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应用研究

2018-01-14 12:35陈兴帅
活力 2018年18期

陈兴帅

【摘要】根据目前对我国广大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学生发展能力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理论研究,分析了测评数据统计方法,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对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期望值进行空间与矩阵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效度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收到较为理想的测评应用研究效果。

【关键词】逆境商;测评指标体系;期望值空间;矩阵分析

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是逆境商(Adversity Quotient)理论,根据保罗·史托兹的理论和AQ量表理论,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承受逆境方式和克服逆境的能力,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想办法战胜逆境,发挥潜能,取得理想的学业发展能力。逆境商可以分解为四个关键因素,即控制感(Control)、起因和责任归属( Origin& Ownership)、影响范围(Reach)和持续时间( Endurance),简称为CORE,如表1所示。

根据逆境商CORE理论量表理论,中学生AQ越高,越可以控制逆境对自己的影响范围,将影响降至最小程度;AQ愈低,逆境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时间愈长,逆境的消极影响范围则愈会不断扩展,直至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业的发展。

一、中学生的逆境适应能力测量分析

为了增强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结构研究科学性,利用德尔菲方法确定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量要素,形成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结构测量问卷。通过对北京、山东和江苏等地区在校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测量表550份,收回有效问卷和测量报告474份。其中,通过对北京相关中学学生的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数据表明,从学生的心理素质、逆境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意志控制力、交往沟通能力、应对困境能力和矛盾解决能力测评要素指数分析来看,学生的逆境商指数偏低,足以引起我国中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学生逆境使用能力测量指数曲线图如图1所示:

二、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测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针对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体系架构研究,确定了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指标。根据对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指标的描述,以及对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状况的调研分析,确立了评价方案的一级指标集和二级指标集。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目标层为逆境适应能力,指标层包括16个测评指标,如表2所示。

三、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期望值空间设定

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期望值空间分析是基于心理对象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目的在于提取测评空间信息。通过借鉴空间分析技术,将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的结果分为四个期望值,构成期望值空间,并进行空间测评成绩判断分析。在对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中,根据测评结果及有关测评量表和常模,把测评成绩分为四个期望值空间,主要包括:测评成绩基本值,测评成绩正常值,测评成绩胜任值和测评成绩优秀值。各个期望值定义如下:

(1)基本值(60分- 69分):中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或逆境适应能力的最低标准,处于该空间成绩值的中学生需要积极努力进取,尽快调整自己的逆境适应能力,努力提高和调整自我的溯源力、控制力、復原力和耐受力,达到促进学业良好发展的目的。

(2)正常值(70分- 79分):在基本值以上,但要达到良好值的标准还有所欠缺,需要尽快提高洞察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综合素质和逆境适应能力。

(3)良好值(80分- 89分):相对于正常值有所进步,需要进一步提高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意识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优秀值(90分- 100分):这是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完美的状态,测评分数在此值的中学生可以在很好的状态下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个期望值之间形成了五个测评维度空间,主要包括:低于基本值空间、基本值与正常值之间、正常值与良好值之间、良好值与优秀值之间以及优秀值以上。

四、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效度估计方法

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主要采用结构效度评估方法,通过确定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结构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的测评成绩的可信度和应用效果。结构效度主要包括以下测评效度评估方法:

(一)评估内方法

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效度评估方法主要通过研究测验内部构造来界定所测评的测评要素效度范围,其中包括:确定评估的内容效度、分析被测者对题目的做题反应过程和考察评估的一致性等三个方面。

(二)多种特质方法

多特质效度评估方法是用所给的方法去测所要的逆境商特质。因此,对每个中学生在逆境适应能力测评中的分数都有三个变异来源:特质、方法和特质X方法。为了判明被测者在测评中的作为是由特质决定的还是由方法决定的,只用一种方法测一种特质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用多种方法测多种特质并加以分析比较,才能将特质、方法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三种效果分开。

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的结果与其所要测的特质显著相关而与其他不相十的特质无关。因此,以相同方法测评相同特质所得的分数之间应具有最大的相关度,以不同方法测评相同特质所得的分数之间应具有次大的相关度,以相同方法测评不同特质所得的分数之间的相关度较低,以不同方法测评不同特质所得的分数之间的相关度最低。

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需要达到测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测评方法的适当选择及正确运用。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是通过运用建立适应能力测评量表、建立测评指标体系,根据数据测评结果形成的测评期望值空间矩阵和测评效度评估技术综合实现的。系统化测评技术的应用可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十扰,能够达到中学生逆境适应能力测评的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的测评质量技术指标,专家智能模型和测评大数据模型为测评模型及其效果的验证提供了有效的佐证,使该项研究更加量化和标准化,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