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根基 涵养文化自信 建设活力港城

2018-01-16 18:03赖蛟
重庆行政 2017年6期
关键词:忠县文明城市文明

赖蛟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创建最难的城市品牌,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重庆市忠县于2012年1月启动创建,2015年2月获得提名,2017年11月一次性创建成功。忠县是迄今为止重庆市唯一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成为三峡库区一座闪耀着文明之光的“诗意山水·活力港城”。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崇德向善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明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厚度和温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忠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设“崇德向善之城”。

抓教育引导,增强文明意识。通过县内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利用户外宣传载体,广泛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通过编排“文明快闪”节目、传唱文明歌曲等方式,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字经”诵读、文明小喇叭宣传、“小手牵大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百万市民心中。

抓实践养成,提升文明素养。建立“以评选促践行”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忠县十佳文明市民”“忠县十佳美德少年”“忠县十大孝星”“忠县十大忠商”“我们的乡贤我们评”等评选活动,用道德标杆托起城市文明新高度,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让文明行为成为新时尚,使城市更有“温度”。近年来,忠县评选出各类道德标杆300余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9人、重庆市道德模范5人、重庆好人45人。

抓制度保障,规范文明行为。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建立了“1+10+N”的志愿服务队伍,培育了“银线连银发”“网友e家亲”“行走的书宝宝”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全县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000个,注册志愿者11.7万人。把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突破口,组建了综合执法局,加强“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违章乱建、污水乱排、工地乱象”等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加大城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执法处罚力度,大力查处开车打接电话、不系安全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

二、充分发挥“忠”文化的滋养作用,建设“文化厚重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忠县因巴蔓子刎守留城、严颜“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等壮举而由唐太宗赐名“忠州”。經过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丰富发展了以“忠勇、忠义、忠信、忠孝”为内核的传统“忠”文化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法纪”的当代“忠”文化,形成了“千年忠文化,忠义行天下”的城市精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这座忠义千年的古城再次出发,聚合缔造文明的强大力量,焕发出新的迷人光彩。忠县坚持发挥“忠”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努力建设“文化厚重之城”。

挖掘“忠”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开展“忠”文化课题研究,拍摄展示“忠”文化起源和发展的专题纪录片《石宝寨》《忠·城》等,出版发行《“忠”文化故里·忠州》《辉煌忠州》《话说忠州》《橘城忠州》等“忠”文化书籍,努力把独特的“忠”文化资源升华为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强大力量,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深度滋养城市文明。

弘扬“忠”文化,提升城市气质。采写“感动忠州”微故事,拍摄“最美忠州”微视频,开展“忠州故事”微宣讲,编写“忠州榜样”微剧本,举办“忠信人家”微评选,大力弘扬“忠”文化,使之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开展“全民阅读工程”“全民读书月”等“书香忠州”创建活动,建设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进一步凝聚人心、弘扬正气、传承文明、提振精气神。开展“活力忠州”系列活动,举办“我们的节日”传统节庆活动、长江三峡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柑橘文化节、全国移动电子竞技总决赛,进一步传播“忠”文化,提升城市对外影响力,点燃城市发展引擎。

物化“忠”文化,增添城市魅力。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旅游景点沿线,布置忠县知名历史人物雕塑,并配以生平事迹简介,让“忠”文化实物化、具体化、形象化,随时随地可感知、受教化、能传播。收集、整理、编印体现忠县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城市故事”,并纳入了中小学教学计划,使“忠”文化渗入全县人民的血脉和骨髓中。修缮白公祠,建设忠州博物馆,复建天子山万福塔、翠屏山文峰塔,打造三峡记忆体验区,最大限度延续三峡历史文脉。对忠州老街进行保护性改造,修缮保护古建筑,整合老街、旧房、古树等“城市记忆”,留存古忠州文明史。。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和谐宜居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忠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建设“和谐宜居之城”。

完善城市功能,使市民获得感更加充实。加快构建城市对外大通道,“大”字型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进一步完善重要市政路网,城区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建停车场(楼、库)40个、新增车位1.05万个,新建和改扩建公交站104个,实现城区及城郊公交线路全覆盖、更优化。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33座,垃圾片区中转站9个,加强城区保洁力度,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大幅提升。改扩建城区地下管网,城市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提升一批城市公园,新增绿地27.8万平方米。创建了一批园林式学校、医院、住宅小区,对街区行道树、花坛、花箱等景观进行优化,提升了城区节点绿化景观品质和城区美丽指数。按照“安全、节能、美观”的原则和“见光不见灯、暖人不刺眼”的要求,实施城区夜景灯饰工程,努力呈现高低错落、水光交融的美丽夜色。endprint

办好民生实事,使市民幸福感更有保障。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问题入手,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积极创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加快建设重庆教育强县。加快发展人民满意的健康事业,实现了基层医疗“1+1+X+N”医联体全覆盖,探索建立了分级诊疗模式,获评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大力实施“名医、名院、名院长”工程,完成了县人民医院的搬迁扩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积极鼓励创业,不断扩大就业,深入实施“精准脱贫与致富奔小康同步推进”行动计划,创新建立“3+1”长效脱贫机制,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增收乏力問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创新社会治理,使市民安全感更可持续。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城乡社区自治、法律工作者进村社“三个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积极推行以“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为内涵的城乡社区自治,构建“大事政府主导办、小事社区协商办、私事自己尽力办”社区自治格局。选聘191名法律工作者到村(社区)担任法治副主任,切实帮助基层群众依法办事、用法维权。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社会公共安全稳定,确保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为忠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然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长期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崇高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全面巩固和深化“创文”成果,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我们将坚持综合整治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忠县的城市文明程度。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中国梦”时代主旋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发展锂电、医药、装备制造、柑橘等特色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让城乡人民文明素质与城乡整体文明水平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示范县。

作 者:中共重庆市忠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忠县文明城市文明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对不文明说“不”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