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

2018-01-17 07:28黄林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黄林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发展需要现代化技术的参与和支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出的生动情境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自练、自悟、自查的时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扩大课堂容量、突破重难点并因此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效果;课堂容量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介入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极大地扩充课堂容量.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具体要求,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应用确实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与环境.

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实际上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等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代数计算、数据处理、几何作图以及视频、音频的播放等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往往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思考机会. 不仅如此,学生在信息技術所创造的形象表达中往往还能够产生更加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整合并实现信息技术、资源、方法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往往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效果的作用.

整合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发展需要现代化技术的参与和支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出的生动情境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自练、自悟、自查的时间,不仅如此,课业负担有效得以减轻的同时还能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自主检查. 学习有困难或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获得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多媒体在学习情境与内容上的设计还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做出不同的呈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还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致,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因此得到真正的改变,同时也将学生的乐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黑板加粉笔以及简单的教具制作或模型建立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参与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理念也会因此大大地改变. 不仅如此,学生在感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魅力的同时还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和交流.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整合信息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整合信息技术的策略

1.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直观情境

数学教师应充分领会到“数学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更利于思考的直观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知识情境中焕发出更加迫切的探究热情.

大多以静态形式呈现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在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与乏味,信息技术在知识呈现上的支撑往往能将其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得到有效增强的同时也令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变得更加轻松而容易. 比如,很多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运用语言描述很难令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符号表述又令学生感觉特别抽象,但运用几何画板对其进行动态的呈现将会令学生顿觉直观而简单. 比如抛物线、椭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数学实验,使学生在亲自试验的过程中展开探索、发现并因此令学生获得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巨大发展.

再如,教师在“轴对称”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蝴蝶的绘制,让学生能够在蝴蝶翅膀的不断重合中领会“轴对称”的概念. 除了这种动态演示,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比如,展示两个成轴对称现象的三角形并运用动态效果与隐藏功能对两个三角形进行处理,使其展现出运动的状态并呈现出重合的情况.

课堂教学氛围必然因为生动教学情境的呈现而变得越发活跃,学生在饱满的学习热情中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不仅如此,学生在动态的直观情境中还会对对称轴、对称点、对称轴与对称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好的理解,牢固掌握轴对称基本性质的同时大大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2.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很多数学定理的发现与讨论过程是其教学的难点,传统模式下的教师往往会在解决这些教学难点时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却未必能够获得多深的感触,很多学生在重复的强调中还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自然无学习效果可言. 但信息技术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却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电子白板的运用、网页的设定与截图往往能将静态知识转为动态呈现,教学重难点在生动直观的呈现中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其中的关键. 此外,很多旧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在隐藏功能、拉幕功能下也会变得更加简单而有条理,学生对错综复杂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因此变得更为清晰、直接而印象深刻.

比如,“四边形”这一内容中有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

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之为中点四边形,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又会是怎样的图形呢?

这两个具有一定递进关系的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解决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与突破. 教师可以请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并进行比较,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有意义的简化,使学生在热烈的探索中更快地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

3. 利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画图是很多数学课堂教学中都会涉及的活动,作图的繁复、机械与重复往往会占据很多课堂教学时间,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作图都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立体图形以及一些平面图形在课堂上绘制往往会耗费很多时间,但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往往运用一个菜单命令就能很快完成这些图形的绘制. 再比如,七巧板的减拼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利用“Z+Z”进行制作与活动却特别省时省力. 计算机所做的这些工作令教师与学生的负担都得到了大大的减轻,教师与学生得以将更多的注意力与精力投入到教学与学习的关键环节中,师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更多了解的同时也会更好地提升教学与学习的效率与品质.

4. 利用信息技术动手操作

学生从小学时代就接触多媒体技术了,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引导其进行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与技能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 例如,教师在“探索勾股定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直角三角形的制作,然后引导学生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做一定的比较,最终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知中加深对勾股定理的认知、理解与应用. 学生亲自实践、观察与探究的体验不仅令其理解更容易,对于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而印象持久.

当今社会的新形势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及时更新观念,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并着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社会新人. 不仅如此,新课程理念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等现代化武器对数学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到学生面前,并让其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此外,教师还应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带给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影响,引导学生在现代化工具的应用中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学习探索. 身处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也更应该勇于接受挑战并从数学教学的规律中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措施,着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将学生引入更加生动、通俗、丰富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探索热情与活跃思维中切身体会数学的美.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进行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的思考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切实加强自身教学的改革与推进,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理念中受到长期的熏陶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