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囚徒困境模型对高考弃选物理趋势的分析

2018-01-14 12:35王学轩
活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囚徒困境高考

王学轩

【摘要】我国新高考改革,旨在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包括考试选择权、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校选择权和专业选择权,本文从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出发,来探索高考弃选物理趨势的产生原因并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囚徒困境;高考;弃选物理

一、囚徒困境概念及模型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囚徒困境的例子屡见不鲜。“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 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 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 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二、关于高考是否选择物理的博弈分析

近年来,高考“3+3”的改革模式引人注目,其由于副科的灵活多变而使学生不拘泥于文理科而令人赞叹,但据统计显示,本来最为吃香的物理科目却成为诸多考生弃选的科目。

按照新高考改革后高校招生提出的科目要求,物理这一门应该是“最吃香的”。在浙江,考生只要选择一门物理,可以报考91%左右的专业,在上海,只要选择一门物理,可以报考上海本地院校9 7%左右的专业组,但是选择物理科目的学生却偏少。据统计,在2017届浙江高考学生中,选科比例分别为政治4l.g%,历史43. 5%,地理47.8%,物理3 5.8%,化学50%,生物50.1%,技术29. 1%。物理在所有7门选考科目中排第6位。

为何高校提出的要求和考生的选择有如此大的出入?有人说物理难,实则不然,一门科目无法单纯凭难易划分。导致物理被弃选,有两个相辅相成的因素:第一,竞争;第二,该课程的方差。

那么我们可以构建下面这个公式:考试成绩(年级名次)=自身实力+随机扰动

我们可以假设有学生甲和乙,有地理和物理两门科目可供选择,成绩均为百分制,就现实来看,物理的随机波动一定会小于地理的随机波动。我们假设甲学生的成绩要略好于乙学生,两人约定都选择物理。那么可以构建出下面的这幅表格:

上述表格中,由于物理的随机波动一定会小于地理的随机波动,我们省略它的随机波动,而对于地理则每人都带有±2的随机波动。

就上述表格来看,假如乙选择合作,也就是都选择物理,那么乙学生是一定无法超越甲学生的,而假如乙学生选择了背叛,也就是报考了地理,那么他还会有一定的概率超越甲学生,从而在高考上取得对自己更有利的成绩和名次。所以,无论甲同学选择合作还是背叛,背叛都是乙同学的占优策略。而对于甲同学来说,排除友情等社会因素,甲同学会担心自己若选择物理,乙同学背叛的不利局面出现,所以权衡利弊,甲同学也会选择背叛,即选择一定会超越乙同学的地理科目。所以我们看出,在我们所假设的环境中,只要存在竞争,那么乙同学宁愿选择在有获胜概率的地理上和甲同学竞争,也不会选择物理,而甲同学也不会放任乙同学减少自己的胜率,继而也选择地理。此时,甲和乙同学都选择了地理,成了纳什均衡,而选择地理则成了两人的占优策略。

三、模型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将它无限倍的放大,使其扩大到全国的高中学子。从概率论上来说,在上述简单博奕中成绩略好的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还会有比自己成绩还要好的丙学生,而乙学生,也会有比自己成绩差的丁学生。所以在全国的选科中,要会碰到次数接近无穷的博弈,而每个人都会权衡利弊,使得自己在高考中的名次尽可能地靠前一些。从本能上来说,方差大的科目,会给水平一般的考生一个险中求胜的机会,而方差很小的物理却不是一个这样的课程。所以,大规模弃选物理便成了在这个大环境中理性的选择,只留下那些佼佼者选择了物理。

要改善此现象,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选择物理科目对未来学业发展的重要性之外,还需要深入推进高考改革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上海、浙江和其他省市,要在接下来的高考改革中,在推进招考分离、落实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方面,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万俊人.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3]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靖冬铌,从“囚徒困境”到“高考志愿的选择”[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1):208-209.

猜你喜欢
囚徒困境高考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关于公共品博弈的文献综述
中国社保双轨制问题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重复博弈现象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