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坚持”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展示区

2018-01-16 18:02李维超
重庆行政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个坚持江北文明

李维超

编者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于2017年11月1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和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向全体代表表示热烈的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作出表率。

重庆市获表彰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是江北区、忠县,另有40个文明村镇、52个文明单位。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文明决定一座城市的高度。七年摸索、三年攻坚,2017年重庆江北区梦想成真,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区”这一城市综合性最高荣誉。回顾创建工作,最重要的经验在于我们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在江北大地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北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达11.3%,区级税收总量连续6年全市第一,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奖“长安杯”等国家级荣誉,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实现“齐步走”,城市硬件、软件实现“双提升”,一个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现代化大都市展示区已宛在目前、日渐清晰。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进入新時代,人们思想观念日趋活跃,各类诉求不断增多,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创建以来,江北区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提升全民素质,不断彰显城市文明底色。

(一)营造文明氛围。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是提升市民创建知晓率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贯穿创建全过程,全面渗透进入市民生产生活,持续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宣传教育,在学校、机关、企业、医院等各领域加强科学常识宣传教育。在宣传主体上,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建立企业和楼栋创文微信群,发动全区80%以上的企业与党委政府共同承担社会文明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在宣传客体上,规划建设1000亩体量的鸿恩寺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依托建筑围挡、灯杆道旗、交通工具、电子屏幕等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立体化、创造性营造“抬眼可见、举足即观”浓厚氛围。

(二)增强文明意识。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江北区始终把城市之德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引导为主、多措并举,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市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自觉。创新开展“我是江北小交警”“文明劝导”等活动,拍摄《吐槽生活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等幽默反讽视频,在重点区域增设违规抓拍、行人过街信息等智能设备系统,引导鼓励市民改善行为作风,把文明行为融入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建立“处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诚信激励惩戒机制和诚信“红黑名单”制度,优化完善“信用江北”信用信息平台,开展“诚信文化进社区”活动,公民诚信意识和社会诚信水平显著提升。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利用 “12348”热线和各类网络平台向市民提供法律帮助,开展“送法下乡”、法治课堂等活动,20万余名群众参与并提升维权意识。组织举办“百姓论谈”,围绕道德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设置“孝爱家风”、“最美邻居”等20多个话题,让群众在自我讨论中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市民争做文明的践行者、传播者。

(三)培育文明风尚。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弘扬主旋律,需要在全社会广泛散播文明种子、持续掀起文明之风,营造持久不息的文明风尚,为文明城区创建不断注入正能量。掀起江北“榜样风”,成功推树时代楷模马善祥、感动人物曾美华等一批重点典型和400名“身边好人”,采用内宣外宣一体、媒体融合互动的方式,彰显榜样力量、发挥榜样作用,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初步形成。掀起江北“志愿风”,深入创建全市“志愿之区”壮大发展绿叶义工志愿者协会,组织医疗、法律、环保等1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到各社区各基层广泛开展“江北志愿日”活动,让“找志愿者、做志愿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掀起江北“自律风”,深入商户传播“我创建、我参与、我受益”的共同愿景,签订“包环境整洁、包市容有序、包设施完好”的“门前新三包”责任书,逐步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掀起江北“好家风”,以文明家庭评创、“小手牵大手”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如何形成好家风”等大讨论800余场,编立好家训3.2万条,评选和推出区级“文明家庭”30个、市级“最美家庭”5个、全国文明家庭2个,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二、坚持内外兼修,着力建设颜值气质俱佳的品质之城

一个城市的品质,既来自于城市形象魅力等外在颜值,更来自于文化滋养等内在气质。在创建过程中,江北区始终坚持内外兼修,着力建设颜值气质俱佳的品质之城,让城市有根有魂、有文化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有历史有未来。

(一)注重城市形象魅力彰显。城市美不美、靓不靓,建筑风貌是第一印象。针对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特色不明等问题,江北区既大笔写意、又工笔细描,全面提升城市“美学修养”,把江北建设成独具特色的魅力之区。在“点”上细打磨,完善重点区域总体形象设计管理,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璀璨北滨路”“梦幻江北嘴”“活力观音桥”夜景迷人,撑起展示江北的“门面”。在“线”上精勾绘,突出“山城”“江城”特色,有机结合景观带、旅游带、产业带定位,把北滨路打造成为天际线、水际线、江岸线和谐优美的江北城市风貌展示地。在“面”上做文章,扩展提升桥梁道路、商圈小区、公共设施、街面店招的形象管理和美化布置,积极推行植树增绿、鲜花增韵、灯光增彩,实现城在景中、城景合一。endprint

