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编校质量问题

2018-01-14 12:35陈欣
活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原因及对策

陈欣

【摘要】图书质量关系着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质量却在不断滑坡。笔者将实际编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原因,同时结合笔者所在出版社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编校质量;典型差错;原因及对策

书籍一同在《辞海》中的释义为: “以传播为目的而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将相当数量经过编辑的精神文化内容记录在一定载体上制成卷册,非定期、也非连续出版的出版物”。可见书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播文化,同时先进的精神文化最终能以出版物的形式问世,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就是“编辑”。作为具有这种“编辑”职能的出版社,其使命是向读者传播先进文化,做有传播和传承价值的好书,当然也必须是质量过硬的好书。提高图书的质量,既是,出版社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还是出版活动的灵魂。

一、对图书编校质量的认知

图书是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把关:首先要在政治导向和文化安全上进行严格把关;其次是在内容上要确保出版物的文化性、知识性、科学性以及品位、格调,控制低俗、愚昧、腐朽内容的出版与传播;再次,出版物要在编校、印刷和装帧设计质量上严格把关,生产出合格产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权益;最后要对出版物的形式规范严格把关,确保出版规范,出版市场健康发展。其中,内容质量是出版物的内涵质量和核心质量,编校质量是内容质量的基础保障。图书的思想内容、科技含量可通过国;图书的编校质量更好地体现出来,换句话说,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图书的编校质量决定了图书生命线的长短。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在出版社的实际工作,简要分析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内容、编校、设计、印刷四项,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其图书质量就属不合格。同时,《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特别指出,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因此编校质量是衡量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图书质量是困扰出版人的一大问题。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单位开始走企业化发展的道路。图书品种极大丰富,新闻出版产值不断攀升,但同时新问题也随之产生,那就是图书的编校质量控制不达标,差错率随着品种数的增多也在不断上升,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政治性问题和民族问题,使得图书的整体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在国家历年的各项图书专项检查中,结果均不容乐观,质量不合格的图书涌入市场,必将给读者带来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对图书质量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不少人常用“无错不成书”来形容当前的图书质量状况,这说明我国目前图书质量问题的严峻性。因此,对图书编校质量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际工作中常见编校差错类型

现结合笔者接触的实际编校工作,将编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语言文字差错

从笔者接触的社内图书历次终检情况来看,语言文字错误最为常见。其中包括音近别字、病句、形近别字、少字、“的地得”问题、多字、误用异体字异形同、乱改成语等。

现举例如下:

误:焙炒青棵碾为粉末——正:焙炒青稞碾为粉末

误:我们可以通过许多反例就可以证明……——正:我们通过许多反例就可以证明……

误:待弄同子——正:侍弄同子

误:诗人材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正:诗人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二)知识性差错

误:维多利亚港……是进出由中国的主要门户——正:維多利亚港……是进出由中海的主要门户

误:广州白云山机场——正:广州白云机场

误:深圳DGP总量——正:深圳GDP总量

误:1897年,22岁的康有为……——正:1879年,22岁的康有为……

(三)逻辑差错

误:各界来宾约150余人——正:各界来宾150余人

误:给出了判断级数和积分不一致收敛的比较简单但使用比较方便的方法——正:给出了判断级数和积分不一致收敛的比较简单并且使用方便的方法

(四)机构名称、职务称谓等差错

误:北京市文联作协协会——正:北京市文联作家协会

误:中国国际频道——正:中文国际频道

误:黑龙江省出版集团——正:黑龙江出版集团

(五)古今中外人名地名差错

误:伽里略——正:伽利略

误:默罕默德——正:穆罕默德

误:德克萨斯州——正:得克萨斯州

(六)量和单位及科技名词使用差错

误:高纯HCL——正:高纯HCI

误:总有机炭分析仪——正:总有机碳分析仪

误:应用四氧化碳灭火器——正:应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误:电位降——正:电压降

误:磷石英——正:鳞石英

(七)外文使用差错

误:函数CubeVlaue——正:函数CubeValue

误:拉格朗日( Langrange)——正:拉格朗日(Lagrange)

(八)引文差错

误:大笙谓之巢,小笙位置和——正: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稣

误:《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音依咏……”——正:《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

误:荀子讲:“人生而有好利焉。”——正:荀子讲:“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限于篇幅,常见的标点符号问题、数字用法问题、版面格式问题等此处不论。

三、编校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结合全国各出版社以及笔者所在出版社的工作情况,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简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客观形势和要求导致编辑无法静心编校

