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扫描

2018-01-16 00:44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成区北斗卫星

关注◎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态势与研究热点报告》发布

10月12日,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发布《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态势与研究热点报告(2015—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智慧城市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与热点领域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通过统计分析,报告选出了主题词出现频次大于15的“热词”,依次是“物联网”“大数据”“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信息技术”“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云计算”“互联网+”“城市管理”,揭示出国内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

报告显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以市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目前,我国主要以科技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主流。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应更注重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服务和文化消费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

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

11月2日,中国测绘学会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

专委会是由文物保护单位、科研院所与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战略性合作创新组织,将通过资源共享、技术知识共享、优势互补,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合作,并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政策法规宣传、新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培养、开展文物保护项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现代测绘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需求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遗产保护数字化测绘体系。为充分发挥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测绘学会专门成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旨在通过这一平台广泛进行学术研究、经验交流、新技术推广、项目合作、协作攻关、成果转化等,推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国内首个城镇建成区调查技术标准出台

由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编制的《城镇建成区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版)》日前通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实施。这是国内首个用于指导开展城镇建成区调查的技术标准,也是浙江省首个地理国情监测省级标准。

城市建成区的范围和面积是党委政府关注的一项重要地理国情信息,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是城市人口、经济、生态、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指标的统计基础。自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就将城镇建成区范围调查方法研究列为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证,形成了一套运用遥感分析提取、GIS空间分析等技术,结合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开展多指标综合分析评价的建成区定量划分方法,并研发了城镇建成区调查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编制了《城镇建成区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版)》。

科技◎

首个自然资源业务卫星星座投入业务化运行

10月22日,自然资源部在北京组织召开2米/8米光学卫星(3颗,即高分一号02、03、04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星座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化运行。这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星座,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建成的首个业务卫星工程,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星座发展的最高水平。

该星座于今年3月31日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以120°相位组网运行。卫星设计寿命为6年,全色影像空间分辨率为2米,多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优于8米,单星成像幅宽大于60千米。3颗卫星成功组网运行后,2天内即可对全球南北纬80°之间区域的任意地区重复观测一次,大幅度提高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的实时调查监测能力,推动了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监管手段的升级换代,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领域。

中国专家当选RTCM工作组主席将以北斗高精准定位经验助力国际标准建设

近日,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冯绍军当选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高精度应用完好性特别委员会(SC-134)第三工作组主席,成为SC-134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工作组负责人。

冯绍军表示,将充分利用千寻位置在北斗高精准定位服务,特别是在完好性技术研发上的“中国经验”推动国际标准建设,带领工作组开展完好性技术在多种高精准位置服务和定位终端应用中的标准化工作。

据介绍,“完好性”是评估定位增强系统能力的一项关键指标,适用于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法律责任的各类场景。应用该技术后,服务端可保证校正信息正确性;终端可根据不同场景要求判定客户对位置误差的可容忍范围,当风险超出控制范围时准确、及时向用户告警,充分保障使用者安全。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据介绍,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5、16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14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

今年7月以来,北斗三号系统进入高密度组网发射任务期,以每月一次发射双星的速度加速实施组网,成功将8颗北斗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根据计划,后续还将发射2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于今年年底前建成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7次飞行。

数字◎

首届高分应用解决方案大赛成功举办107名选手入围决赛

10月15日至16日,我国首届高分应用解决方案大赛在西安举办。大赛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及重大项目、高分技术应用、高分行业应用三大方向,共有37个团队107名选手入围决赛。

大赛秉承“公平、公正、融合、创新、开放”的宗旨,在组委会多位行业知名专家现场评审后,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用户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的应用需求,评选出27项优秀解决方案。

高分应用主要是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利用,这不仅使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民用方面有了更便利、更详细的数据来源,而且对于军民融合应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远意义。大赛的成功举办加深了我国高分应用领域的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激发了创新活力,将促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多维深度应用,以及在国家发展战略、重大项目及各行业的应用解决能力。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向全球发布30个城市分卷首次亮相欧洲

10月10日,在第70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探索中国城市风貌”——《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海外发布会暨中国城市海外推介活动在法兰克福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面向全球出版发行,以中国城市为单元,以“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地理国情、宣传发展成就、描绘城市蓝图”为定位,以历史为线索,以地理为载体,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现了中国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生态、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一张中国城市的鲜活名片,也是一套中国城市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

当天,丛书中的北京、湖州、宜春、抚顺、辽阳、莆田、海东、塔城等30个城市分卷首次亮相欧洲,成为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道独特的东方风景。

猜你喜欢
建成区北斗卫星
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时空动态特征
北斗时钟盘
合肥市建成区综合物种指数及本地木本植物指数研究
POI和植被修正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提取建成区的研究
miniSAR遥感卫星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