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2018,破立之间

2018-01-17 07:41姚尧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24期
关键词:补贴新能源政策

姚尧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是风起云涌,2018更将破旧立新。

2017年岁末年终,欧洲的“燃油车禁售潮”开始席卷中国。

12月9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宣布:“北汽的目标是2020年在北京市停止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到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北汽显然是要破釜沉舟了。据了解,2017年前10月,北汽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79%,进入第一梯队。徐和谊已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集团“2025战略”的重中之重,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车年銷量50万辆;年营收600亿元;上市后市值达1000亿元。

车企的大动干戈是否预示电动车时代来了?继2016年火热的行情被“泼了一盆凉水”,产能清查、骗补肃清后,2017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层面也是喜忧参半,既有补贴退坡、又有“双积分”出台。但都无法阻止车企的热情,甚至引来大批造车“新势力”入局。可以预见,2018年必将产生更为急剧的破旧与立新。

政策接力出台

日前,有媒体报道,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不足150公里的产品将不再享有补贴,补贴退坡程度或达40%,车企的神经霎时绷紧。其实,整个2017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绝对是利好大于利空,诸如“双积分”制度、在更多城市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号牌、提升贷款发放比例等不一而足。但这“一收一放”意欲何为呢?

“政策鼓励是肯定的,只是方式变了。”浙商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郑丹丹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当回溯三年来新能源汽车政策递变时,不难发现,政府对行业的管理正从真金白银地补贴鼓励,发展为有的放矢。

2017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最大亮点是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具体的目标是,到2020年,绿色低碳产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并逐步成为支柱性产业。

紧接着,“双积分”政策公布,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2017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提出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双积分政策,同时逐步取消补贴,这就是所谓“双积分”政策。

《办法》要求,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2019、2020年分别为10%、12%。郑丹丹说:“这将推动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升级,加快外资车企在中国开展新能源车产业化,利好产业长期发展。”

以大众汽车为例,假设2019年大众在华销售燃油车400万辆,则对应400万×10%=40万负积分,据最新的计算规则,续航里程为200km、300km的纯电动乘用车,对应的标准车型积分分别为3.2、4.4,40万积分对应上述两种车型的数目分别为12.5万辆、9.09万辆。

可见国外车企要想维持在华销售份额,除了找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外,似乎也别无他法。虽然这一政策自2019年起才会实行,但时间已相当宝贵。这才有了万众瞩目下福特与众泰的合作,以及大众和江淮、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纷纷成立合资公司,发力新能源汽车。

“双积分”之后,2017年11月,银监会及央行共同发布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旨在提升汽车消费贷款比例,释放消费需求。此外,公安部对新能源汽车启用“专用号牌”,保监会对新能源汽车设“专门车险”等都属于利好政策。

至于补贴退坡,似乎也是顺理成章。早在2015年财政部就出台有关政策,释放补贴退坡信息。2017-2018年补助标准已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据预计2018年将下降40%。续航里程在150至160公里的北汽EC系列、知豆D2、奇瑞eQ等一众微型电动车将“很受伤”。郑丹丹认为,政策落地后,技术落后、规模不足的新能源汽车将被快速淘汰。2018年各厂商将加快新车型设计,在新的补贴政策下,力求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产销极速扩张

特斯拉国产的“靴子”何时落地,一直广受关注。随着2017年11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到访,这一话题再度发酵。其实,无论特斯拉落户哪里,其他车企也早已有所行动,整个行业也陷入产销极具扩张的局面,但新生产能能被消化吗?扩张过快未必好事。

中汽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正迅速扩张,呈高速增长。2017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51.7万辆和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仅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2万辆和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达到85.9%和106.7%,产销均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来自工信部的数据也支撑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占全球市场“半壁江山”,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占全球总量50%。另据可靠消息,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突破1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

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总目标为,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测算,受到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支撑,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除了国家政策拉动,地方政府的力量也不容小觑。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推出了充电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多项方案,并且提出上牌车辆目标和新建充电站、充电桩数量目标。在山西省的规划中,2020年电动汽车的产能要达到300000辆。

从中央到地方,形势俨然如火如荼。但郑丹丹却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刚进入幼苗期,但渗透率只有2.65%。发展仍然存在掣肘。例如,个别企业对政策预期存疑,个别地方政策调整不及时;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平衡和滞后现象;特别在市场方面,除了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青睐有加,其他城市的购买意愿仍不强烈,市场仍待时间检验。endprint

中外车企布局

在各大城市的购车补贴、限行、限号等合力作用下,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火爆。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销售业绩格外抢眼,已占90%市场份额,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吉利新能源等都榜上有名。见此情景,合资车企也不甘示弱、动作频频。

飘红的数据增强了自主品牌车企的信心,北汽和長安汽车宣布“停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部系产品电气化”都是有力注脚。此外,长安马自达、江淮大众、沃尔沃和吉利合资的领克均表示,将在2019年推出首款新能源产品。

信心以外,自主品牌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能力也是可圈可点。

日前,在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现场,《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看到一排排现代化标准厂房,占地达1000多亩。吉利南充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平说,吉利纯电动车在核心零部件(电机、电控系统和电池),以及配套、载重、续航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技术积累,能确保纯电动车高效、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江淮汽车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已有数年历史,通过不断地“迭代研发”,江淮汽车已经在多项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产品的正向开发能力。

针对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合资车企们也不敢怠慢,纷纷加大了投入力度。除众泰与福特的合作,德国戴姆勒近日也宣布将向中国市场投资6.8亿欧元,用于扩大电动车及电池生产;日本丰田汽车为了响应中国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已经和两家与之合作的中国企业开始共同研究生产纯电动车;大众汽车也计划到2020年,向中国市场投放约400000辆新能源汽车,而再过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0万辆。

郑丹丹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销量方面已经领跑全球,相关产业链,如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在生产规模方面具备持续优势。此外,在新型电池材料(比如硅碳负极、固态电池材料、高镍低钴化正极、富锂正极等)、智能化(比如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我国产业界将加快进度,缩小与国外领先水平的差距。

“新势力”急入局

随着国外车企在中国市场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一场激烈地厮杀似乎已在所难免。就在此刻,又有造车“新势力”入局,各方都已磨刀霍霍,整个市场已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数年筹备后,造车“新势力”的新车终于在2017年集中进入量产阶段。

2017年10月,有互联网造车背景的小鹏汽车首款量产新车正式下线,其位于广东肇庆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年产能将达到100000辆。近日,威马汽车也公布了首款量产车型,据透露,该车是一辆纯电动智能SUV,最大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具备智能交互功能。目前,威马汽车位于温州的智能制造工厂已完成所有主体厂房土建建设,全面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预计2018年一季度小规模量产下线。而云度和电咖推出产品速度也十分迅速。2017年10月云度1上市,11月电咖EV10也已上市销售。

2017年12月17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北京东长安街1号蔚来中心NIO House看到,蔚来的ES8已和消费者见面。时尚全铝车身,续航近400公里,支持充换电技术,吸引不少眼球。最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蔚来体验店的选址,这儿的前身正是奥迪汽车的展厅。是偶然,更是必然,这似乎预示了汽车行业新旧两个时代的更迭。

据郑丹丹预测,2018年将有更多新锐车企推出具有互联网基因的车型;L4自动驾驶车在特定场景内将小范围推广;换电模式推广范围亦将扩大;钴资源价格将持续上涨。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贴新能源政策
政策
政策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助企政策
政策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新能源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