随着图书量要求增多,现在编辑发稿压力不断增大,十年前一个编辑一年的发稿量一般在几十万字,而现在一个编辑的发稿量至少百万字,有的居然一年能发稿上千万字。目前,我社的编辑发稿量均在百万以上。如此大的发稿压力、工作强度,很容易将编辑的工作重心偏移到追求经济效益、求快求急上,压缩了处理稿件的时间,进而造成在思想上对图书质量不够重视,编校质量控制的能力被削弱。

(二)编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由于各出版社需要快速扩张,招聘的一些编校人员,上岗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岗位培训,上岗之后,又有繁重的工作量,没有时间进行提高职业素质的学习,因此造成少数编校人员的职业素质偏低。原有的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审读人员,随着年龄增长退休,使得出版业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中断,新的编校人员成长缓慢,知识积累少,能力与责任心欠缺,导致图书编校质量意识欠缺。

(三)编校流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

图书编校质量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上的差错,它还包含图书的内容方面,比如在政治上是否有重大歪曲的描述,在民族民风上是否有侮辱含义等。在内容上出现重大失误的图书,应该在稿件发稿之前就由编校人员发现并删改或否定。因此,从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整个流程来说,三审和三校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然而在图书出版量日益攀高的当下,出版单位为了抓住好选题、抢占市场,出版周期一再缩短,出版时间由几个月压缩到几周,很难确保“三审三校”的图书质量保障制度一一落实,这就导致三审三校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致使编校差错频现,图书质量出现问题。

(四)全社质量一盘棋的思想树立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出版单位领导层重视较多的往往是销售回款、生产码洋、图书的发行量,忽视或不太重视网书的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极少数编辑忽视质量而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有些出版社即便重视质量问题,也没有做到全面抓,如果不从选题来源上抓,即便有印前质检,编校人员的工作付出也是低层次的,长此以往,出版行业从事编校工作的人将微乎其微。

四、提高编校质量的对策

(一)领导要重视,要按规律做出版

各出版社,从社长到总编均应高度重视社内图书的内容质量,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工作中,要明确有关工作规范并认真落实。总编应经常性地对社内编辑进行政治意识、人文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出版人员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对图书质量的责任心。对质量控制的关键岗位,配备合适的人选并适时监督。坚持责任到人,职责分明,按规章制度行事。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图书质量管理流程并认真执行、全程监控。

(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

各社应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从责任编辑到总编辑,做到层层把关,各负其责。我社即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部门,由具有很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对印前图书及印后图书进行本本抽查,对书稿上的问题和错误查缺补漏,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不仅为图书质量把好最后一关,而且提高了责编的工作积极性,督促责编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编辑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在出版社内部进一步完善图书质量保障體系,加大图书质量管理力度。

(三)做好新编辑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我社在建社之初,就一直重视编辑的竞争上岗以及培训学习。来到我社当编辑的应往届毕业生,全部通过统一的编辑考试才会被录取。录取之后,我社采取导师制的师带徒培养方式,导师不仅要指导新编辑的业务,强化新编辑的质量意识,督促其练好基本功,还要帮助新编辑建设作者队伍和审稿队伍,带领新编辑了解学术动态,提高选题策划能力。由此可见,这种传帮带的培养方式适合这个行业。新编辑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以后,才能尽快成为有独立发稿资格的编辑。另外,各社应积极鼓励新老编辑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各项编辑技能专业培训,促使编辑不断学习各项新标准,发现新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四)合理化解编校人员负担

我社采取转变编辑生产方式的方法解决图书选题策划和文字加工之间的矛盾。其他出版社目前的编辑生产方式要求编辑承担选题策划和文字加工两项任务,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编辑的压力。我社将选题策划和文字加工两项功能彼此分割,由两名编辑分别承担,前者即策划编辑,后者即案头编辑。他们分别对图书质量中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负责。这样人尽其才,不仅会使出版社拥有选题的前导性,也保证了图书的质量。

(五)狠抓编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我社有专人负责对案头编辑进行定期语言文字培训,并进行考试验收,督促责编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除每人必备《现代汉语同典》最新版外,对于国家发布的最新行业及其他标准规范,我社也都尽可能第一时间将消息发送到各责编处。在全社范围内营造认真做书、准确做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工作氛围。

图书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具有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等特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图书质量,把图书质量作为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文化产业和出版单位更好、更快发展的不二法则。因此,在出版社内部对图书编校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体系,是各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期战略。

猜你喜欢
原因及对策
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计量数据异常原因分析
探究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制约金融机构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英语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