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重新定义会展

2018-01-10 16:19牛禄青
新经济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展览业会展业会展

牛禄青

面对移动互联、产业互联和智能物联的技术风口,会展业将通过创新驱动,打破时空限制,改变用户连接方式,重构用户互动场景,使会展业向数宁化、智能化、个性化、交互化、场景化、生态化方向升级

作为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会展业是在城市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第三产业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显现出巨大经济效应的新兴服务业。会展业不仅成为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譬如以工业博览会崛起的“会展之都”德国汉诺威、以消费电子展(CES)闻名的美国拉斯维加斯、以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广州,等等。

在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比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所以,各国及其各大城市都纷纷重视发展会展业。

据了解,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是第一次国际规模的工业展览会,被视为现代展业的开端。之后,会展业逐渐被各国所重视,并迅速发展为新兴行业。1894年,德国莱比锡举办第一届国际工业样品博览会,被认为是现代贸易展览会的最初形式,现代展业由此走上规范化、市场化的轨道。

从2000年至今,世界会展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欧美发达国家作为会展大国,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其中,欧洲在全球会展经济中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会展业快速崛起,场馆发展速度走在所有地区的最前列。另一方面,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与应用,给会展的形态和效率带来了巨大变革,互联网与会展业的结合更加紧密。

2017年7月18日,展酷战略发布会暨展酷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展酷正式升级为全球会展综合服务平台,并以“互联网+会展”重新定义会展连接交易场景,并针对行业的痛点推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据了解,展酷诞生于“创客之都”深圳,秉承通过互联网“让会展更简单”的使命,深耕会展垂直领域。自2014年成立以来,展酷平台迅速得到了行业人士和资本市场的青睐,成功积累了百万级注册用户、千万级企业数据。截至2017年7月,展酷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200多座城市,服务领域涵盖20个行业、176个细分行业,入驻展会超过18000场次,入驻服务商超过4000个,是中国会展平台最大的流量入口和最大的会展资源数据库之一。

处于风口的会展业

《展酷洞察:中国展览业趋势报告(2017)》指出,中国展览业起步较晚,主要经历起步期和发展期,目前正处于提升期,预计2020年将进入成熟期。未来我国展览业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由展览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1949年-1978年是我国会展业的起步期,这一阶段展览会数量少,专业化程度和组织水平不高,尚未把展览当作产业来发展。1951年,中国首次参加“莱比锡春季博览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性博览会,标志着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开端。1953年,中国贸促会接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接待的第一个来华展览会。

自1978年开始,一些国际性展览公司纷纷来华举办各类专业展。1985年,北京国展中心一期落成,定期的专业展会开始频繁在国展举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国内展览公司及行业组织开始尝试专业展,并且在规模上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展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展览业进入蓬勃发展期。从2000年到2008年,全国各大城市掀起建馆热潮,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广州、北京、上海,展馆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外资巨头大举进入,品牌展会不断涌现,办展主体多样化以及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会展业历经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行业高增长、高预期、高关注度;另一面是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低效率、同质化、无品牌、诚信缺失、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在展览业的应用。

面对移动互联、产业互联和智能物联的技术风口,会展业将通过创新驱动,打破时空限制,改变用户连接方式,重构用户互动场景,使会展业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交互化、场景化、生态化方向升级,实现展览形式、内容、模式、形态、业态的颠覆性变革。

智慧展會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目的是打造—个协同、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整合产品信息、展会信息以及用户信息,基于用户数据分析、行为分析和需求分析,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线上线下同步、一站式的展会服务,从而改变传统展会低效的交流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智慧展会整合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营销、运营以及服务形成一整套智慧展会综合服务体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展酷研究院荣誉院长刘大可表示,随着展会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有积累、有沉淀、有影响力的展会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未来展会行业企业品牌价值将凸显。此外,展会正在从传统的静态陈列转向商务洽谈、展会参观、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维度的融合发展,展会作为重要的线下流量入口,其产业边界正在不断地拓展与延伸。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消费、服务业、新兴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会展业将与新兴产业和消费联系更加紧密,也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

刘大可还指出,今天中国的会展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服务于经贸的产业,它包括G20、APEC、“一带一路”、中阿博览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的会议、展览,已经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endprint

为此,展酷研究院专门发布了《展酷洞察:“一带一路”的会展机遇》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曾表示,我国会展业数量、水平日益上升,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倡议将给会展业提供空前的国际化发展商机,同时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也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实施。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认为,对外“走出去”方面,特别是“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的重大对外开放战略,在对外办展方面要展示中国经济的特色,同时还要结合会展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弘扬中国文化。此外,会展业要引入“互联网+”,把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展示和体验结合起来,不断地创新,提升品位,尽快由会展业大国成为会展业强国。

展酷建构“未来会展”

在发布会上,展酷网创始人、CEO赵洋阐释了展酷新战略,并倡导全行业拥抱互联网,为“未来会展”共同发力。同时,展酷发布了全新Logo和吉祥物——“展酷象”,寓意展酷包罗万象,以“互联网+会展”开启未來会展新气象。作为“互联网+会展”模式下的创新平台,展酷力图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会展业连接和交易场景进行重新定义。

“2014年,我们创办了展酷网。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展酷平台,连接会展参与各方,整合会展全产业链资源,以互联网为传统产业赋能、为会展从业者赋能,帮助他们解决应用场景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会展业发展的整体效率,助力产业创新升级。”赵洋说。

