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2018-01-18 08:22周永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咽峡炎本院疱疹

周永红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好发于夏秋季, 呈散发或小流行发病[1]。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高热、咽痛、咽部疱疹、溃疡、流涎、厌食、 呕吐、腹痛等表现[2]。部分病例并发肺、心、脑、胃肠道等多器官损害, 其中16型可引起手足口病。2013年夏秋季此病呈小流行发病, 现将本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诊治的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诊治的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其中男61例, 女49例;年龄1~3岁44例(40.0%)、4~6岁37例(33.6%)、7~9岁18例(16.4%)、≥10岁11例(10.0%)。发病季节春季(3~5月)9例(8.2%),夏季 (6~8月 )70例 (63.6%), 秋季 (9~11月 )28例 (25.5%), 冬季 (12~2 月 )3 例 (2.7%)。

1.2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高热(体温≥39℃)68例(61.8%),中度发热(38.0~38.9 ℃)27例(24.5%), 低度发热(37.5~38.0℃)15例(13.6%);咽痛100例(90.9%);流涎21例(19.1%);咳嗽35例(31.8%);腹痛14例(12.7%);腹泻3例(2.7%);呕吐102例(92.7%);心慌25例(22.7%);手足疱疹9例(8.2%);抽搐发作5例(4.5%)。查体所有患儿咽部充血明显, 咽峡部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43例(39.1%), 直径2~4 mm周围有红晕,数目多少不等;浅表溃疡67例(60.9%), 表面覆有白色微膜,周围黏膜呈鲜红色充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闻及痰鸣音及湿啰音20例(18.2%);心律不齐10例(9.1%);心脏啰音4例(3.6%);腹部压痛阳性3例(2.7%)。

1.3 化验检查 110例全部进行血常规检查, 其中白细胞升高69例(62.7%)、白细胞正常或降低41例(37.3%);白细胞升高分类:淋巴细胞为主53例(76.8%), 中性粒细胞为主16例(23.2%);C反应蛋白(CRP)升高59例(53.6%), CRP正常51例(46.4%);心肌酶升高75例(68.2%), 其中高热65例(86.7%), 中度发热8例(10.7%), 低热2例(2.7%);MP阳性33 例 (30.0%)。

1.4 物理检查 60例进行胸片检查, 有 35例(58.3%)伴有咳嗽表现, 25例(41.7%)无咳嗽症状;其中正常30例(50.0%),支气管炎25例(41.7%), 肺炎5例(8.3%)。75例心肌醇升高的患儿全部进行心电图检查, 其中55例(73.3%)表现正常,20例(26.7%)表现异常, 且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17例(22.7%),ST-T改变15例(20.0%), T波低平8例(10.7%)。

2 治疗及转归

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同时辅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低热15例, 中度发热18例共33例患儿给予口服蒲地蓝、蓝芩、小儿热速清等中药治愈;中度发热9例, 高热68例共77例患儿均给予热毒宁0.5 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 连用治疗3~5 d。对白细胞升高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或CRP升高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加用头孢替安40~60 mg/(kg·d)静脉抗炎治疗;对心肌酶升高(包括心电图异常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等能量合剂治疗[3];对MP阳性且胸片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的患儿加用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d)治疗3~5 d。1例合并脑炎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 9例合并手足口病转传染科治疗, 余均愈后良好。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研究发现,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菌有柯萨奇A组病毒1~10、16、22型, 柯萨奇B组病毒1~5型, 埃克病毒6、9、16、17、25、30型 , 新发现的病毒 SAFV2(Saffold virus genotype 2)[2]、肺炎支原体、EB 病毒等[4]。近年来 EV71 也被认识到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菌, 也可导致严重的手足口病[5]。根据报道儿童柯萨奇B组感染引起脑炎、心肌炎、肝脏损害等多脏器受累。本院统计患儿中75例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 其中高热65例, 中度发热8例, 低热2例, 与发热程度呈明显正相关性, 但本院无条件进行病原体检查, 不能明确是否均由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引起。另外,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有部分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表现, 且MP化验呈阳性率较高。是否考虑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 亦或是支原体单独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支气管炎或肺炎两种相关疾病,还有待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以助明确。在合并抽搐的5例患儿中有1 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因本院条件有限亦未明确诊断和治疗。因此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特异性病原学检测,对此病的正确治疗有重要意义。基层医院在此病流行季节应特别注意临床表现的观察。对持续高热的患儿应及时化验血常规、CRP, 对CRP明显升高合并细菌感染患儿, 应及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对控制病情有重要意义[6,7]。且对高热患儿应及时监测心肌酶, 必要时行心电检查, 对有异常患儿适时给予营养心肌细胞药物, 对患儿愈后很有影响。另外,对有咳嗽症状或肺部检查有异常体征的患儿应及时行MP检测及拍胸片, 对MP阳性患儿应及时加用阿奇霉素治疗[8,9]。对合并手足疱疹表现的患儿应及时明确诊断是否为手足口病, 对并发惊厥表现的患儿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行腰穿刺检查化验腰积液以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咽峡炎本院疱疹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
夏季警惕汗疱疹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夏季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多发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