资本培育两类投资性项目,优先选择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案例,如儿童早期发展与儿童营养及健康项目。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形成关于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并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际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贡森表示,国际知识中心致力于改善发展知识的有效供给和交流互鉴,它既是平台,统筹协调国内外发展研究资源,又要在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研究上寻求突破。

在媒体见面会上,针对本刊记者关于“国际知识中心早期收获清单”的提问,贡森对未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行了介绍和展望。他说,期望3-5年国际知识中心能成为全球发展知识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和发展知识产品供给的有效渠道。具体研究和传播项目方面,前三年主要聚焦研究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在国际化视野中提炼中国经验,包括中国的五大建设理论有一个初步的框架;在实践基础上的优先案例研究方面有一个初步的成果,例如重点园区、政府如何培育市场、省市发展经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开展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经验研究。

此外,结合一些重大时间点,国际知识中心将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例如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由于时间紧,将选择一至两个点开展研究(以经济改革为主导的改革经验);明年将启动深圳特区的研究,计划2020年初出成果,总结分析为什么四个经济特区只有深圳取得了重大成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什么借鉴意义。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计划2018年后半年启动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以及与其他政党的区别和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国际知识中心副主任蒋希蘅表示,国际知识中心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把知识成果形成案例库,在生动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理论;推出一批传播“中国经验”的浅显易懂的教材,既深入浅出,又对各国发展实践有指导意义。二是搭建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并进行深度整合,包括丝路国际智库网络、南南智库网络等,从而生产出深度化、普适性的产品。三是打造一支用国际化语言讲述“中国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四是在国际化研究和交流中,取长补短,对中国经验和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对外援助方面,有成功经验,也有不足之处,需要向国际同行学习借鉴。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同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启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新纪元,为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明方向。

中国高度重视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将落实工作同执行“十三五”规划等中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宣布,中国未来5年将使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步骤。

2016年9月,中国出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从战略对接、制度保障、社会动员、资源投入、风险防控、国际合作、监督评估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开展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工作,并在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实现“早期收获”。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深化国际发展合作取得显著成果。

以下为中国落实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标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目标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目标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目标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目标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目标8: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

目标9: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目标10: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目标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目标13: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标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目標16: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目标17: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中国也将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支持这些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共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议程中心发展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会面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