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2018-01-14 12:35苏述庚
活力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新媒体

苏述庚

【摘要】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对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环境的构建下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尤以大学生最为突出,他们在进人大学以前,其生活学习都以能考进大学为最终目标,加上应试教育的种种局限使得学生们对整个社会和世界处于半认知的状态,对社会、社会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然而在进人大学后,通过新媒体平台延伸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扩大并加深了大学生感知世界、思考世界、融人和探索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他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形形色色的社会百态呈现在他们面前,加快了他们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步伐,让大学生和社会、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1.网络成瘾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稳定,在很多事情上缺乏理性的判断,自控力差,不能很好抵御一些新媒体环境下的诱惑,加上多数大学生不具备吃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面对新媒体的虚拟性时,往往不能及时加以抵制,沉湎于虚拟空间,造成大部分学生逃避现实、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也丧失了真实的人性。甚至有的大学生沉迷网游而在网吧通宵导致失明、猝死等。不仅如此,网络上流传的微博控、手机控等,无不是对网络成瘾的另类别称。一个个血泪的教训,体现的是在新媒体環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丧失。

2.淡化的人际关系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杂乱无章的信息逐步淡化了人们的互助意识,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淡漠,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有的甚至会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室友之间少有沟通,同学聚会也是各自捧着手机玩,宁肯在寝室玩电脑也不愿意和同学朋友外出走走,甚至宁可在游戏世界中荒废也不愿和亲人多多联络。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和现实世界产生距离感,感情意识淡化。

3.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丧失”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媒体的开放性,把话语权交到大众手里,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和限制。大学生个性鲜明,表现欲望强烈,急于证明自己,在新媒体环境下,平等的交流桥梁,加之新媒体的虚拟性,为大学生的言论提供了保护伞——人们无需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承担任何的责任,真正的是“畅所欲言”,大家既可以满腔正义、礼义廉耻,也可以毫无道德感的谩骂、侮辱他人人格甚至歪illi事实。不仅如此,道德的沦丧带来的是网络暴力的延伸,更是给当事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新媒体的传播和大力发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和规律,立着长远的目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促进作用。

(一)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要以新媒体为平台,通过其的舆论引导,把体现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声音传进大学生的生活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政治高度,拉近大学生和社会的距离感。同时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正面教育和宣传。学校要充分新媒体的各种载体,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进行积极、健康、正面的报道;在校同中开展各种校同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集体的乐趣,组织大学生到厂、到单位实习参观,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开展各项公益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乐趣。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困难,学校应及时的进行开导和治疗。

(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的精髓提炼。强调传统美德的弘扬,就是强调对个人道德人格的全面建设。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各种文化思潮的激烈撞击,如言语粗俗、贪图享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表现出道德滑坡,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出偏差。以传统美德为准绳,注重个人心理品质和人格价值的修养,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更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祥和。在新媒体的环境中,这些才应该是我们值得传播和学习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等,宣传诸多的美德故事,或者组织爱心活动,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重塑。

(三)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并不是说完全限制大学生接受某一种文化和思想。古语有云: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言精辟的针对现状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盘否决,对真善美的行为和思想,要持欢迎的态度,将之吸纳到我们的文化中,对恶俗低劣的行迹,则需要坚守意志,在思想文化的浪潮袭击中稳步向前。因此,我们要提高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渗透力,既要反对文化霸权,又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既要继承其他优秀文化的资源,又要自主创新,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和窗口,让大学生们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新媒体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