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患者 不负医学世家

2018-01-11 07:41胡春旸万万
荣誉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医馆行医风湿

胡春旸+万万

陈群平先生

在香港繁华的街头,经营着一家看似不起眼,但已是百年老店的保仁堂。他出生於医学世家,自小在保仁堂耳濡目染,深知中医之精要,受父亲的影响更懂医德之可贵。从广东到海南,从海南到香港,上山下海,他一路走,一路学,一路医。如今60年过去了,保仁堂上上下下,病人来来去去,唯一不变的是其悬壶济世之心和救死扶伤之志。

海南十三年,走到哪里医到哪里

中医,诞生於原始社会,形成於春秋战国,这门在中华大地成长起来的学科,沉淀了千年的智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依然在为炎黄子孙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1908年,陈群平先生的父亲陈树猷老先生在广东汕头创办了保仁堂。其父是位慈善家,当时略有资本,遂创办了保仁堂,並且聘请了诸多名医坐诊,帮助穷人医病,赠医赠药。保仁堂自创办之始就以“扶危济世”为宗旨,出生於医学世家的陈群平先生从小耳濡目染,不仅年少时就深谙中医精要,而且受父亲的影响更是领会到了医德的可贵,在他行医的几十年中,为穷困患者减免医药费是家常便饭。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陈群平先生将保仁堂从广东带到了香港,漂洋过海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陈群平先生尤擅治疗风湿,这拿手绝活是在阴暗湿润的原始森林练就的。1966年,第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年仅19岁的陈群平先生被分派到素有“翡翠山城”之称的海南通什,进入海南探测队。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同样的青春热血,风华正茂的陈群平先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做事认真负责又吃苦耐劳,他被“借用”到海南岛。每天六点起床,除了正常工作,还要自己种菜种地供养自己,中午不休息,上山採摘草药,有空就给人看病。这就是他充实而朴素的日常。

“从1966年到1979年,那十几年里几乎整天就是跟山、林、蛇打交道,遇山开路,遇水架桥,难免跌打损伤,就一路走,一路医。”时过境迁,忆起往事,他慨然而谈,言辞中没有一丝伤感,倒是多了几分豁达与泰然,“哈哈,组织看得上你,可不能掉队。”

几十年前,医疗科技远没有现在发达,各种高科技的辅助性治疗器材也比较稀少,不能借助精密的仪器诊断病情,临床经验就显得更加重要。陈群平先生在海南岛的原始森林医治风湿十多年,在特殊的气候环境下行医,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说:“一是在山里上上下下,经常受伤;二是原始森林雨露多,气候寒湿,容易经络不通,这两种原因使得跌打损伤和风湿高发。在这种极端不利的环境下都可以把风湿治好,在平常有利的条件下治愈率就更高了。”

在原始森林治疗风湿是陈群平先生的一段特殊经历,他也因此有了特别的收穫,练就了治疗风湿的拿手绝活。比如有一次去海南洛东上山开路回来的途中,偶遇一个身患急性风湿关节炎的年轻女孩,痛得无法起床,他知道後便及时赶过去给该女子搭脈开药,後来逐渐好转可下床行走……13年间,陈群平先生跟着海南探测队,走到哪里就医到哪里。

香港保仁堂,勤力学习造福患者

机缘巧合,陈群平先生带着自己的医书典籍和潮州人敢闯敢拼的精神来到了香港。到港之初是在电子厂帮人打包装,半年之後海南的师傅也来香港了,因为陈群平先生在内地是测量师,於是就和师傅一起做了两年多测量。“那是1983年吧,白天工作,晚上就到中国医学院读书,跟随谭宝钧院长和伍卓琪老师全面系统学习医理、脈理等中医知识。”昔日跟随恩师学习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

陈群平先生既出身於医学世家,从小就深谙中医精要,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依然勤力学习,不断深造。恰如他的座右铭“学无止境,为勤是岸”。如今,行医大半辈子,他的医馆和住处最常见的就是医书,《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著作,皆摆在随手可取的几头案座。“宗旨是要把病人医好。”他轻声细语道,仿佛治病救人就像他吃饭喝茶一样家常。

1984年,拿到医学学士学位具备行医资格的陈群平先生决定开医馆,当时的他在香港人生地不熟又经济拮据,而且还要养家糊口,加上香港名医众多,开设医馆並非易事。回想那时之艰难,连地产中介都担心他付不起房租而拒绝租售店面给他。他笑道:“对方碰巧也是潮州人,我就跟他说‘我给你搭脈,你服我就租给我。”就这样,他成了陈群平先生的第一个客人,紧接着他的孩子、朋友和同事,都知道了这个潮州人开的中医馆——保仁堂。

