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2018-01-17 05:27赵存乐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圆环免疫力病原

赵存乐

(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畜牧兽医工作站 山东烟台 265600)

猪圆环病毒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仔猪发病率最高,感染猪可发生多系统衰竭,导致器官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产性能。

1 本病背景

圆环病毒是由德国科学家Tischer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从猪肾脏传代细胞中获得,由于当时业界对本病的认识比较浅,并未引起重视。后来,北美地区的猪场陆续发生本病后,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这才引起了人们对本病的足够重视。本病目前几乎在所有养猪的国家都有分布,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荷兰、英国、墨西哥、日本以及丹麦等养猪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也在受着本病的困扰。我国各省市也都有分布,山东、四川、河南、广东以及东北等存栏量较多的省份是本病发生的重灾区,好在最近的十年并未暴发大面积的疫情,都是以地方流行为主,加上疫苗的推广普及,目前本病在我国的总体防控效果良好。

2 圆环病毒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圆形的小颗粒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正20面体对称,直径在4~27nm之间,平均17nm,表面无囊膜,对脂溶性溶剂如乙醚、氯仿等不敏感,遗传物质为单股的环状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是已知的最小病毒之一。目前,本病毒有两种血清型,一种是PCV-1型,一种是PCV-2型,前者对猪无致病性,后者可引起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两者之间基本无交叉反应。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酸性环境中可存活很长时间,70℃条件下能存活15min以上,56℃水浴不能将其灭活,氯仿对其无失活作用。病毒能在猪源和Vero细胞中生长繁殖,但不会导致细胞的病变。无论是PCV-1型还是PCV-2型,都能在PK-15细胞上增殖,感染后的细胞可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观察到包涵体,包涵体呈圆形,大小不一、电子密度高,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 流行情况

本病呈世界范围流行,由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发的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每年都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病毒对猪非常敏感,不同日龄、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猪都可发生感染,哺乳期的仔猪发病很少,4~8周龄的猪最易感,大部分发病于断奶后的1~2周,因此,保育阶段猪是本病重点防控的对象。消化道、呼吸道是病毒主要侵染途径,母猪妊娠期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饲养密度越大,猪与猪之间接触的频率越高,本病的传播就越严重。

4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左右,急性病例可能不到一周就发病,特别是刚断奶的保育猪,本病的发生率很高。临床主要表现机体消瘦,皮肤苍白,毛无光泽,精神沉郁,常扎堆,呼吸急促,部分猪有黄疸表现。后期病猪开始出现腹泻,进行性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的可达到80%。绝大多数病猪都是因为机体衰竭,免疫力下降后,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而加重病情,常见的混感病原有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大肠杆菌、肺炎球菌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等。

5 剖检变化

发生本病的猪剖检后,猪的各个内脏器官基本都有病变,本病因此也俗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死猪全身消瘦,皮肤苍白或黄染,全身淋巴结肿大,可为正常淋巴结的5倍以上,严重者甚至接近10倍,切面紧张。肺肿大变硬,表面有灰色或褐色的坏死灶,有些出现虾肉样病变,后期肺泡出血,支气管和气管中的分泌物带有血液。肾脏水肿,被膜易剥离,膜下有散在的灰白色病灶。脾脏肿大,边缘有丘状突起或出血性梗死。肝脏发生硬变,质地脆弱,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胆汁变黏稠,内有残渣。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淤血。有些猪表现皮炎,皮肤表面有紫红色斑块,四肢、腹部和会阴部明显,皮下表现水肿,胸腔积水,心包积液。

6 本病的危害

在我国,虽然猪圆环病毒病并未出现大范围的流行,但即便是局部的地方流行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圆环病毒侵染猪巨噬细胞后,会对细胞的代谢造成干扰,进而影响其功能,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得猪对外界病原的感染十分敏感,本病后期很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就是因为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仔猪发病后,一些严重感染和体质差的猪最终会死亡,但仍有大约40%以上的猪能够耐过,最终活下来。这些猪一方面由于自身器官受到过损伤,功能下降,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低,料肉比高,甚至有些最终还会变成僵猪,经济效益下滑。另一方面,这些耐过的猪体内会长时间带毒,病毒会随着猪排泄物以及体表分泌物等散播在环境中,对其他未感染的猪形成威胁,潜在危害较大。

长期免疫力低下的猪,不但容易发生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而且对疫苗的反应也严重下降,猪群很容易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疫苗免疫后,呈递细胞无法识别抗原表面决定簇的信号,进而无法将信息传递至B淋巴细胞,使得抗体产生的周期延长,有些猪甚至不产生抗体,无法抵抗野毒的感染。

7 本病的防治

一般病毒病都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生化制品类药物,如血清抗体、单克隆抗体等能针对性地中和病毒,但也仅限于疾病初期有治疗效果,一旦疾病发展至中后期,病猪的各个内脏器官和系统出现器质性病变,其功能将难以恢复,最终猪仍很容易死亡。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如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等有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但治疗效果有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也有间接抗病毒作用,但治疗成本较高,使用后削减养殖利润。因此,本病重在预防,一旦进入治疗阶段,大多数情况下效果都较差。

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猪免疫后能在半月内产生有效滴度的抗体,从而抵抗野毒的感染。目前疫苗以普通的白油灭活苗为主,但根据临床效果的统计,免疫后很容易出现免疫失败,这可能与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工艺有关,也可能和毒株的类型有关,建议猪群免疫两周后统一检测抗体,不合格的务必补免,防止免疫失败的情况发生。除了疫苗免疫外,务必加强猪群的管理,仔猪断奶后饲料要逐步过度,建议换料期不低于3d,防止出现换料应激。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猪舍注意通风,湿度控制在65%以内,每天定时定量饲喂,霉变的饲料禁止使用,防止免疫力下降后加重病情。

猪场实行全进全出制,不同批次的猪禁止混养。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种猪场和商品代猪场一定至少间隔10km以上距离,防止病原的传播。猪群中发现疑似感染猪后,不但要将可疑猪隔离,对同群的所有仔猪都要隔离后单独饲养。病猪待过的圈舍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粪便及时冲洗。解剖病猪时,一定要远离生产区100m以上,解剖完毕后病猪的尸体及时焚烧或深埋,解剖器械用消毒酒精浸泡消毒。疫病流行期间,禁止不同舍的饲养员来回走动,避免疾病在不同舍之间相互传播。

发生本病的猪群可紧急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抗生素虽然对圆环病毒没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但使用后血液中能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后,一旦发生细菌性病原的感染,血液中的抗生素可在第一时间将其杀灭,防止继发感染而导致病情加重,从而降低猪群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圆环免疫力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五环填数
巧剪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