依托庞大的行业大数据,结合对行业痛点和需求的深刻理解,展酷顺势打造了展顾问、买家团、展推云等核心产品,会展名城、研究与咨询、评估与认证等业务也同时展开,覆盖组展、参展、观展采购等各个场景,同时发力会展城市营销、行业研究和信用体系建设,帮助行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展酷面对行业内不同角色推出三大核心产品,其中“展推云”着重于解决会展组展商和服务商的营销推广难的问题,基于展酷平台大数据体系,帮助用户进行精准匹配、精准推广,并协助他们创建自己的流量池,积累用户数据,挖掘可持续性的商业价值。

“展顾问”在会展行业首创顾问式服务,让参展商可实现一键咨询、拎包参展。买家团则为买家观众提供尊享服务,用户只需一次登记,即可畅游全网20000个以上展会,并可享受4大专享特权、6大尊享服务,现已服务超12万人次会展买家。“会展名城”聚焦于会展城市的互动营销,整合会展产业上下游生态资源及跨平台的媒体资源,助力会展城市外宣及招商推介。

“我们希望通过展酷的服务真正解决行业痛点,让参展就像一场旅行,让观展犹如参加一场专属展会,让展会主办者和相关行业拥有更大的生意。展酷给会展参与各方最优的体验。我想这就是未来会展的理想图景。”赵洋说。

《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展览场馆、办展机构和参展企业的展览业信用体系,推广信用服务和产品的应用,提倡诚信办展、服务规范。建立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推动部门间监管信息的共享和公开,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实现信用分类监管。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诚信包括很多,例如知识产权的侵权,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办展、骗展、蹭展,乱象很多,都反映在展会的诚信制度建设上。这既有组展商方面的问题,也有参展商方面的问题。中国整个经济建设当中,诚信体系都是一个薄弱环节,会展业表现得也很明显。

对此,展酷已联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推出了中国诚信展览认证(简称CCE)。中国一亚欧博览会、中国一东北亚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无锡)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博览交易会等一系列大型知名展会并已率先获得认证。

下一步,展酷将依托展酷研究院,集合大咖力量,深挖平台大数据价值,加强行业研究与资讯、评估与认证、人才培训等业务,助力国家战略、政府决策以及行业发展。

通过以上关键产品与布局,展酷依托展酷网、展酷传媒、展酷研究院和大数据中心,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展酷将以信息资讯为入口,以电商为前期发展积淀,以大数据为驱动力,以研究院为智库,整合相关产业链条,在参展商、组展商、服务商和观众四方面受众间,打造正反馈、正强化的生态系统,让这个行业运行与发展更为高效、健康。”赵洋对展酷的战略全景描绘道。

随着会展业的技术升级、标准建设、品牌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与研究的不断积累、深入,未来会展业将呈现出新气象。以展酷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践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年之内,中国展会将赶超欧美引领全球。”作为业内人士,赵洋对此充满信心。

用数据洞察会展业

据赵洋介绍,美国2016年举办了180万场会展活动,大概创造了4000亿美元的直接产值,占整个GDP的2.5%。仅拉斯维加斯每年就举办会展2.2万次,吸引访客660万人次,会展业直接收入高达82亿美元。

中国展览业经过16年的飞速发展,已经从2000年的1000多场展览会发展到2016年近1万场展览会。以全国最大展会广交会为例,成交额最高时达780亿元,每年带来20万人次的观展采购商,最多时占中国出口总额的40%。可见会展业在整个经济贡献当中的巨大作用。

展酷数据显示,2017年3-6月份举办的全球展会数量超过全年的50%,其中3月份最高,占全年近15%;在2017年下半年,9月份举办的展会数量较多,超过10%,而12月份的数量最少,仅占全年的1.3%。

按照展览的性质划分,展会可分为贸易展、消费展和综合展。贸易展主要面向制造业、商业等行业客户,目的在于交流信息、洽谈贸易等。消费展主要面向公众,目的在于促进直接销售。2017年全球贸易展展会数量最多,占88%;其次是消费展,占11%;兼具贸易和消费性质的综合展数量最少,只占1%。

根据展酷数据分析,全球会展行业可以分为20大类。2017年,全球55.9%的展会数量集中于前5大行业领域,而前10大行业领域展会数量占比超过80%。其中,建材、暖通、照明、家居行业展会数量占比最大,占到全球展会数量的16.6%。其次为机械、工业加制造行业,占比为14.3%。

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为2482亿元人民币,2015年达4803.1亿元人民币,接近2010年的2倍。2010-2015年,中国展览业增加值在全国ODP中的占比由0.60%上升至0.71%,展览业直接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经济贡献率提升。

从增速来看,2010-2014年,中国展览业直接产值增速由36.6%下降至8.1%,2015年又回升至14.8%。2010-2015年,中国展览业直接产值增速始终高于当年GDP增速,说明会展业增长表现优于整体经济。

在展会区域分布方面,2017年中国境内华东地区(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展会数量最多,占总数的近46%;其次是华北和华南区域,各占超过18%;其他地区展会数量相对较少。

中国境内(港澳台除外)按照城市线际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三个层次。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城市,展会数量最为集中,占比为63.5%。二线城市为天津、成都、杭州等省会、首府城市及其他副省级城市,共31个城市,展会数量占比为29.3%。三线及以下城市为除上述外的其他城市,展会数量占比为7.3%。

展酷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境内展会最热门的行业大类为“机械、工业加工、制造”领域,展会数量达721场;其次是“建材、暖通、照明、家居”领域,数量达593场第三为“农业、食品、酒店、餐饮”领域,数量为429场。前10大热点行业中,只有“休闲、娱乐、游戏”和“消费品、珠宝、奢侈品”领域以消费展为主,其余均以贸易展为主。

根据基础指标、运营、影响力和数字化四个维度进行评价,2016年中国境内综合竞争力前20名展会名单如下(见表)。endprint

猜你喜欢
展览业会展业会展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会展业
国内展览业区域空间布局的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