陈群平先生在香港西环、大埔、粉岭、上水等都开设过中医诊所保仁堂,主治内外全科、妇科、男科、儿科、感冒、咳嗽等,精通治疗风湿、坐骨神经痛、骨伤、骨刺、颈椎综合征、退化性慢性风湿关节炎及内科病症。保仁堂有秘製百年活络油、骨刺膏、活络跌打药酒水、跌打驳伤药酒、跌打急救丹、镇山宝膏等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审核确认中成药过渡性註册药品。

保仁堂开业多年,从几个月的婴儿到90多岁的患者,医愈者众。被其治愈的患者赠送锦旗称之为“育婴圣手”“风湿圣手”。“中医的基础是阴阳,不孕主要是体寒属阴,气血不足导致不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就需要调理温补。风湿主要是风寒湿导致经络不通所生的骨病,国医大师朱良春,就是专医治风湿的,我们主要是结合气功机、穴位推拿和中药治疗风湿。”陈群平先生解释说,並拿出座位旁边书架上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

行医大半辈子,陈群平先生有许多难忘的病人。有坐骨神经痛到几乎起不来,经他医治就可以重新工作的;有肺癌中期患者,通过他用中医调理後,至今七八年过去了依然康健的;有腳痛了20多年看了三四十个医生未果,接受他的医治才直呼自己找对人了的;有一个婆婆一只脚已经手术了,另一只脚不敢手术,找他治疗後现在十年了都好好的;有通过穴位按摩帮助突然晕厥的病人打通气脈令其苏醒……endprint

许多疾病西医也可以治疗,但是高额的医药费会令不少患者有病而不得医,陈群平先生的保仁堂即使是医治癌症,也是平常价格,这就是医德。对患者而言,遇到一位仁心仁术的医生就是福气,陈群平先生一直在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福气。

大医精诚,用平常心对待患者

“千年仙草醫百病,人间自有良医在。观音大士来点化,救死扶危在人间。健康无价人珍惜,喜望有缘来相会,祛除恶疾脱苦海。”这是陈群平先生时刻铭记心间的“宝贝”。他说:“医病是职责,把病医好也不需要歌功颂德。救死扶伤是使命,用一颗平常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如此而已。”他在香港开设医馆数十年看病开药都不曾加价,这就是他对待病人的态度,对待行医的态度,简单而坚定。

中医博大精深,从来都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陈群平先生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万物之胎始也。阴阳观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並非迷信,阴阳观原本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黄帝内经》正是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阐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辩证论治规律、病证等多方面内容。” 医学经典,他信手拈来。

和西医的“先进”相比,有几千年生命力的中医仿佛显得有些“落後”。众所知周,西医有些手术对人体臓腑伤害大,有的甚至放棄整个臓腑,如此一来後期实则极难长期维持。中医认为疾病是一层一层逐渐加深的,从皮到肉到经络到骨髓,通过生阳补气排毒,对不同个体和不同病症进行分阶段调理,一般病人体征会有所改善。“疾病是否能控制或者治愈,也要看个人体质和疾病程度。如扁鹊所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所以,中医尤为注重日常保健,强调调理。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身体健康也是如此。“没病之前要预防调理,有病就要找医生判断是什麽病,确诊了就要找出病灶,对症下药。这样就能少走弯路,最大程度的保证健康和恢复健康。”陈群平先生建议道,“夏天要清热,冬天要温补,人体从立春到立冬之前都是付出的,内臓虚弱,需要增补强壮内臓,否则就容易生病。平时要顺应时节调理保健,人体都是相连相通的,一个地方出问题就容易引发其他的病症,不要太累了才休息,不要贪吃太寒冷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

时光匆匆,对陈群平先生而言,中医是一种信仰,他不仅开设医馆治病救人,还以济世为宗赠医施药,收到来自病人和社会的锦旗无数。从小到大,从汕头到海南,从海南到香港,他始终践行着保仁堂扶危济世的宗旨,履行着一个医者救死扶伤的职责,如今70多岁的他可谓是不负患者之託,亦不负医学世家之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馆行医风湿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重庆市成立中医风湿专科联盟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东南卫视播出《医馆笑传2》
中国新闻网:首届国医馆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医馆笑传》不忘喜剧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