(二)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弘扬。历史文脉是城市的灵魂。我们坚持历史文脉传承和城市二次更新有机结合,既尊重历史又注重未来,着力把沉睡的文物资源唤醒。一方面,大力实施文化“珍珠链”。制定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清单,着力将分散布局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点文化设施资源等90余处资源连珠成链,扎实推进历史文脉保护与利用。目前,汉阙文物公园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徐悲鸿旧居开展修复布展工程、明玉珍睿陵陈列馆对外开放、长安1862项目加快规划实施。另一方面,精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专项规划,着力打造鸿恩寺、寸滩老街等传统风貌区,强化忠恕沱、电测村、唐家沱等历史文化資源较为丰富区域土地利用研究,通过保护文化基因、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激活历史文化资源的强大生命力。

(三)注重文化生活丰富多元。文化生活能够彰显一个城市特有的气度风韵。江北坚持加大文化生活供给力度、转变文化生活供给方式,有效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市民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倡导全民阅读等9项举措,建成标准化社区文化室79个,实现艺术培训街镇分校、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配套在街镇全覆盖。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建喵儿石、北仓、天怡、UB313等4个文化产业园区,入驻文创企业320余家,打造龙美术馆、渝商博物馆等著名文化场馆,全市首创五宝镇院子村农家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聚焦文化惠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点,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免费开设11个专业63个培训班、培训1.8万余人次,开展“百姓书屋”“悦读汇”“小蜜蜂”“书香北滨”系列读书活动200余场,为市民提供业态更完善、产品更丰富的精神粮食。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建设和谐宜居的幸福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江北区在创建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创建的含金量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让城市更规范。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我们摒弃大拆大建、推倒重建的思维,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道路,树牢“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理念,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推行征地征收、道路建设、市政设施配套、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产业招商“五表合一”,着力破除各自为政的思维,城市规划建设责权更明晰、思路更统一。持续开展老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三问于民”,深入实施“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违章乱建”等民生问题专项整治,2015年以来整治背街小巷366条、卫生死角3305处、安置房小区550万m2。构建“一十百千万+五张网”治安防控体系和“1+3+X”治安防控体系,开展“车辆扰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深化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依法惩治机动车“闯红灯”和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6万余件,确保城市安全、市民安宁、生活有序。

(二)让生态更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北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水重庆、拒绝污染”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绘好江北“两江三山四景五河”风景图。坚持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工石马河片区排污管网、铁山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建设,建好管好保护好铁山坪、鸿恩寺等“主城绿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实施全域大环保网络体系构建工程,开发建设街镇环保工作云平台、污染源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建成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7个水质监测站,对全区重点道路、工地实施24小时“扬尘噪音”监控,让环境监管更加灵敏。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大力推进污染企业升级换代等“九大攻坚”,全面推行河长制,坚持区领导带头巡河护河,守好104公里江岸线,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三)让生活更温暖。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幸不幸福,生活温不温暖,关键在于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更有质感。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2015年以来压缩审批环节5771项、压缩审批时限24.2个工作日,政府网站发布政务公开制度信息16935条、网站浏览量近250万人次,开展文明用语、电话礼仪、规范接件等培训100余次,切实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发动全区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20余万户家庭,线上线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5万余条,把群众的“小建议”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大方案”,推行“订单式”服务,及时办理民生实事3500余件。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落实区域教育校点规划布局全覆盖,今年以来推进8所学校、3所医院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65%,规划新建公共厕所30个,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我们始终注重把握四大关系,确保创建工作有点有面有章法。一是政府主导和市民主体“齐发力”。正确把握领导推动和群众参与的关系,既强调全区“一盘棋”,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先后三届区委班子接续奋斗,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干,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形成传统、形成制度,以上率下作示范、传压力。同时,按照主导不能代替主体的思路,把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体现到工作的点点滴滴、每时每刻,不断增强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全民创建大格局。二是城市硬件和软件“同提升”。正确把握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既聚焦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又放眼城市文化塑造和市民素养提升。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不断调存量、优增量、扩总量、提质量,厚积文明城区创建的物质基础。同时,不断加强市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是面子与里子“双注重”。正确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既从面上着眼、扫除影响文明城区创建的各类疑难杂症,又从点上突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形式是抓手、内容是核心,对照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一一对应、照单全收、各个击破,坚决抓好上级精神的事项化、具体化落实。同时,立足江北86万群众所需所盼,全面推行“订单式服务”,一件接着一件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把创建实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四是近期与远期“共谋划”。正确把握集中精力与常态长效的关系,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大型活动、集中整治、阶段攻坚为载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点对点、事对事地解决了一批影响城市文明的沉疴顽疾。同时,坚决杜绝搞突击、走形式、一阵风,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做到创建不收官、工作不松劲,实现常态长效。

我们将继续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区这项国家级荣誉为新起点,着力在巩固成果上下功夫,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继续发扬勇争一流的创建精神,带动推动全区各方面工作,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江北大地上。

作 者: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个坚持江北文明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突出“三个坚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