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核本地早发生冷害的原因及防御对策

2018-01-15 02:07李学斌陈聪
浙江柑橘 2018年2期
关键词:橘园果皮抗旱

李学斌 陈聪

(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林业局 318000; 2.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局)

少核本地早是椒江的主栽柑橘品种,2017年遭遇异常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成熟期果实发生严重的冷害,严重橘园果实受害率达到90%以上。根据灾后各地的调查统计和灾情分析,造成冷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地受害程度差异也很大,现将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概述如下,为今后各地做好柑橘冷害预防提供决策参考。

1 少核本地早冷害发生的原因浅析

通过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后认为,引起少核本地早果实冷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柑橘果实迅速膨大期的气候条件有关,尤其7~8月间高温干旱天气的持续,以及果实成熟期连阴雨和强冷空气的突袭。夏季干旱果实发育差,果个小、果皮薄,成熟期多阴雨,供水充足,果实饱满,果皮易遭遇低温和燥风的双重侵袭,造成果皮细胞破裂,引发果皮局部水渍状溃烂,过 3~5 d果皮变褐、变软腐烂,最后导致烂果和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1 气候条件

2017年 7~8月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少核本地早果实发育较差,以及11月果实成熟期的异常天气,是造成少核本地早发生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据2017年椒江新佳果自动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台州气象站日照、蒸发资料分析,当年 7、 8两月平均气温(30.2℃)明显比常年偏高,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多达46 d,其中7月7日~29日连续23 d、 8月3日~21日连续19 d中,仅 7月17日和8月10日未出现高温,尤其7月18~27日最高气温皆在36℃及以上,平均最高气温达38.5℃,平均每日日照时数10.3 h。7、8两 月 雨 量 67.7mm,而 蒸 发 量 达265.0mm,是同期降水量的 3.9倍,而 7月6日~9月6日连续63 d基本上没有下过透雨,土壤、空气十分干燥,干燥度(干旱指数) 4.4,达气象特大旱标准。温度高,树冠蒸腾作用强,使树体供水出现严重失调,白天中午树冠叶片常表现萎蔫状态,同时 7月施的小暑肥,也因干旱及土壤缺水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这给正处于迅速生长和需水较多时期的柑橘果实发育带来严重影响,树体供水不足时,叶片要优先夺走果实的水分来满足自己的蒸腾需要,除柑橘果实本身的发育需水不能满足外,果实固有的水分还被用来缓和叶片水分的亏缺,使柑橘果实发育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同期果实果皮薄、果实大小也明显少于往年。据RoRach(1953)证明沙漠蒂甜橙在水分亏缺期间,供给叶片的水分,主要由果皮供给的现象,缺水时对柑橘果实发育的影响,果皮大于果肉,也就是缺水时柑橘果皮发育的影响较果肉膨大明显。总体来说,7、 8两月雨水欠缺,持续高温干旱,且随着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分别于 7月30日06时、31日02时在同一地点福建省福清市登陆,24小时之内接踵影响椒江,7月末至 8月上旬先后出现两次中雨。至 9月,雨水虽仍少,但 9月9日的暴雨(71.3mm)彻底解除了前期的干旱。这几次降雨可谓久旱逢雨,同时在 7月施的壮果逼梢肥发挥肥效的双重影响下,果实沙囊迅速吸水膨大并积累较多碳水化合物,促进柑橘果肉迅速发育膨大,对柑橘果皮产生很高的压力,当果皮不能承受果肉迅速膨大产生很高的膨压,超出承受能力时,就出现果皮破裂,即引发裂果。11月进入果实成熟采摘期后,11月6日~12月1日中仅 6d无雨,雨日之多刷新历史同期最多纪录,雨量亦较常年明显偏多。11月中旬后期因受较强冷空气影响,48 h降温 7.4℃,下旬气温更是明显较常年偏低,11月27日最低气温仅4.8℃,连续两天昼夜温差皆在16.0℃左右,温度的剧变直接导致部分果实发生冷害。

1.2 果实发育

从柑橘果皮的发育规律分析,一般 7月底果皮就已长至最大厚度,进入 8月以后果皮还要继续变薄。高温干旱天气的持续,就会影响柑橘果皮正常的发育增厚,使果皮变薄,果肉的生长也受抑制。据对椒江农场的多点采样考查结果,也证实当年柑橘因干旱果皮发育较差,果皮明显偏薄,当年少核本地早的果皮厚度仅为0.19~0.21cm,较往年的0.22~0.23cm减少0.02~0.03cm。果皮薄,雨水供应不均,尤其 7~8月干旱,10~11月雨水供应充足,遭遇强冷空气袭击更易发生冷害。

2 影响少核本地早冷害发生程度的几个因素

2.1 地域

不同地域种植的少核本地早,果实遭冷害程度的差异十分明显。山地种植的少核本地早,由于土壤保湿保水条件好,抗旱能力较强,果实冷害发生轻,而海涂种植的少核本地早土壤质地粘重,易受涝受旱,果实冷害发生重。据12月5日对不同地域种植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园块,选择树冠大小和长势相近的本地早砧少核本地早树果实冷害发生率调查,椒江水果场山地种植的少核本地早,果实冷害发生率在20%~30%左右。而椒江农场海涂种植的少核本地早,果实冷害发生率在60%~80%左右,冷害发生率相差在40~50个百分点。

2.2 砧木

在同一园块种植的少核本地早,不同砧木果实发生冷害的程度有很大差异。据对椒江农场二个种植点的调查,本地早砧少核本地早冷害最为严重,平均冷害发生率达80%左右,最高的冷害发生率达90%以上,而枸头橙砧少核本地早冷害发生较轻,果实冷害发生率在 5%~15%,两者差异十分明显,这可能与本地早砧树势弱、结果多、果皮薄,而枸头橙砧长势强、果皮略厚有关。异就非常大,已大棚覆膜避雨栽培的,树上就很少看到有果实冷害,而露地栽培的果实冷害发生十分严重,平均果实冷害发生率在70%~80%以上。

2.3 设施

对位于椒江农场的新佳果少核本地早(本地早砧)园,砧木、树龄、管理、长势等基本一致的相邻两片果园,其中一片成熟期覆膜,另一片因已订单未覆膜,造成的冷害差

2.4 抗旱

对位于椒江农场三个不同果园的调查,同为枸头橙砧木的少核本地早,因抗旱条件的差异和次数,对果实冷害发生也存在明显差异,凡水源充足,7~9月抗旱次数多的果园冷害发生轻,反之因水源受限,抗旱次数少或受旱严重的果园冷害发生轻,果实冷害发生率两者相差在 5个百分点以上。

3 预防少核本地早冷害发生的对策

通过全面系统的少核本地早冷害发生调查和原因分析,及参照其他柑橘品种的一些做法,采取以下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或减轻少核本地早果实冷害的发生。

3.1 及时做好橘园的抗旱保湿,确保柑橘果实发育膨大期供水均衡,果实正常发育,以减轻柑橘果实冷害的发生。夏秋季节要加强橘园的肥水管理,干旱初期,就要及时组织抗旱,一般橘园都采用沟灌。对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喷滴灌供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每日喷 3~5次,或进行浇灌,补充土壤水分,使土壤保持湿润疏松状态,尽量不用漫灌,旱季来临前要做好中耕松土,并用稻草、杂草等物覆盖树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抗旱能力。

3.2 增施有机肥料和提高用钾水平。橘园深翻压绿、增施腐熟猪牛栏肥等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树体的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同时在施肥种类上,提高 P、 K的施肥水平,尤其 7月下旬施壮果逼梢肥时,适当增加钾肥的用量,提高树体的钾素水平,对促果膨大和果皮组织发达,对减轻果实冷害发生也有重要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期间,为及时补充树体营养,减轻对树体的刺激和提高肥效,宜选择根外追肥较为合适,地面追肥一定要慎重,以防加剧对树体的损害。

3.3 疏除顶花果和日灼果。顶花果和日灼果易遭冷害,尽早疏除,可减少损失。

3.4 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做好抢收工作。据历年柑橘冷害的受损情况分析,果实成熟采收期遭遇持续的干旱或多阴雨天气,在冷空气来袭降温前及时做好抢收工作,可避免冷害和采后的贮藏腐烂损失。

3.5 在低温季节或冷空气来临前,搭建大棚避雨设施或覆盖防虫网等,可大大减轻柑橘冷害造成的损失。

3.6 做好采后果实的药剂处理。完熟采收的柑橘果实,易遭柑橘冷害等因素的影响,不利柑橘贮藏保鲜,采后要尽速销售,对采后一时销不了要及时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咪鲜胺)进行浸果处理,可延长鲜果的保存期和减少贮藏果实的腐烂损失。

猜你喜欢
橘园果皮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怒江:峡谷深处的“智慧橘园”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柑橘产业工人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别乱丢果皮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不乱扔果皮
丰收的橘园
削皮器也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